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媒承风骨,向北而行守初心 —— 记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学、德育工作坊《先生向北》读书交流活动

公主岭市十屋学校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长河里,总有一些精神如灯塔般闪耀,跨越时空仍能照亮育人之路。</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9日下午,公主岭六中学校报告厅内墨香萦绕、思想激荡,教学、德育校长工作坊以“传承‘北上精神’,筑牢教育初心”为主题,开展《先生向北》读书交流活动。中学德育校长工作坊主持人侯冬校长,初中教学校长工作坊(一坊)主持人刘海涛校长,以及两坊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循着书中先生们“向北”足迹,开启一场跨越时代的教育对话,让“国之所需,心之所向”的担当精神在当代教育者心中重燃新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书为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读懂“向北”里的教育赤诚</span></p> <p class="ql-block">  《先生向北》一书,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部精神史诗。它记录了动荡年代里,余瑞璜、唐敖庆、匡亚明、张伯驹等一批知识分子,为守护教育火种、延续文化血脉,毅然选择“向北”的动人历程——哪怕前路是零下30℃的严寒、物资匮乏的困境,他们仍以赤诚之心荒原建实验室、携手创办高校、破格培育人才,用“人比山高,脚比山长”的信念,诠释了教育者的奉献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  在市进修学校的安排部署下,为让这场交流更有深度,活动前期,全体成员已完成《先生向北》的精读,标注下“最受触动的教育箴言”,并结合配套阅读指南(含核心人物事迹、讨论提纲)梳理思考。当大家带着满页批注与满心感悟落座,报告厅内的每一束目光,都满含对先生风骨的敬仰,对教育初心的叩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话共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书页到课堂的精神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  侯冬校长强调了本次活动的目的,深化教育情怀,通过书中余瑞璜、唐敖庆等先生扎根东北的事迹,感悟教育者的奉献精神。促进教学创新,结合书中教育实践案例,探讨课程改革与跨学科教学。强化团队凝聚力,以“北上精神”为纽带,激发教师群体的协作意识与职业认同。</p> <p class="ql-block">  伴着主持人苏威主任的开场,交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从“成员分享”到“互动研讨”,每一个环节都让”北上精神”与当代教育实践深度交融。</p> <p class="ql-block">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十一高中硅谷学校张立爽主任,从余瑞璜“荒原建实验室”的攻坚精神切入,探讨其对当下 STEM 教育的启示——教育者当如先生般,不畏资源匮乏,以创新破局,为学生搭建实践探索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薛晓莉老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从《先生向北》中20世纪中叶黑土地上张伯驹、匡亚明等大教育家的事迹,提炼出“赤诚”“闯劲”“坚守” 三种精神,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阐述如何以这些精神立教学之根、破教学之困、担育人之责,旨在培育时代新人,传承大教育家精神。</p> <p class="ql-block">  公主岭八中王欣欣校长以“‘向北’人的执着与纯粹”为题,细数书中先生们不计得失、深耕教育的细节,感慨道:“这份‘纯粹’正是当下教育者最需坚守的——不为名利,只为学生成长,只为教育本真”。</p> <p class="ql-block">  公主岭一中李士军主任以“先生向北,遇春而起”收尾,将“向北”比作教育者的 “寻春之旅”——先生们在寒冬中寻教育的“春”,如今我们在新时代寻育人的“春”,虽时代不同,却同样需以笃行迎春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共研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让“北上精神”照进教学日常</span></p> <p class="ql-block">  成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两个话题激荡思想:</p><p class="ql-block"> 当谈及“书中‘在零下 30℃搭实验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隐喻”,有老师说:“先生们的‘严寒’是物资短缺,我们的‘严寒’是教学瓶颈——唯有像他们那样,不抱怨、不退缩,在磨课中突破、在学习中成长,才能跨越‘专业寒冬’”;</p><p class="ql-block"> 针对“如何将‘既要栽树,更要育苗’理念融入班级管理”,大家纷纷结合班主任经验分享:“‘栽树’是建班风、立规矩,‘育苗’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先生们育人如育苗的耐心,正是班级管理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刘海涛校长在总结中说:“今天的交流,与其说是读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教育对话’——当年先生们‘向北’是为守护教育的根,如今我们深耕课堂是为擦亮育人的光;当年他们携手共克办学难题,如今我们并肩打磨教案、攻克教学难关;当年他们以生为本、不计得失,如今我们同样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倾注心血。变的是时代背景与教学形式,不变的是教育者的初心与同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当书页的墨香化作育人的力量,当“北上”的风骨融入教育的日常,这场读书交流便不止于一次活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未来,工作坊的全体同仁将继续以先生为镜、以初心为灯,在教育路上“向北而行”—— 守育人之责,传教育之温,让“国之所需,心之所向”的担当,在每一堂课、每一次陪伴中,绽放新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