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勇成去旅行——古刹寻踪大召无量寺

勇成摄影

<p class="ql-block">大召无量寺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无量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大召无量寺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p> <p class="ql-block">步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的正殿与两侧对称的石狮。屋檐上的龙凤雕刻金碧辉煌,蓝底金字的“大雄宝殿”匾额昭示着这座殿堂的神圣地位。庭院中香炉袅袅,信众虔诚礼佛,一位身着红袍的僧人缓步靠近香炉,身影在红墙下拉出长长的影子,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沿中轴线前行,可见数座碑刻林立,其中“大召重修碑记”尤为醒目,碑文记录着寺庙的修缮历史,而另一块刻有“家量無召”的黑色石雕则引人深思,字里行间透露出古意。庭院深处,一座绿釉塔静静矗立,塔身雕刻细腻,与周围的红墙金瓦交相辉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寺庙的细节之美无处不在:屋檐下的彩绘、柱子上的雕花、墙上的壁画,甚至角落里的石雕与象形雕塑,皆透露出匠心独运的艺术气息。在一处屋檐下,金色龙形雕塑昂首向天,象征着祥瑞与威严。而庭院中那排整齐的转经筒,阳光下泛着微光,每一位信众顺时针转动,都仿佛在诉说着虔诚的祈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行至建筑深处,光影交错之间,更能体会东方建筑的对称之美。水面上的倒影、门洞外的塔影、墙上的复杂图案,都在静谧中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那位红衣僧人用手机自拍的身影,又为这古意盎然的场景添上一抹现代气息,令人莞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召无量寺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这一趟旅程,不只是对视觉的洗礼,更是对心灵的抚慰。在金秋的阳光下,古刹的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千百年来的风雨与信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