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七国行(一)--华沙的重生

平衡木

<p class="ql-block">  “广之旅东欧七国游”,其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包含的国家地理上基本位于中欧。但在冷战时期,它们多属社会主义阵营(可能源于这种政治历史的因素划分还叫东欧),一个个国家的名称耳闻详熟,也总是在想像中,它们</span>究竟什么样?</p><p class="ql-block"> 跟随广之旅,终于来到这片土地,第一站是波兰的华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在历史上曾经强大辉煌过。但它东与俄罗斯接壤、西与德国相邻,且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常年夹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瑟瑟发抖<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回被大国侵犯践踏而喻为欧洲的“裹脚布”</span>。 1772年、 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瓜分,亡国达123年之久,<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历了非常悲催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华沙心脏地带的瓦津基公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华沙的标志性皇家园林,建于1766年。</span>因园内的肖邦雕像,和每年夏季露天举办的肖邦作品钢琴音乐会而广为人知,也被称为肖邦公园。</p><p class="ql-block"> 肖邦雕像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在波兰华沙见到的第一张名片。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被喻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这座古</span>青铜色、高5米的雕像表现了肖邦在柳树下沉思、忧郁的神情,头顶飘动的枝叶象征着钢琴的动态节奏和波兰的民族精神。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看到的<span style="color:rgb(1, 1, 1);">肖邦雕像,其落成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span>。肖邦的钢琴天才和对祖国至深至诚的爱深深印在波兰人民心中,1901年波兰还处在沙俄统治下,一位女演员就斗胆提出建肖邦纪念像的要求,几经周折才获同意。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耽搁,直到波兰独立后,才又提上议程,人们四处奔忙,通过募捐、义卖邮票筹足了资金。</p><p class="ql-block"> 1926年11月26日,雕像终于落成,有3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出席了盛大的肖邦雕像揭幕式。</p> <p class="ql-block">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尊雕像又难逃厄运。<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曾说过:“肖邦的作品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span>希特勒慑于这尊大炮的威力,下令禁止在波兰演奏或播放肖邦的音乐,并于1940年命令纳粹分子将雕像炸毁。 </p><p class="ql-block"> 战争终于结束,有关部门决定华沙市的肖邦像应照原样立在原址,象征肖邦不容摧毁,波兰不会灭亡。</p><p class="ql-block"> 1958年5月11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难,肖邦纪念像又重新建立起来。这尊曾惊动过两个暴君的纪念像,仍像当年一样展示着波兰的力量,成为波兰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在肖邦公园出口处还有一座高大的雕像,他是波兰革命者<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约瑟夫•毕苏斯基</span>,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领波兰军团对抗俄国,1918年宣布波兰独立,并担任国家元首,被人民尊为现代波兰国家的奠基者。</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沙古城的涅槃重生</b></p><p class="ql-block"> 华沙古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作为波兰王国的首都,是1596年才从克拉克夫迁来。这</span>是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城市,城墙、尖顶教堂、哥特式房子,古典而梦幻。</p><p class="ql-block"> 二战时期,希特勒一道命令,德军将华沙夷为了平地,古典而梦幻的光芒熄灭了。战争结束,华沙人民用了二十年(1945-1966),<span style="font-size:18px;">遵循原状,精心复原了每一座建筑。凤凰</span>涅槃,华沙古城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崛起。</p><p class="ql-block"> 如今漫步克拉克夫大街,也叫国王之路,我们见识了这个民族所有的伟大与不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波兰著名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的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哥白尼雕像</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矗立在</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波兰国家科学院楼前,手持地球仪,凝视天空。这是为了纪念出生在波兰提出“日心说”的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而建,是华沙著名的地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十字教堂是</span>华沙古城最著名的教堂,兴建落成于1682年~1757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肖邦生前曾多次在这座教堂祈祷</span>。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849年,肖邦39岁在巴黎逝世,临终之时,他向亲人提出遗愿,把自己的心脏带回故乡波兰。