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九》

wx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30日</p> <p class="ql-block">备注:出生年月以现在的户口本为准,是1935年。</p> <p class="ql-block">3师20团3营(八五二农场三分场)中耕现场会,站立者中间的是政工干事刘长高。</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2011年收录在此画册第45页中。</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屯垦戍边结良缘,艰苦生活绕心弦。春播、夏锄、麦收、冬天的水利工程,我们出了力,流了汗。我们这一代人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如今已成白发老人的我们,正是当年朝气蓬勃的小青年。</p><p class="ql-block">回头看,这份情,这份爱,是大义,是牵挂,是信仰,是荒友情、兄弟爱,永远铭记,永远思念。如今,我们分散在自己应该去的地方,剩下的只有两个字“思念”。祝福荒友,永葆童心,青春常在,幸福快乐每一天。</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战友,长高好想您们啊!</p> <p class="ql-block">初见(一)</p><p class="ql-block">1958年2月下旬,我在空军第十二航校(2542部队)山西省临汾市。上级命令要开发边疆,到黑龙江省屯垦戍边,接到通知的人员听令出发。</p><p class="ql-block">3月初,我们来到黑龙江省密山,也是通北边的一条铁路。密山是第一站,前边还有虎林站,迎春站是终点站。密山全是人,下不了车,只好向前。虎林站还是下不了车,在车上待了3天,好不容易下了车,连一个下足的地方都没有。什么是人山人海,我是第一次见,任务是“等”!没有睡觉的地方,没有吃饭的地方,解手都成大事。大便要过铁道草地,开始时还好,过些时候就不行了,全是大便不能走,为一碗面条还被打了。这样待了有五天,什么都没有,只有人。一下子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睡,根本没法解决。</p><p class="ql-block">北大荒给人第一印象:冰冷,无村庄,满目荒凉。</p> <p class="ql-block">白手起家建住房(二)</p><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8日下午,我们到达黑龙江省宝清县尖山乡6号村,全部被安排到老乡家住。休息一天后,连队动员到山林伐木,自己建住房。连队指导员叫杨广春,连长姓孙,不知名字。伐木点有30多里,叫猪妖山,就是现在的七分场,我所在的连队是852农场3分场5队。200多人早上出发,到山林后自找树木。伐下木头能一人扛的就一人扛,大的两人扛。早晨出发,下午3点左右才能到。几天可以,半月后就不行了,手足都出泡,肩出血,腰也疼,连水都喝不上。在这群人中,有抗日战争打日本的老同志,如徐洪志,他是四二年参军。有解放战争的,如张富,他打锦州时把耳朵打坏了的。还有抗美援朝回来的。有这些人在,什么叫苦,什么叫累,流点血都不怕。就这样不要命的干,最后取得胜利,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建住房(三)</p><p class="ql-block">1958年4月中,我们开始自建连队,也就是三分场五队,地址在尖山东南。首先盖的是临时住的马架子,用两根木头打个杈,放上一根木头,这样可以长到40米,两头和中间开门进人。架子建好后在两边放木头,外面再铺上树枝后用草苫好防雨。在马架里铺树枝,上面再铺草,人就住在上面,又潮又湿又黑。从老乡家出来,就只能住这样的地方。盖房子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一双手。怎样盖房子,用什么盖,谁也不知道。听人说,有一种叫干打垒的办法修房建屋。这种方法就是和成稀泥,在泥浆中把用草做的辫子和上稀泥抹放在墙上。再用一把草绞成辫子,放在墙中间,加土打实,</p><p class="ql-block">这项工作要人命。当时有三害,蚊子小咬牛虻,它们是三班倒。上午下午是小咬,中午是牛虻,晚上是蚊子。小咬是最要命的,它在人身上无所不在。那里有毛发它上哪里咬,一咬就一个大包,痒的要命,也无法挠。因为手足都在泥里,挠不了。最后只好脱去衣服,剪去头发,全身用稀泥糊满,赤着身子,好在那时候连队无女人,下班后再去哪里洗干净,基建班全班都是泥人儿。在那样的环境下,这样的条件下,什么叫苦,什么叫白手起家,我们都体会到了。</p> <p class="ql-block">种地(四)</p><p class="ql-block">到北大荒就是要种地。小时候在老家见到父母兄长种地,但是没有参加过,当时家里有工具。今天在北大荒种地是什么样子呢?当我们到地里一看,都惊呆了。只见看不到边的黑土地是拖拉机翻过的大埂子,剩下的就是一堆种子。听密山那边传来的办法是:限三人一组,前边一人手拿木棍在地上捅一个洞,第二个人衣服中放上大豆种子负责点种,第三人用脚踩覆土加压,这样播种完成。种地工作看起来轻松,实则也是要人命。干上一天两天半月都还行,再往下就难了,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疼的。腿疼,胳膊疼,腰都不能动了。大豆这样点种下去了,小麦又该如何种呢?当时只有小麦种,余下的就是这双手了。怎么办?我们是这样做的:把人员分成若干组,一组人背书包装上种,排队前进,用手撒种。第二组的人员用桦树枝做成排,上面放一些重物。