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与船舶工业结良缘 持续在舆论平台鼓与呼--回眸我履职船厂那珠流璧转的难忘历程(七)

罗马王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我和厦船首次建造的万吨船</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i>  我作为50后的中国人,见证了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变全过程;尤其是我16岁还未成年时,就经招工昂首阔步地走进了厦门造船厂,成为产业工人的一员。在船厂履职44年的岁月里,我经历了企业从小作坊传统手工制造到中型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历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i> 时至今日,厦船的生产能力已从只能建造千吨级以下的小船到高吨位、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巨轮。而我也从当初的设备维护保障者,到船舶建造的一线员工,再到职能部门的安全保卫者、行政文秘者、宣传喉舌者,最后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政工负责人。</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i> 如今,我虽年老已不在企业履职,但在船厂毕生奋斗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征程里,担任宣传喉舌为船舶工业鼓与呼的作为中,那一幕幕的影像总是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历历在目、感慨万千。</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i> 于是,我想通过美篇的形式,将能够记忆起来的片段记录下来,抒发一下我对祖国繁荣富强、一日千里的喜悦与感慨;对船舶工业跃居全球之首的自豪与骄傲;对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享受到我们国家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累累果实的欢愉与感激。</i></b></p> 我调往党办任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1年10月8日,正是过完了国庆黄金周后上班的第一天,洪主任通知我:经厂务会研究决定,调我到党办接替退休的王主任,负责党办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我已在厂办任职了四年零三个月,这下工作从行政转为政工,在仕途上由负转正,可之前一点动静也没有。</b></p> 当时的政工机构高度精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全厂的政工工作是由党办和工会两个部门来履行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党办涵盖了党委秘书、组织、宣传、纪检、监察等职能;而工会则包括了共青团、女工、离退休职工管理等职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实际上,我上任时厂里的政工职能已经高度集中,人员也非常精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源于1993年6月厂里对整个党群行政系统做过的一次较大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机构重组的原则,那时将原有党办、工会、团委、人事劳工、教育、保卫、武装、宣传、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设政工人事部,下分四个组进行运行,实行一人多职、一岗多责、一专多能,人员的减幅达到了35%。</b></p> 新时期新做法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做法是因为我们国家在步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国有企业面临着经济新常态和改革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由此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价值多元化、群体多层化、诱惑多样化、问题具体化等诸多新问题,亟需用新思维适应新常态,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机制树立新导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传统的 “小政工”模式下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新时期的工作需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拓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实施“大政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即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以政工部门为龙头、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改革后科室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图为科室女员工获奖后合影</i></b></p> 党办机构要求精简,人员工作要求高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到了上世纪末,随着异地改造步伐的加快,要求企业要进一步实施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机构的改革和职能的重组方面有了更新的要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厂里把政工人事部里的“人事劳工职能”划归人力资源部,“保卫武装职能”划归安全保卫部,这两部分由于和生产经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职能就相对被放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余下的政工职能部分,其机构被要求精简精简再精简,职员的工作被要求高效高效再高效,即 一人多职、一岗多责、一专多能。</b></p> 四人承担了大量工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我感觉到,厂里所实行的重组政策就是:与生产直接发生关系、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部门,人员可以不断扩充直至臃肿;而被认为只能有间接效益的政工部门恨不能每人都长三头六臂,人员越少越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我到党办时,只有四个人:我、负责宣传的老林和小张、负责组织与纪检的老曾。