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城墙前世今生(二十六)——龙脊之地太平门

婉约天空

<p class="ql-block">  南京明城墙有十三座明代所建城门,我们已经介绍了十二座,且十二座出门皆有护城河,唯独本期介绍的第十三座城门——太平门出门没有河,它原是一个单孔券城门,坐南朝北,有过镝楼,是城北进主城最近的城门,现存的三孔城门是后建的。</p><p class="ql-block">一、位置及特点:</p> <p class="ql-block">位置:太平门位于玄武区龙蟠路南端,北京东路西端,玄武湖公园与钟山风景区在此分界,在人头像形城墙轮廓线鼻梁部位。</p> <p class="ql-block">特点1:城外紧挨着紫金山体,没有护城河。朱元璋笃信风水,依据风水学说,紫金山为龙头,太平门东侧城墙段被称为“龙脖子”,西延的覆舟山(今九华山)、鼓楼岗宛如巨龙绵延,为大明龙脉之所在,万不能挖断这段龙脖子,故此段城墙是南京明城墙中唯一没有护城河的城段。</p><p class="ql-block">特点2:此门位于九华山与富贵山之间,形似关隘,但紫金山高居城外。据民间传说,朱元璋修好城墙后,曾率文武大臣及众王子登城,四子朱棣云: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落进紫禁城。后来,朱元璋着人又修外郭,将紫金山包括其中,始觉无虞。</p> <p class="ql-block">特点3:太平门外设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即今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牢狱设在门外,称贯城,因常闻牢人哀嚎,为祈求平安,起名太平门,是“国家机关”唯一设在城外之处。</p> <p class="ql-block">特点4:此处为南京明城墙最薄弱之处,也是最高之处,又接近城区,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多次破城之战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二、太平门的前世</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建于洪武初年,附近的城墙后来进行了增高加厚的二期工程扩建,是城北连接城内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洪武京城图志所绘太平门及城外机构示意图,三法司放在城外,而五部则在皇城外正阳门内。</p> <p class="ql-block">1864年7月19日,湘军在曾国荃(曾国藩之弟)统领下,在钟山龙脖子段由地堡城挖地道,埋置炸药,炸出二十余丈缺口,湘军从此蜂蛹入城,围困两年之久的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二年(1886年),曾国藩主持修复损毁的城墙,并立碑纪念之。</p> <p class="ql-block">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江浙联军在总司令徐绍桢指挥下,从天堡城炮击城里,从地堡城攻击太平门,并攻入南京,为1912年元旦,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称徐绍桢是民国建立第一功臣。天堡城遗址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地堡城遗址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28年,太平门曾改名为自由门。</p> <p class="ql-block">三、太平门今生</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及附近城墙,是从1955年开始拆除的。这是1949年南京地图标注的太平门,还比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1958年在大拆墙运动中,太平门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复建太平门,为三孔联拱门,由于西侧就是新建居民小区,东联城墙的城门嘎然到此,过了太平花园小区,城墙又被修建连通,绵延数公里,直至神策门。图为空中俯瞰太平门,似乎比较突兀。</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外西北方向,有一座玄武湖公园的特色园区——情侣园,有人在此发现明代石刻,其内容与三法司有关。2012年7月,现代快报作了报道。</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今昔对比</p> <p class="ql-block">四、历史瞭望</p> <p class="ql-block">1、御史廊。御史廊位于龙蟠中路东侧(现东部战区大院内),原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明初,官员在南京有三大住宅小区:长安街的尚书巷(今解放南路西,大光路北);正阳门东的柳树湾(今蓝旗营以南,光华东街一带);太平门里的御史廊,是明朝都察院(御史台)官员住宅,因此得名御史廊。称廊的老地名现在仍在使用的还有明瓦廊、估衣廊等。</p> <p class="ql-block">据《南京都察院志》和《留台杂记》等史书记载,这里曾有26座御史官邸。东侧为东廊,西侧为西廊,现存有老地名。</p> <p class="ql-block">2、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位于龙蟠中路东侧,东部战区大院内。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1927年11月,蒋介石将黄埔军校本部从广州迁来南京,并亲任校长,1928年3月开学。1946年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12月,学校迁西昌途中,被人民解放军消灭。</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校大礼堂旧址。位于黄埔路3号东部战区大院内。建于1928年,1929年竣工。1945年9月9日,国民政府在这里举行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军队投降并交出配刀(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2013年3月,此建筑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原址一直是军队用地:清时是马标、炮标驻地,建有陆军小学,现仍存有地名——如小营小学,马标等。民国时期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国民政府国防部驻地。