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月相观察折叠书

乐乐

<p class="ql-block">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称呼。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面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有时面向地球的全部是亮的,有时全部是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月相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月相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月相称为“新月”。过了新月,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露出一丝月球,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当月球的半个亮区对着地球时,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这一月相叫“上弦月”。当月球运行到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满月过后,又能看到半个月亮,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这一月相叫“残月”。</p> <p class="ql-block">🎯核心知识点梳理:</p><p class="ql-block">1. 月相成因:月球本身不发光,它是通过反射太阳光才被我们看到。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月相呈现出不同形态。</p><p class="ql-block">2. 尺寸变化: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近地点时距离地球较近,月球看起来更大;远地点时距离较远,月球显得较小。</p><p class="ql-block">3. 月相分类及时间规律:</p><p class="ql-block"> - 新月(朔):农历初一,月亮几乎不可见。</p><p class="ql-block"> - 上弦月:农历初七、八,月亮呈半圆形,出现在上半夜。</p><p class="ql-block"> - 满月(望):农历十五、十六,整个月亮清晰可见,通宵明亮。</p><p class="ql-block"> - 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月亮呈半圆形,出现在下半夜。</p> <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日历,我们怎么用月相判断日期?】</p><p class="ql-block">📍步骤</p><p class="ql-block">1、用铆钉的钉穿过有观察孔的一张卡片</p><p class="ql-block">2、再穿过另外一张卡片,两张卡片朝向相同</p><p class="ql-block">3、将图钉固定在转盘背面</p><p class="ql-block">4、模拟月球绕地球转动来观察月相</p><p class="ql-block">月相的变化规律</p><p class="ql-block">🌑新月——(初一)→</p><p class="ql-block">🌖上蛾眉月→</p><p class="ql-block">🌗上弦月(初七、初八)→</p><p class="ql-block">🌘渐盈凸月→</p><p class="ql-block">🌕满月(十五,十六)→</p><p class="ql-block">🌒渐亏凸月→</p><p class="ql-block">🌓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p><p class="ql-block">🌔残月→</p><p class="ql-block">🌑新月(初一)</p><p class="ql-block">🌕月球围绕地球旋转,产生了阴晴圆缺与潮汐现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宇宙领域,对于我们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往往觉得“遥不可及”。还记得三年级下册学习过《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课,通过观察月相,了解月相变化,摸索存在的规律。我们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实验来加深对月相变化知识的理解。只要用心去观察、去探索,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知识。以后,我还要多做一些这样的实验,跟着杨老师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