但当我了解到党办的职能范围时,大量的工作使我“亚历山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图为宣传干事小张从生产一线摄影回来,即刻敲键盘写报道</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四人的工作大致是:党委秘书工作、组织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宣传工作、承办《厦船月报》、定期慰问离休干部及退休厂级领导工作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而其中的组织工作,属包括全厂10个党支部新党员发展的工作份量最重;而每月出版一期厂报的活儿也不轻;至于宣传工作关键在于你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啥程度是效果效应说了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总之摆在眼前的每一项职能工作,活儿都不轻,责任也很大;如何率领为数不多的几位干将去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是我当初每日冥思苦想的问题。</b></p> 我新官上任,倾注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党办受党委黄书记直接领导,我除了做好部门的工作外,还要履行党委秘书的职责,参与组织和记录厂党委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厂办转党办工作,我是新官上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b></p> 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做好全厂党员发展工作以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我进入党办工作后重中之重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新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每位党员在各自岗位上都能有效地发挥先模作用,不仅自己在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业绩,而且也带动和影响了周围的群众,推动生产经营整体快速向前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此,注重培养生产一线的生产骨干和职能部门岗位上的优秀管理者入党,就成为我们那时期组织工作的落脚点和实施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我和组织干事老曾制定了一系列的组织工作计划,然后马不停蹄地开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方面开好三会:支部书记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会、上级机关入党培训会;做好三到:到生产经营一线调研入党对象、到各党支部参加吸纳新党员会议、组织党员到红色基地接受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在审批各支部发展的每一位新党员时,还通过内查外调,广泛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力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吸收入党,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大限度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些年,我与老曾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我们实施的“三会三到”,以及定期开设党支部骨干培训、频繁组织各种形式的党员活动,激发了全厂党员充分发挥先模作用,成为造船生产的主力军;全厂党员为党增光、先模带头、为企业发展奉献力量的氛围十分浓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尤其在我们发展的新党员中,涌现了管加车间的革新标兵,船体车间的电焊能手,技术工艺科的高设计人才以及质管部的优秀管理者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为党员在造船生产一线发挥作用</i></b></p> 做好宣传造势工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两千年的新厂,万吨船建造的难度、进度的紧迫、船东的严苛、工作的艰辛等都是难以想象的,如果不能按期保质交船,那么异地改造所做出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全厂上下都是顶着极大的压力,日夜兼程、攻坚克难。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宣传部门的加油鼓劲、营造氛围也尤为重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我和宣传干事小张想方设法,设计出简洁有效的宣传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当时我们利用角钢下脚料制作了许多网状形宣传钢架,整齐有序地布满了生产现场的各个区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每一座钢架的长方形塑料布上印制了各种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励志标语,例如“船厂是我家,腾飞靠大家”、“企业发展了,大家都受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等,以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激励全体职工大干快上,攻坚克难,为攀登造船的科技高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创佳绩;为实现建造船舶由千吨级迈向万吨级的历史跨越而不断奋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我们还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宣传造势,激励职工的创业热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创办职工文化展示厅供职工参观,用船厂前辈艰苦创业史和各时期先进人物的事迹展示来激发职工的生产斗志,向优秀看齐;每月出版一期报纸,报道企业经营动态,宣扬生产一线风采,形成信息畅通、家喻户晓;与多部门联手制作企业宣传画册,扩大企业影响,提高社会声誉等等。</b></p> 办好《厦船月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到党办后,每月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采编《厦船月报》。