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滩往事系列167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们登同宝山</p><p class="ql-block"> 口述 张虎业</p><p class="ql-block"> 撰稿 吴进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我不幸摔伤,居家养伤的日子里,老战友张虎业来访。在我二人聊天时,虎业请求借我一指之长,让我就他在221基地服役时的几件往事写几篇文章。虽说时下的我己步入暮年,但还是爽快答应了,并让他口述心灵深处最难忘的往日故事。</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虎业老战友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1976年七八月间,二二一基地团委为了丰富广大青年团员、少先队员文化生活,激励青年团员们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核事业作出贡献,特组织各单位团组织负责人、共青团员、进步青年、少先队员200余人进行登山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登山活动。</p><p class="ql-block"> 那天早晨,当太阳从东山头刚刚露出红彤彤的笑脸,向大地洒下万道金色光茫时,我们队上已发出号令,在基地团委集合。我们一行十多名消防大队团组织负责人和共青团员兴高彩烈,合着整齐步伐一列纵队来到基地俱乐部广场,那里已有早来的领导和共青团员们。</p><p class="ql-block"> 200余名共青团员们乘坐卡车,一路摇摇晃晃向团宝山进发。车内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了山前,整队徒步登山。秋日的阳光照射大地山峦,我们满怀激情,凭着年轻气盛,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向山奔去……</p><p class="ql-block"> 开始时个个精神饱满,充满信心,大约行进了不足五分之三的路程,已前不见首、后不见尾,整个队伍稀稀拉拉,尤其是好多女青年们体力不支,行走速度越来越缓慢。走着走着,有一女青年因高原反应,晕倒在队伍中。我和几名战友匆忙上前,只见女青年脸色苍白,呼吸稍显困难。过了几分钟,缓过神来的她,坚持要跟上队伍。我和战友搀扶这位女青年,一路走走停停,同伴们轻声安慰,互相鼓励。</p><p class="ql-block"> 漫长的登山,步履维艰,越往前走越觉得费劲,可作为消防军人的我们,眼中满是刚毅与坚定,最终到达了山顶。在和团宝山驻军高炮师四连联谊活动时,团委书记徐国元同志赞扬了消防队员帮助女青年登山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身处金银滩已有两年时光,耳闻到团宝山顶就会看见青海湖。不等休息片刻,我们一溜烟跑上了山的最高峰。放眼望去,眼前是水天一色,天水相连的青海湖,好壮美!我们跃着,欢呼着,仿佛就要向着美丽的青海湖奔涌而去......依厂团委指令,我们依依不舍离开了那座观湖山峰。在与驻团宝山的高炮四连开展的联谊活动上,厂九一中学和基地团委共青团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独唱、合唱、舞蹈等,驻军高炮四连精彩的拉歌演唱把联谊活动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 文艺表演结束后,大家观看了221基地消防大队蓝球队与高炮四连的一场高山蓝球赛,听了四连连长的报告。报告详细讲述了四连干部战士驻扎团宝山的经历。高炮四连干部战士一年四季驻守在海拔4300多米高的团宝山上,不论条件如何艰苦,环境如何恶劣,都无怨无悔,他们这种精神让我们每个人倍受鼓舞。</p><p class="ql-block"> 站在团宝山巅,俯视金银滩草原上的221基地,指挥中心、俱乐部、一分厂、二分厂、四分厂等各个分厂尽显眼前,麻匹河蜿蜒曲折穿过金银滩草原顺流而下。</p> <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离开金银滩近50年了,但恍如昨日,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无法忘怀……</p><p class="ql-block">(张虎业、吴金仓系原221基地消防大队老兵)</p> <p class="ql-block">  附录: </p><p class="ql-block"> 张虎业,在 221 基地奉献青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4年12月,我和千万个青年一样,响应祖国召唤,光荣参军。经过3个月新兵强化训练后,政治思想觉悟、军事素质、消防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各项考核成绩达到规定的要求,为当好一名消防兵奠定了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1975年3月下连时,我被分到了221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消防大队一中队一班,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一中队一班是发生火灾赴向火场的第一战斗队,人员由军事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但也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p><p class="ql-block"> 来到 221 基地这个神秘的禁区,在接受政治思想、人生观、纪律作风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保密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所肩负的任务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所在”,我所干的工作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工作。所以,哪里有艰巨的任务就主动请求参加。</p><p class="ql-block"> 当时核爆轰试验比较多,爆轰前和爆轰后现场需要大量用水,用于消毒、清洗场地。我经常执行送水任务,一天要送好几趟。虽说挨冷受冻,受苦受累,但我和战友们一样,从不叫苦叫累,爆轰现场所需用水一次不落的运送到,确保了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在基地,我和战友们为核武器的科研生产,做了很多高度危险的工作。如:到牦牛沟搬运铀屑入库,从火车上装卸炸药等。同时,为保障厂职工家属的正常生活中,经常为电厂卸煤、为粮食局卸粮、给副食商店卸菜,为病患的职工、家属献血等,只要有需要,我和战友们就全力以赴去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最使我难忘的是一次执行任务时的灭火战斗。1978年10月的一天,六厂某工号进行了一次爆轰试验。秋季天高云淡,西北风不紧不慢的刮着,我们一中队两个班、二中队一个班,接到特勤任务通知,按照以往常规我们整装在指定区域待命,等待六厂试验工号鸣警和传遍整个金银滩草原的爆炸声。时间过去了好几个小时,正当我们有点难熬的时候,3声警报有序响起,第三声警报余音将落时,一道闪电划过长空,一声巨响响彻整个草原。</p><p class="ql-block"> 随着震天撼地的炸响,大小不一的火球向四周飞去,瞬间在草原燃起一片熊熊大火。火乘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在凌厉的寒风中迅速蔓延。</p><p class="ql-block"> 火光就是命令,这是我们消防队员的职责。我们所有参战人员听到灭火战斗的口令后,手持灭火工具飞一般冲向火场,采取穿插分割几人一组隔断火区,然后再扑灭火灾。由于是禁区,草长得非常茂密,火势借风越烧越旺,燃烧面积越来越大。30多人的队伍灭火已无济于事了,有几处火势已包围了我们队员,灭火工具被火烧光,我们脱下战斗服用衣服扑打。起初我们还戴着纱布口罩,经过烟雾缭绕的灭火战斗,那口罩早已不知去向。就这样我们连续作战几个小时,最终凭着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战斗力将烈火扑灭。此时的救火消防队员被火熏烤得面目全非,体力不支,累倒在草原上喘着粗气,汗水湿透衣裤,两眼闪动就是不说话,疲乏困累浸透全身。</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在那次扑救爆炸引起草原烈火中,因受到核辐射伤害,我的身体落下了病根,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p><p class="ql-block"> 但是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涉核老兵.2008年经青海省疾控中心检查,查出核辐射元素侵身,定为涉核伤残7级。虽说自退伍回乡以来身体被多种疾病缠身,但我是一名消防军人,是成长在基地的一名消防老兵,是“两弹一星”精神熏陶下的一名基地人,从内心深处有着坚定的信念,为祖国的强大奉献青春,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两弹”诞生的地方,贡献一分力量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