两个人拉着树枝走,这就把麦种覆盖上土了,因为上面的重物已增压了。就是用这样的土方法,当年小麦已达到丰收。</p> <p class="ql-block">修铁路(五)</p><p class="ql-block">852农场以老铁兵为基础。老领导想把铁路修到852,对农场的建设起着大作用。虽说建铁路是老铁兵的本行,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全852共有20个连,几千人上马,我是三分场参加连队中的一员。没有机械,只有双手和铁锹,用人工挖土。开始没有冻,可以用铁锨挖,冬天上冻后就不行,挖不动了,指挥部说用火烧。这样一来全体人员下午上山找干木头、把干树枝放在挖土的地方,晚上点火烧土。我又是晚上烧火者之一,每天就这样下午上山打干木,晚上烧火,上午挖土,坚持到过年。</p><p class="ql-block">点火烧土的工作很苦很危险,如果刮大风就惨了。有被烧了头发的,有烧了衣服的。如若不小心掉下去的,必成肉串儿。我的损失大,我有一顶狐皮帽子,被大风吹入火中烧成灰。从此我一生再没有戴狐皮帽子。就这样挖了好几十个大坑。现在还可以看到,这是当时留下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三年自然灾害(六)</p><p class="ql-block">1959年春天,我到裴德党校学习,到学校才知是为自然灾害做准备工作。8月份学习完,回到原单位,9月份调我到三分场六队,这个队被叫作“一撮毛”。我的任务叫做政治教员,同时调入的副指导员叫张钰。过了不到两个月,粮食定量就下来了,每月的定量才18斤,什么东西都要票证。这点儿定量根本不行,于是从外地传来自己制面粉的做法。连队就组织人们将玉米秸和皮儿打碎,放入大锅中蒸几个小时,再进行过滤,把上面的水掉倒掉,下面就是人造面了。掺入玉米面、麸皮,这就是口粮。当然不好吃,但是总比没有强。</p><p class="ql-block">在挠力河下流有一面湿地,其中有好多水泡子。我受连队委托,带20多人成立打鱼队。到地方后,我找一个泡子打冰洞,真的出了好多鱼,大家高兴的了不得。打冰洞要技术,不能一下子打透。一定要留几公分,清理余水后快速打通。因为冰的压力大,水从冰洞中喷出有五六米高,泥鳅鱼顺水柱往外喷。我们打过一个洞,一次喷出3000多斤泥鳅鱼。这工作很苦。但是大家很高兴,觉得这是上天的恩惠。就这样让很多人度过了灾荒。这是一种好的方法。所以60年,61年62年,不是三年自然灾害嘛,就靠那用冰川打洞打泥鳅,解决了一个连队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61年在二道岭打泥鳅时照的。</p> <p class="ql-block">留念</p><p class="ql-block">北大荒的建设和发展,北大荒的精神,使人永远怀念、叫好。北大荒能够成为国家的大粮仓,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他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党的坚强领导。</p><p class="ql-block">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p><p class="ql-block">1955年,四川省成都市自愿垦荒者。</p><p class="ql-block">1956的铁道兵是农场的根基。</p><p class="ql-block">1958年,10万转业官兵是农场的生力军。</p><p class="ql-block">1959年,山东支边青年,还有梁山移民。</p><p class="ql-block">1960年3年自然灾害,从全国各地来的逃荒者。</p><p class="ql-block">1963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哈尔滨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长白山部队整连来到农场的1966.3转业官兵。</p><p class="ql-block">还有,以上这所有人中,他们的家人、朋友、来农场投亲者。</p><p class="ql-block">从各方面来的人可以说成千上万,汇成巨大的力量。特别要提出的是知青,他们为农场带来知识和文明,这就是生力军的力量。他们改变了农场,使农场快速建成国家的粮仓。</p><p class="ql-block">回头看,所有为北大荒出力建设的人们,英雄使人尊敬。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p><p class="ql-block"> 刘长高</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8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8月8月于蛤蟆通水库</p> <p class="ql-block">刘长高,1935年出生,四川西充人,中共党员。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之一,今年已90岁,兵团时期曾任20团3营宣传干事。是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三分场《怀念》活动的提议者。</p><p class="ql-block">今天,这位老兵老军人以纸和笔为思念,写下了开发北大荒的艰辛,再现了中国军人的坚强意志。能有今天北大荒的如此辉煌,绝不能忘记当年共和国的军人们所付出的伟大力量!</p><p class="ql-block"> 马春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