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

出水莲

<p class="ql-block">  石磨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使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人类加工制作各种食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的曾祖父就曾用石磨磨豌豆做粉条。等到我出生的时候,“磨糊子”这道加工粉条的重要工序已经由柴油机带动的大钢磨来完成。我们家的石磨主要用来磨小麦糊子烙煎饼或者磨黄豆豆汁做豆腐。</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看见大人推磨,我也想推,就给我加上一根磨棍,让我双手举着磨棍跟在后面转圈圈。大人都是把磨棍横在腰间推磨的,而我那时候个头还太矮,磨棍到我嘴那儿,所以我只能举着了。等我长到能推磨的时候,我们家有养的驴,我奶奶给驴蒙上眼睛,让驴拉磨,我奶奶站在旁边,隔一会儿往磨眼里添一勺混有水的粮食。我奶奶也曾经用石磨将玉米粒磨成玉米渣,煮香喷喷的杂粮粥给我们喝。2017年秋天我在一个旅游区内看见驴在拉石磨,磨的是韭菜花。磨好后分装到一个个小玻璃瓶中卖给游客。韭菜花是我们这儿的一道传统小吃,是用韭菜花、黄瓜、青辣椒、食盐做成的,味道极为鲜美。现在我都是用蒜臼子捣一小碟韭菜花尝个鲜。2018年春节再去这里游玩,发现驴还在拉磨,磨的是小麦糊子,游客多的时候就让驴转几圈,游客少了就让驴停下。很显然,让驴拉磨不是为了干活,而是为了让游客欣赏。</p> <p class="ql-block">  石磨看似粗糙,实则结构非常精巧。石磨主要由磨台和两扇直径相同的磨盘组成,两扇磨盘的接触面上凿有沟纹,这些沟纹称作磨齿。下扇磨盘固定在磨台正中央,两扇磨盘由磨轴连在一起,磨轴固定在两扇磨盘的正中央。上扇磨盘还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圆柱形小洞,称为磨眼,是往石磨内添加粮食的地方。上扇磨盘侧面还对称地凿有两个圆柱形小洞,各安有一根短木棍,称为磨把。推磨时用一个短绳套把磨棍套在磨把上。磨棍也叫磨杠,是一根长度适中的细木棍。磨把还有一个作用,磨完粮食后。用手握住磨把可以轻松地将上扇磨盘掀起来,在上下两扇磨盘中间嵌入一块较薄的木块,防止两扇磨盘之间有残存的粮食发生霉变。1.1</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家附近公园里的磨台,中间的圆形部位是安放和固定下扇磨盘留下的痕迹。磨台前面的缺口就是磨嘴。安放磨台的时候,有磨嘴的这一侧稍微低一些,这样可以让磨出的糊子或者豆汁比较顺畅地淌进磨嘴下方的桶或者盆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磨台旁边的两块下扇磨盘,因为它们只有正中央安放磨轴的圆柱型小洞。没有磨眼,侧面也没有安装磨把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里烙煎饼或者做豆腐都是用电动钢磨,有加工石磨煎饼卖的,石磨也是电机带动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小拐磨,比普通家用石磨小而轻便,用手转动上扇磨盘就可以。一般用来磨少量的豆汁煮粥或者做豆腐脑。现在几乎没有人用了。家家都是用豆浆机或者破壁机,省时又省力。</p> <p class="ql-block">  这是放在旅游区内供游客观赏的石碾,老百姓管它叫碾子。小时候我曾在一个山村里看见那儿的人用碾子将谷子碾成小米。石磨和石碾都曾经是老百姓加工粮食的重要工具。老百姓把它们当作镇宅之宝。</p> <p class="ql-block">  这是旅游区内用磨盘铺成的小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石磨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童年的记忆,现代孩子眼中的一道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