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几年前去过徐汇滨江,听说去年西岸梦中心开张,于是,选了一个冬天里风和日丽的日子,去黄浦江边走走。GATE M西岸梦中心在上海徐汇滨江南段核心区,是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成的滨江商业文化地标,其前身为始建于1920年的上海水泥厂。原址保留了石灰石预匀化库、煤湿矿渣库等5栋工业建筑,并将直径80米的预匀化库穹顶结构改造成2.3万平方米的穹顶艺术中心,保留的筒仓被改造成为攀岩设施及橙色立体步道系统,而原来的船坞则转型为水岸秀场。西岸梦中心和新建的西岸大剧院、穹顶艺术中心、及不远处的油罐艺术中心、西岸美术馆等,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滨江艺术走廊。逛完商店后,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然后在江边的咖啡馆喝杯咖啡,看看江景,悠闲而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来到徐汇滨江GATE M西岸梦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是原上海水泥厂预匀化库改建的一处兼具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的全新空间。圆形场馆直径达87米,净高中心点29米,可容纳2500人,是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体育赛事等活动的理想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巨鹿雕塑边的“乐华之梦冰乐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冰乐园中溜冰滑雪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野格巨鹿是德国利口酒品牌野格与音乐文化平台88rising 共同策划的“夜游鹿境”城市音乐季的标志性装置。该雕塑高16米,并设有三层体验空间:一层是野格特色酒吧,二层为开放式观景平台,顶层为VIP专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野格巨鹿雕塑旁是白色的西岸大剧院,建筑外立面采用凹凸不平的线条来诠释“水岸涟漪”的概念,与黄浦江波光粼粼的水面相呼应。内设一个1673座的大剧场和一个208座的小剧场。西岸大剧院和穹顶艺术中心构成了西岸梦中心北部的演艺文化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演艺文化区南面是可持续时尚区,这里有自带客流的独有性体验品牌、风头正劲的户外潮流品牌、小众但被验证过的零售品牌、以及全菜系餐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层户外平台上的广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梦中心西面与滨江大道平行的外马路龙腾大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由西岸梦中心中部旧厂房改造的梦工场,其内部功能为滨水市集BLOO MARKET和策展中心。西岸梦中心共有五大核心分区,分别是演艺文化区、可持续时尚区、梦工场、微度假休闲区和现象级城市户外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梦工场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梦工场内橙色的楼梯,如梦如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81BAKERY甜品店,我们在这里喝咖啡吃面包。这一片的滨江商铺大多为时尚餐厅和咖啡馆,属于西岸梦中心中的微度假休闲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遛狗族群。在西岸梦中心,随处可见宠物友好公约,狗狗喝水站、宠物垃圾专用垃圾桶等设施,还提供宠物雨衣、宠物绳租赁等服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江边的红房子珑宫(Long Temple)是闻献DOCUMENTS全新旗舰空间,一家香水快闪店,可以试香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珑宫由闻献设计团队打造,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通过砖瓦、雕塑等元素构建沉浸式感官体验场域。高大的红色山墙写着“闻献”二字,简洁而明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部的筒仓区域被称为现象级城市户外区,由原来的水泥仓储空间改造而来,为户外运动创造了足够的场地空间条件,而筒仓则被打造成了专业的攀岩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矗立在黄浦江边的巨型筒仓建筑群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百年的工业遗存被打造成生动的立体雕塑。筒仓的顶层是一个环形天台,34米的高空视线开阔,环顾四周,陆家嘴的天际线、后滩湿地公园的生态绿意与徐汇滨江美术馆大道的文艺气息交相辉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位于筒仓二层原本20米高的内部空间,被重塑为一座专业的攀岩馆,墙面的混凝土质感与精心布置的岩点,共同营造出一种张力十足的空间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筒仓建筑群前的曲线台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岸梦中心北面有油罐艺术中心和西岸美术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前身为1966年停用的龙华机场储油罐区,通过改造五个废弃航空油罐,形成了集展览空间、演出场馆与公共景观为一体的艺术生态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罐与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罐艺术中心保留了工业遗迹的舷窗与金属结构,室外区域设置“无影画廊”镜面建筑和江边锯齿形天窗,形成工业美学与自然景观的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罐艺术中心旁边是穹顶艺术中心和西岸大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日,油罐艺术中心有展览《未得回应的遗迹》,是美国雕塑家帕特里夏·艾尔斯在这里举办的个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个展的主题是探讨社会规范与个体经验的冲突,通过雕塑装置展现“错位的物质”概念,如橡胶、油漆、油墨等材料被赋予宗教与情感隐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雕塑装置的材料包含残余布料、石油、圣餐酒等特殊材料,挑战观众对于“干净”与“脏”的认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雕塑作品。