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语掇英(二)

银龄

<p class="ql-block">我发现,孩子从幼儿园到进入学校,他们的思维变化是很大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感知”、“形象”走向“逻辑”,有时候一本正经的样子,还真有点“小小逻辑学家”的感觉。此篇是宝宝进入小学后,比较有意思的几段对话,以《絮语掇英》(二)记之。</p> <p class="ql-block"> 一、关于做主</p><p class="ql-block">【场景:宝宝和他爸妈北海道旅游回来,晚饭交流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我:你们到北海道旅游开心吗?有啥好玩的可以和外公分享吗?</p><p class="ql-block">晨:北海道的雪好大哦。风也很大,在房间里都听到。外公,我不太喜欢日本式样的房间,有点怕。(还讲了很多有趣的事,略)</p><p class="ql-block">我:哦。你们住了几个酒店?都是日式的吗?</p><p class="ql-block">晨:一共三个酒店,不一样的。都是妈妈订的。外公,为啥每次旅游玩的地方,住的地方,都是妈妈说了算呀?</p><p class="ql-block">我:这不是谁说了算。是按照计划好的行程执行,你妈妈做的“旅游攻略”。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玩最值得玩的。你妈妈比较有经验,事先做好准备了呀,你们就轻松了。</p><p class="ql-block">晨:那她不一定知道我喜欢玩啥呀?</p><p class="ql-block">我:哦!有道理哦。那以后出去之前,你可以和妈妈说,让她先介绍一下要去的地方有哪些好玩的,有意义的,值得去的。然后商量商量,排一排,再做攻略确定,好吗?</p><p class="ql-block">晨:嗯。好的。</p><p class="ql-block">(我的感悟:现在的小朋友已经有很强的参与意识。非常好,这是民主意识的萌芽,应该好好引导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 二、关于书呆子</p><p class="ql-block">【场景:某天晚餐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晨:外公,什么是书呆子?</p><p class="ql-block">我:就是“死读书”,只会对书本上的知识很熟悉,但回到实际却不懂了,不懂得应用……。</p><p class="ql-block">晨:(不等我说完)哦哦哦,我知道了。就是问他问题,他只会背书上的东西。问他啥意思,就傻掉了,不知道了。看看书,又懂了,再问他,又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我:哈哈,你不要再说下去了,基本就是这个意思。但有一点,外公告诉你哦,书呆子不是都不好哦,很多大科学家,都有点书呆子的,他们最大的优点是钻研,就是深入的研究,成为专家,科学家。</p><p class="ql-block">晨:你不是书呆子,也是专家呀。</p><p class="ql-block">我:那是人家尊重我,叫我专家。但外公肯定不是科学家。你想成为科学家吗?</p><p class="ql-block">晨:嗯~(边说边摇头)我不知道。</p><p class="ql-block">我:你现在首先要打好基础,多掌握科学知识,增加独立思考能力。</p><p class="ql-block">晨:我知道,你说过的,造房子一样,先把基础打好,才能一层一层造上去。</p><p class="ql-block">我:对。棒棒哒!</p> <p class="ql-block"> 三、关于恐龙</p><p class="ql-block">【场景:睡前讲《百科知识》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我:(我问了好几个关于恐龙的问题,基本都回答正确,但有一个问题的回答让我惊讶)</p><p class="ql-block">我:你说人类可以复活恐龙吗?</p><p class="ql-block">晨:不可以。</p><p class="ql-block">我: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晨:恐龙灭绝太久了,现在的地球不适应了。还有,现在找到的恐龙蛋都是化石了,没有生命的。</p><p class="ql-block">我:哇!你厉害的。是的,用科学的语言就是没有恐龙的DNA了,所以无法复活。</p><p class="ql-block">晨:外公,其实也可以的。机器恐龙,有声音,会走动,完全和真的一样。但不会吃饭,没有生命。哈哈。</p> <p class="ql-block"> 四、关于老龄化</p><p class="ql-block">【场景:从学校回家路上】</p><p class="ql-block">我:今天在学校开心吗?