这份报纸是由原厂宣传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办的,延续至今也有十多个年头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月报共有四个版面,分别报道企业的重点新闻、经营决策、生产动态、员工风采、文化建设、企业轶事,还有“海韵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对内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宣传氛围,达到了信息共享、互通有无的效果;对外提高了企业在国内外的声誉,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企业改制后,《厦船月报》改为《厦船重工》</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是由宣传干事老林担任主编,我们几位分别承担了各个版面的编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一开始我是负责报道生产经营动态的,务必要经常到生产一线的车间、班组、船台上,以及新船的机舱里去采访富有亮点的新闻人物和生产业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当时报道了在万吨船建造中缩短船台周期的“船老大”吴世明、厦门市能工巧匠王宏、电工劳模吴海泉、厦门市高级电焊比赛第一名康水益等一线工人攻坚克难、战天斗地的风采,在员工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月报编辑部是中国船舶记者协会的成员单位,每年的全国船舶记协会议各船厂都有派员参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0年年会在厦门召开,由我们政工口负责举办。来自全国40多个船企的党委领导、宣传部长、厂报主编等方面代表参加了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倾尽全力办理,还借用了海警三支队的舰艇、会议室等资源,结果承办会议圆满成功,其办会水平之高被中国船舶记协誉为“珠穆朗玛峰之年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月报主编老林在参加全国船舶记协在山西太原举行的2002年年会后,不幸得了重病,经抢救得以缓解,之后办理病退回家休养,报纸主编就由我兼任,一直延续到退休,共承办了12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慰问厂离退休领导干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党办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每年的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中秋节还有重阳节上门慰问离休老干部和退休厂级领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厦门造船厂的不断发展壮大,是与这些老革命、老领导、老干部在职时辛勤地耕耘、付出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们之中,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南下干部、有从抗日战争走来后领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03厂的老厂长、有带领全厂职工走向国际,开展外向型经济的厂长、书记等等,因此做好这项慰问工作,也是我们党务部门责无旁贷的重要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为离休老厂长陈广胜(原海军103厂厂长)</i></b></p> 定期上门慰问,征求意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老曾每年定期上门慰问,并分别送去了食油和大米,礼轻意重地表达对老干部过去为工厂所做贡献的感激之情,传递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与此同时,我们还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在长期管理工厂的历程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治厂经验与行业文化,通过交流互动,达到传承优良传统、工作方法及价值观,为在职人员提供借鉴之目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图为离休老干部和退休厂级领导到新厂参观</i></b></p> 为离世老干部送一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老干部中有不幸离世的,我们即刻前往慰抚其家属,并参加遗体告别仪式送上一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离休干部老房因肺气肿病逝后,我们前往大生里殡仪馆向他遗体告别。当时告别辞由我起草,却在厂档案室查不到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资料。于是我跑了市里几个档案馆,终于查到了他的资料。当我在告别仪式上致辞时,他的儿女们都颇为震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原来他们的父亲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班长、排长、副连长,还因战功显赫(他独自一人抓获了国民党军队一个班的俘虏),先后立下了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解放后因种种原因他转业到厂里司职于警卫班,而他在家里“好汉不提当年勇”--闭口不提,难怪他的儿女们全然不知,而我所做出的努力及时地告慰了老房以及他的儿女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i>图为厂领导召集已退休的原厂级、科级领导座谈百年船厂的发展史</i></b></p> 帮助遭困老干部解决问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与此同时,我们了解到他们身体病痛和生活困苦的情况后,就及时反馈到厂党委,并最大限度地帮助解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庄厂长是解放初期建设厦门海堤的劳动模范,他在船厂长期担任厂级领导,为企业的发展励精图治,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他退休后,由于一些原因,他的退休金低下;家住沙波尾船坞边环境十分潮湿,又遭遇了一次海水涨到家里来的灾害;同时身患严重的前列腺炎,行走困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向党委黄书记做了汇报,黄书记当即与行政协商出资给予安抚,然后与我一起上门慰问,送上补贴款,助其修复家境、提高生活质量。</b></p> 企业改制后,负责范围更广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司职党办主任仅5个月后,到了2002年3月,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开始对厦门造船厂实施股份制改造,改制后的厦门造船厂更名为“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船厂的政工系统又一次实行变革,就是将原有的党办和工会两个部门合并在一起,成立“党群工作部”;由此厂工会的工会、共青团、女工、离退休办等职能与党办所有的职能组合起来,都在一个部门“合署办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党委研究决定,由我担任党群工作部主任,也就是说,我接下来的职责范围更广,肩负的担子更重;形势要求我来不得半点的松懈,我还得整装待发,勇往直前,去接受新时代的新考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i>图为党委书记老黄(左一)与党群工作部全体成员合影</i></b></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