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涿鹿县是革命老区著名京西根据地,这里发生许多可歌可泣英雄事迹:笔者多次走进革命老区,倾听革命故事!</p>
<p class="ql-block">涿鹿县西窑沟村南的河南寺不仅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风景秀美旅游圣地,而且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我方对敌斗争的红色堡垒。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鬼子不但占领了城市平原,也把魔爪伸向了农村山区。战火也燃烧到了一一桑干河两岸。西窑沟南山崄,河谷筒,后山,深井川无一幸免。穷凶极恶的敌人在马牙水,瓦窑沟,大沙河,上胡芦,孙家沟,武家沟,化稍营,深井等地都安插上了据点,有的地方还修了炮楼,形成严密封锁线,使得抗日形势十分严峻。我们抗日队伍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展开艰苦卓绝抗日战争。战争的爆发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种地人不能正常种地,卖缸做席子人不能做买卖。各村都有伪政权,催粮要款,修筑工事,逼迫人们种植大烟,老百姓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p>
<p class="ql-block">在这种形势下,共产党领导的武工队来啦。1942年春天,王耀华率领北山武工队来到蔚涿宣一带(蔚县东北山区、涿鹿西山、宣化南山区)。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 武工队从岭南过来,在蔚县南黄花山,宣化的东、西涧,付家堡,活动一段后,逐渐向北推进扩展,来到了桑干河畔的东、西窑沟蛮子营等村,和后山(栢林寺、坡底、郭家湾一带)。由于鬼子的入侵,一些土匪和当地的连庄、黑恶势力都投靠了日本鬼子当了汉奸、伪军。西窑沟的陈万军哥们,安家沟的安长福,郭家的郭满宣,沙沟的白满盛等等,那些家伙们仗着鬼子耀武扬威,横行乡里,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那时候白色恐怖笼罩着乡里,敌我斗争形势非常复杂。武工队一开始来了都是秘密开展工作。 武工队从南山下来先在河南寺落脚,河南寺地处锅帽山半山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前与西窑沟村隔河相望,后有连绵大山屏障,地理位置特殊,进可观清敌人动向,退有大山躲藏。 武工队在河南寺尊重寺内信教僧人的宗教信仰,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取得了和尚们的理解和支持。之后,河南寺给提供了许多方便,我方干部经常在寺内开会,存放物资、粮食,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阶段,河南寺成了我方对敌斗争的红色战斗堡垒。</p>
<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9日,石湖沟事件发生。宣化县县委书记梁敏章,抗联主任刘克在突围中牺牲,西窑沟村的共产党员农会主任張明为掩护县、区干部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西窑沟党组织选了三口上好的香椿木棺材把烈士停放在河南寺内。之后把梁敏章和刘克的遗体移送到根据地掩埋,把張明烈士的遗体在村安葬。1947年7月19日(农历六月初二),国民党暂三军、地主武装还乡团五千多人包围东、西窑沟蛮子营。一股敌人包围了住在河南寺的我宣涿怀联合县开会的县、区干部。县、区干部以河南寺为阵地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一个多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县财政科长康家麒、六区区委书记罗维章等壮烈牺牲。1948年秋,宣化二区上坡底存放的一万多斤公粮被叛徒告发给崞村据点,敌人准备出动兵力抢粮,宣化二区得到报告迅速把粮食转移到西窑沟的河南寺内存放。岁月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革命故事、英雄业绩还在老区传颂。那些红色堡垒所做的贡献都将成为丰碑永久矗立在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涿鹿河南寺:是一座灰色的中式建筑,屋顶有飞檐,墙壁上有红色的对联,门前有石柱和石栏杆,周围有绿色的树木和红色的花坛,地面湿润。关键词:中式建筑、飞檐、对联、石柱、树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古朴的建筑,静静伫立在山间,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飞檐翘角下,红色对联依旧清晰可见,那抹红,像极了当年革命烈士洒下的热血。门前的石柱和石栏杆,见证了无数秘密会议的召开,也见证了无数战士的来来往往。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花坛中的红花在雨后显得格外鲜艳,仿佛也在为那段峥嵘岁月献上一抹温柔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南寺下面是桑干河蜿蜒的身躯,河流两岸是绿色的植被和农田,远处有连绵的山脉,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关键词:河流、植被、农田、山脉、晴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干河静静流淌,像一条绿色的丝带,将这片土地紧紧缠绕。两岸的农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着这片红色热土。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武工队穿梭于山林间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生命守护着这片山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