</p><p class="ql-block">晨:开心的。今天活动,是非洲主题。</p><p class="ql-block">同学的家长给我们讲非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外公也可以呀。给你们讲人口老龄化。哈哈…。</p><p class="ql-block">晨:人家才不要听呢。</p><p class="ql-block">我:那不一定对哦。你知道啥是老龄化?</p><p class="ql-block">晨:知道。就是老年人多了,年轻人少了。</p><p class="ql-block">我:可以的。</p><p class="ql-block">晨:我是你外孙,当然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五、关于广告</p><p class="ql-block">【场景:某天回家电梯里】</p><p class="ql-block">我:晨晨,你看这个广告,一帮孩子很机械的扭动,不知道啥意思。我和你外婆都觉得傻傻的。</p><p class="ql-block">晨:不是他们傻,是导演傻。</p><p class="ql-block">(他能感知到表演其实是导演意图的具象化。逻辑思维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 六、关于“参”字</p><p class="ql-block">【场景:读《字字有意思》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晨:外公,“参”到底有几个读音?</p><p class="ql-block">我:三个呀(can、shen、cen)。</p><p class="ql-block">晨:那为啥书上的图片还有“叁”?</p><p class="ql-block">我:那这个编的不太好,会误导。</p><p class="ql-block">晨:书上肯定是对的呀。</p><p class="ql-block">我:你看,“参”下面是三撇,有三个读音,是多音多义字。“叁”下面是三横,完全不一样。举个例子,“己、已、巳”三个字,书写就差一点点,读音完全不一样。</p><p class="ql-block">所以,外公觉得编书的有点不严谨。</p><p class="ql-block">晨:哦哦</p><p class="ql-block">我:这就是外公一直和你说的,需要批判性思维,你那天在电梯里说那个广告是导演傻,那是独立思考,这非常好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晨:知道了,知道啦……</p> <p class="ql-block"> 七、关于《皇帝的新装》</p><p class="ql-block">【场景:英文阅读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我:你那本英文版的《皇帝的新装》读完了吗?有啥感想呀?</p><p class="ql-block">晨:​那个皇帝怎么这么傻呀?两个骗子根本没有做衣服。还有,​为什么大臣们也看不出?​为什么小孩子就会看出来?</p><p class="ql-block">​我:​你的思考很棒!这就是安徒生经典童话的魅力。你这几个问题​大人有大人的理解,小朋友有小朋友的理解,等​你以后长大了会有更多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八、关于长寿</p><p class="ql-block">【场景:早餐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晨:为啥每天早上要吃鸡蛋?</p><p class="ql-block">我:因为鸡蛋营养丰富。只有全面营养,加强锻炼,人才能健康长寿。你知道哪些人长寿一点?</p><p class="ql-block">晨:我不知道。</p><p class="ql-block">我:医生。他们注重科学饮食,不乱吃东西。还有就是天文学家,因为他们心胸开阔,觉得人很渺小,不会斤斤计较。</p><p class="ql-block">晨:那为啥南仁东只活了70多岁?(因为前几天和他说过中国天眼的事)</p><p class="ql-block">我:那是因为他太劳累了,得了癌症。</p><p class="ql-block">晨:癌症可以治的呀!</p><p class="ql-block">我:哦?你说说看。</p><p class="ql-block">晨:镭射。</p><p class="ql-block">我:哇!你也太厉害了。说起镭射,你知道谁发现的?</p><p class="ql-block">晨:这个我就不知道了。</p><p class="ql-block">我:是居里夫人。</p><p class="ql-block">晨:她还在吗?</p><p class="ql-block">我:那怎么可能啊,100多年了。不过,说起来又近了。因为,外公画画的老师的爸爸的老师,就是居里夫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