亲人遵从肖邦遗愿,将心脏密封在装满白兰地的容器中,带回了波兰,最终安放在圣十字教堂左侧第二根立柱的下方。</span></p><p class="ql-block"> 二战中这座教堂完全被摧毁,现在的圣十字大教堂是战后重建的巴洛克式建筑。肖邦的心脏曾被德国占领者夺走,直到肖邦诞辰百周年之时,德国才将其归还,重新回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石柱上刻有“GDZIE SKARB TWOJ,TAMSERCETWOIE”碑文,意为“至爱所在,心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这句话是对肖邦一生的最好总结。他的音乐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华沙古城国王之路上的圣母访亲女修会教堂,是华沙历史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是华沙重要历史和文化标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上张照片建筑前的一幅画作,就像一台穿越时空的“城市扫描仪”,用细腻笔触定格了18世纪华沙的烟火人间!(游客纷纷驻足拍照)</p><p class="ql-block"> 这是有“建筑摄影师”之称的贝洛托用画笔当相机,精准记录的华沙街景,同肘还记录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累斯顿(德国),</span>二战后成了城市重建的“像素级图纸”!</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沙总统府--</span>庄重而典雅,是波兰权力的象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的新古典主义外观下藏着一部活历史</span>:它曾是沙俄总督府、也曾成为拿破仑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门前那对石狮子可不简单,它们见证过二战炮火,如今仍威严地充当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总统府前庭的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铜像,骑马挥舞着战刀,更是见证了波兰历史的沧桑变迁。他曾经担任波兰领导人、将军、战争部长及军队首领,被授予帝国元帅头衔,其铜像屹立于此,彰显着他对波兰的贡献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华沙大学也</span>坐落在克拉克夫大街,一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 1816年,当时是一所皇家大学。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曾将华沙大学列为“欧洲最好的100所大学”之中,该所大学共诞生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五位波兰总理。</p> <p class="ql-block">  学校大门上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沙大学校徽:</span>以一只古老的波兰鹰为图案,鹰头上方戴着一顶皇冠,象征着大学的尊贵与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 而校徽上的五颗星,表示这个学校五个最古老的专业:神学 法学 医学 哲学和自由艺术。</p> <p class="ql-block">  华沙大学建筑</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华沙城堡广场</span>位于皇家城堡前,是从现代的华沙市中心通往华沙旧城的入口。广场中央高耸的柱子上是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的青铜雕像,正是他将波兰的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了华沙,如今他在广场上永远守护着身后的波兰皇宫。</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后部是一片令人震撼的宛如童话世界的彩色房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波兰皇宫</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身</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珊瑚红的外衣,格外醒目,位于城堡广场右侧。皇宫</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3世纪末,是波兰皇帝们的居所,其历史地位堪比我们的故宫。</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它在二战时被夷为平地,战后波兰人用原图纸、原工艺重建,连每一砖的摆放角度都复刻原貌,堪称建筑界的“时间胶囊”!</span></p> <p class="ql-block">  皇宫内庭院</p> <p class="ql-block">  导游在华沙老城青铜模型前进行讲解。</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老城集市广场</span>是华沙老城的核心,是华沙最古老的部分,拥有独特的波兰传统餐厅、咖啡馆和商店曲,很有市井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在集市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人身鱼尾的青铜雕塑,这就是英雄城华沙的象征——华沙美人鱼。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华尔的男青年和一个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结伴,顺流乘舟来到华沙开拓家园,当时河中的美人鱼是他们的见证人和庇护者。这里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他俩人的名字合称“华沙”作为该城的名称。同时,把美人鱼形象作为华沙的城徽。</p> <p class="ql-block">  美人鱼是华沙人民百年来的精神支柱,雕像构思创作之<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欧州上空战争风云密布,</span>波兰著名雕刻家鲁德维卡·克拉科夫斯卡一一尼茨霍娃女士担心祖国的命运,决心塑造一个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于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昂首挺胸</span>左手紧握盾牌右手高举利剑,一副不屈不挠抗争样子的美人鱼”呼之欲出,矗立在老城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美人鱼雕像的模特,是雕像创作者的好朋友--年轻美丽,当时才24 岁的女诗人克雷斯蒂娜·克拉赫尔斯卡。