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这里创办华东军政大学,陈毅元帅为校长,1951年在此创办南京军事学院,刘伯承元帅为首任院长(刘伯承元帅部分骨灰葬于此院内,是其除家乡墓外又一墓地)。现为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p> <p class="ql-block">3、九华山公园。九华山原名覆舟山,因山南有九华寺而得名,东晋以后寺庙兴盛,六朝时期为皇家苑囿。1943年,汪伪政府在九华山上建三藏塔(供奉唐玄奘顶骨),九华山复成为佛教圣地,现建有玄奘寺。</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南京佛教兴盛与中央政府建立严格的寺院管理体系紧密关联。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在天界寺设立“善事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洪武十五年(1382年),中央设立僧录司,统管全国佛教事务,其官员由礼部任命、节制,直至1910年废除。</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三藏塔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4、香林寺遗址。位于佛心桥37号。明洪武元年迁入城内,初名兴善寺。1699年更名为香林寺,清康熙皇帝为其题写匾额。香林寺曾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庙,大部损毁,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旧址。位于北京东路71号大院,建于1948年,主楼有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主持设计,现作保护性规划修缮。</p> <p class="ql-block">根据规划,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旧址与附近的民国考试院旧址、中央研究院旧址构成民国历史风貌区。</p> <p class="ql-block">杨廷宝设计的建筑几乎都是经典。</p> <p class="ql-block">6、天堡城、地堡城遗址。天堡城遗址位于太平门外东北方向紫金山天文台山头,居高临下俯瞰南京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天堡城是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后,为保卫天京(南京)而修筑的。在1864年7月湘军攻城战中,1911年11月江浙联军攻打南京的战斗中,天堡城地堡城成为攻守的关键要塞,事实证明,攻下要塞意味城破在即。</p> <p class="ql-block">近代在天堡城发生了三次战斗:一是1864年7月湘军围攻南京,攻下天堡城、地堡城后,在太平门东放置炸药,将城墙炸出缺口,攻占了南京,太平天国失败。二是1911年10月,革命党江浙联军组织敢死队,攻打天堡城,在天堡城炮轰守军指挥中心,清军败退,为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奠定了基础。三是抗日战争南京保卫战中,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守卫紫金山,最后坚守的阵地就是天堡城,此处的富贵山地下室也是教导总队指挥部,1937年12月12日该部接到撤退命令,从紫金山天文台下来,从太平门进城,再从挹江门出城过江,有落单官兵没有过江,大多被日军屠杀。</p><p class="ql-block"> 天堡城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立碑),地堡城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从来不太平,图为二次革命中,革命党军与北洋军阀在此激战。</p> <p class="ql-block">7、龙脖子段城墙。龙脖子段城墙位于紫金山天文台路口的紫金山下。风水学认为紫金山犹如蟠龙之首,九华山鼓楼岗犹如蟠龙之身,此处被称为龙脖子。西起太平门,东至琵琶湖,此段全长1340米,最高处26米(有称达67.07米),为南京明城墙最高处,此段是唯一没有护城河的城墙,也是防守薄弱处,历来为兵家所争。</p> <p class="ql-block">龙脖子段城墙缺口是当年太平天国失败时,李秀成着清军服携幼王洪天贵福逃离天京处,修复后的城墙,此处大雨后常见龙吐水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8、富贵山抗战遗存。位于富贵山后宰门城墙入口处,有射击孔及地下掩体等防御设施。从城墙内先下后上,为南京明城墙最独特的一处入口。</p> <p class="ql-block">富贵山登城口留有民国时期的瞭望射击孔。</p> <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初,中国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其指挥部设在太平门附近的富贵山地下室。教导总队官兵最后从紫金山防区撤退,是从太平门进的城,并通过挹江门出城撤到江北。12月13日南京陷落后,有1300多名放下武器的军人及无辜市民,在太平门外遭到日军集体屠杀。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民国防御工事基础上,上世纪70年代,为战备需要,南京人将城墙挖成防空洞,。</p> <p class="ql-block">从解放门过来,沿着玄武湖,直至富贵山段,南京明城墙进入高大威峨模式,此段城墙是南京明城墙中最高大的。</p> <p class="ql-block">五、美哉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砖经600多年历史风化,似成玉质,特别温润。</p> <p class="ql-block">琵琶湖远眺明城墙</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的富贵山段城墙,远处是紫峰大厦。</p> <p class="ql-block">解放门往太平门处城墙上远眺紫金山。</p> <p class="ql-block">龙脖子段城墙直角转弯处。</p> <p class="ql-block">富贵山登城口远眺紫峰大厦</p> <p class="ql-block">以城门为线索和节点的南京明城墙介绍,快要接近尾声,在此我们不能忘记朱元璋,没有他的决策,没有今天的古城墙。顺便看看他的书法——大气有张力,字如其人。一个基本上没有上过什么学,主要靠自学当过和尚的人,其笔墨功夫跟今天的某些中国书法协会的大师们,似乎有得一拼。</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公文。</p> <p class="ql-block">  虎踞600年,龙蟠70里,下期我们沿着城墙走走,看看其他通道——护城河,环墙绿道,城墙小门……,应该值得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