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下午读到湖南美友九月的木头马尾的文章《父亲的摘抄本》,他说:翻看已是古稀之年的父亲曾经的摘抄本,摘选几张,满是触动。从四大名著片段,到对联、各类杂记,带着温度的每个字,在岁月的沉淀下走向我。<br><br>父亲在辛劳农活后,仍执着于阅读和摘抄。即使在贫瘠的物质生活里,也有着丰盈的精神世界,这份热爱无关环境,只要有心,就能在生活缝隙里,为精神寻得滋养。<br><br>父亲说,借来的这些书籍,有如宋濂笔下“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从昏黄煤油灯下的执笔少年到白炽灯下的奔波中年,就着摇曳光影,暂时屏蔽艰难生计,把对文字的渴慕,浸在墨香里。<br><br>那些摘抄的夜晚,农忙的疲惫未消,蚊虫的滋扰不顾,逐字逐句临摹,生怕错过书中乾坤。那些摘抄的日夜,是父亲与文字的私语。<br>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他把对未知的渴求,化作纸上沙沙声响,在乡野的简朴里,悄然滋养灵魂,这股对求知的执着,如种子埋进我心底。</h3> <h3>秋天的短文</h3> <h3> 秋天,岁月忽然转向:<br> 秋的来临,从梧桐落叶开始.暑假还没过完,一夜风雨,桐叶开始变黄,忽听见坠地一声,使人心惊。<br> 落下一片叶,便知是秋天.秋天是悲伤的季节,是一场缓慢而迅疾的告别。<br> 枫叶凋零,风吹在身上,很有些冷,岁月忽然转向。“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秋日》中这样写,以近乎哀叹的语调,传达出每当秋天来临,我们内心深处就会突然感觉到迟幕的迫促。<br> 秋夜月明,如镜高悬,使人恍觉世事如梦,古往今来,天地间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br> 黑夜抹去了空间,改变了时间的路经,我们白天熟悉的世界,夜里,尤其在寂寥的秋夜,如同已死去。远处一星灯火,<br>闪闪烁烁,可努力把回忆从黑暗中打捞.。<br> 公众号·九月的木头马尾</h3> <h3>诗人和诗句摘抄</h3> <h3>按年月日时分算命的重量</h3> <h3>《红楼梦》诗抄</h3> <h3>赤壁怀古等诗抄</h3> <h3>《平原枪声》故事片段</h3> <h3>注:感谢作者原文原稿图片!一位身在农村的父亲,在农活和农闲之余,坚持不断读书,写学习笔记,实属不易!其父亲的文化水平和学习精神,必定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文化学习水平和前途未来。我的父亲也遗留有好几个笔记本,他也是这种劳作之余,不断学习,追求知识,求知求新的人。老人留下的,都是知识精华,都是古代文化的传承。</h3> <h3>我父亲手抄的四川车灯《十学宝书老三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