1944年的华沙起义中,她英勇投入战斗,为国捐躯,牺牲时才30岁,成为真正的保家卫国的美人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她是波兰裔法国籍著名女物理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从集市广场继续往前,穿过城堡的一片红墙建筑,居里夫人的故居坐落在僻静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弗雷塔街 16号,</span>一栋咖啡色和粉色相间的巴洛克式三层楼房。故居老房子在二战中被毁,<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幢房子</span>也是战后按原样重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67年,为纪念居里夫人诞辰100周年,故居被改建为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故居入口旁镶嵌着青铜牌,上面镌刻着:“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馆内陈列影像资料、老照片及科学成就介绍等。由于语言问题,看不懂文字解说,我们在展馆各室中转了一圈,拍了些照片。这就感到很满足了,来到并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出生成长的地方和环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厅门,狭小的走廊有游客在观看张贴着居里夫人的有关介绍。</p> <p class="ql-block">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1903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span>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p><p class="ql-block"> ‌居里夫妇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  1911年玛丽·居里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  华沙古城的所有建筑是二战以后复建的。复建的基础和蓝本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华沙古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战争一爆发,他们把这些图纸资料全部藏到山洞里,房屋街道虽然毁了,但它的形象资料保存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战争一结束,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取出藏在山洞里曾经做过的华沙古城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测绘记录图纸,开始重新建设古城。在战后20多年时间内,华沙人在原址上按照原样修复重建了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中世纪风貌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世界遗产一般是拒绝接受重建的东西,但华沙人民自发地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古城保护作出了榜样。这座古城作为特例,于198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堪称独一无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城集市广场毁坏房屋和复建房屋的对比图片</p> <p class="ql-block">  外城堡钟楼和红墙建筑</p> <p class="ql-block">  华沙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瓦维尔塔,波兰历史的定海神针,600多年来,见证了波兰王国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  皇宫前的交通大道</p> <p class="ql-block">华沙最古老的教堂圣若望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格拉茨主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  格拉茨主教堂前的圣母玛利亚雕像。</p> <p class="ql-block">  华沙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  古城小巷</p>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华沙新城的华沙最高建筑之一的“科学文化宫”,234米高的乳白色建筑直插云霄,像一柄镶嵌在华沙心脏的巨型方尖碑。</p><p class="ql-block"> 1955年落成时号称“斯大林的礼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实际由波兰人出资建造</span>),建筑融<span style="font-size:18px;">合克拉科夫传统风格与苏联式宏伟。</span>见证了二战结束后,华沙和苏联蜜月期的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科学文化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苏联印记被戏称为“斯大林的注射器”“俄罗斯婚礼蛋糕”,但</span>至今为止仍是波兰最高的一个建筑物,算是城市地标了。</p> <p class="ql-block">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在华沙的行程,我们下一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华沙火车站乘车前往</span>德国柏林,512公里的距离,用了6.5小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台右边,开往柏林的车已进站。</p> <p class="ql-block">  这张地图,标明了我们将要游览的国家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的城镇地图上找不到</span>)。</p> <p class="ql-block">  饱览了一路风光,也确实验证了波兰与德国之间是一马平川,没见一座山,线路也基本没有大的弯道。</p> <p class="ql-block">  在波兰境内,遇到了中国开过来的“中欧班列”。</p> <p class="ql-block">  在最后一节车厢,拍摄的线路视频。</p> <p class="ql-block">  在波兰某个站,列车晚点。站台上,一个中国小伙和一个法国人,在用英语进行热烈的交谈。</p> <p class="ql-block">  德国柏林车站一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