展览中的作品交织着污垢与残留物,以不同寻常的姿态变化着,有些悬在空中,另一些则像从地面中突起。这些不固定的意象反应了类别化的不稳定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的艺术手法为融合时装设计的动态感与个人经历,赋予作品生命力,同时探讨宗教约束与个人耻感的隐秘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罐艺术中心内部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罐艺术中心北面是西岸美术馆。该馆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带领的建筑事务所担纲设计,历时三年建造完成。美术馆由三个独立盒子组成,通过抬升地面广场与黄浦江景相连,形成开放的文化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大、敞亮的美术馆大厅。是日,美术馆有多个展览,我们参观了“穿裤子的云·今天的绘画”。展览汇集了23位来自不同代际和背景的艺术家,呈现当代绘画实践的心理景观及其悖论性的现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策展人说,展览标题源自俄罗斯未来主义代表诗人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他写道:“如果你愿意,/我会像野蛮人一样咬生肉,/或变成日出唤醒的色彩。/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温柔得无可指责,/不做人,而是穿裤子的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诗人的语言犀利,既温柔又充满愤怒。革命在他笔下表现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被压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电光石火般闪现。百年之后,这种紧张关系仍在当代绘画中回响,如同画布上被拉伸的薄膜,既紧绷又脆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绘画曾是现代主义运动中最具革命性的媒介,先锋艺术家不断挑战传统绘画的概念,延展了绘画的平面性和抽象语言。同时,画布表面也记录了历史与文化中的他者性。在当下的后媒介条件下,绘画创作展现出更多结构性可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如艺术史学者大卫·乔瑟利特所指出,后媒介条件下的绘画存在于结构与符号的网络中,这些网络不仅涉及艺术家与社区、艺术与公众的关系,也深植于绘画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复杂关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代绘画的语境至关重要,艺术家通过打乱、重新分配、分割、组装等手法处理其创作对象,将意义传递并嵌入流动的时间网络中,从而重新定义绘画及其丰富的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代绘画实践中迷人的超越性还体现在画面与空间的临界状态。本次展览试图通过绘画构建一个视觉化的空间,专注于装置与体验的循环。通过形式语言、图像生成的历史等坐标,展览中的当代图像形成了多重微观关系,共同构建出一个更为复杂的、多声部的系统,正如绘画在当下不断重新定位自身的现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中,绘画的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传统界限逐渐模糊,任何形式的努力和情感都得以涌现,艺术家在完成与未完成之间的游移也因此变得可见。“穿裤子的云”是一场当下与不同时代传统的对话。如果变革与突破循环往复,那么通往目标的多条道路与目标本身同样重要。策展者如是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转动的圆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杜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太空舱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出西岸美术馆往北,滨江大道上简洁的白色帆布蓬凉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徐汇滨江海事塔广场。海事塔的造型融合了上海市花白玉兰、中国传统瓷器和稻穗的元素。它曾是海事瞭望和航道安全的监控中心,也是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的一处制高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坐在滨江大道的系缆铁墩上留影。徐汇滨江曾有过两个著名的码头,开平码头和北票码头,江边的这些系缆墩是原来的码头遗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徐汇滨江有两座码头塔吊,原属于上海北票码头,始建于1929年。如今这两座塔吊矗立在黄浦江边,成为了徐汇滨江的标志性建筑和游客热衷的城市地标。它们与周围公共开放空间的休闲气氛形成对比,彰显出一股强烈的工业感。这两座塔吊不仅见证了上海工业发展的历史,也承载着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和感慨。(本文照片拍摄于2025年1月上旬,上海徐汇滨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下是8年前游览徐汇滨江时拍摄的照片。这是凭栏眺望黄浦江上的卢浦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旁的石柱建筑前留影,这里原为北票码头的煤料斗卸载桥,该结构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长约110米、宽10米、高8米,用于煤炭运输。龙美术馆西岸馆的设计保留了这一工业遗迹,将煤料斗改造为“斗廊”,与美术馆的清水墙面形成对比,既保留了工业感,又增添了艺术空间的庇护性与轻盈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滨江的塔吊与远处的卢浦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塔吊局部,厚重的工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艺术感极强。(以上四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2月上旬,上海徐汇滨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