<p class="ql-block">婚姻常被比作一场漫长的同行,人们总期待彼此紧密相依,却往往忽略了:那些看似冷淡的“疏离”,或许不是感情的褪色,而是成年人在关系里悄悄竖起的“保护盾”。</p> <p class="ql-block">没人天生喜欢在亲密关系里保持距离。那些遇事不再争辩的沉默、睡前不再分享的背对、刻意保留的“私人空间”,大多藏着未被看见的委屈。就像一次次主动沟通却被敷衍,一次次袒露脆弱却被轻视后,人心会慢慢学会“退后半步”——不是不想靠近,而是怕再往前一步,又会撞得头破血流。</p> <p class="ql-block">这种疏离,本质是一种“自我防御”。就像植物在干旱时会收缩叶片减少水分流失,人在感情里感到不安时,也会用“疏远”来保存仅剩的情绪能量。不再追问对方晚归的原因,是怕听到敷衍的谎言;不再期待节日的惊喜,是怕落空后的失落;甚至不再纠结谁对谁错,是怕争执后只剩疲惫的冷战。我们用“不在乎”的外壳,包裹着“怕受伤”的内核。</p> <p class="ql-block">可婚姻里的自我保护,从来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留一口气”。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刺伤彼此,保持一点距离,才能在不伤害对方的同时,也护住自己的温度。那些看似冷淡的疏离背后,藏着的或许是“我还在乎这段关系,所以不想把最后一点耐心耗光”的无奈。</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婚姻,从不是要两个人彻底“融成一个人”,而是懂得在“靠近”与“疏离”之间找平衡。看见对方退后半步时,别急着指责“你变了”,或许该问问“你是不是累了”;当自己忍不住想要疏离时,也试着告诉对方“我需要一点时间整理情绪”。毕竟,好的婚姻不是没有伤口,而是愿意为了彼此,把竖起的“保护盾”,慢慢变成拥抱时的“缓冲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