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避暑之旅之二】 盛京皇宫

江边茶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中国现存仅有的两大古代皇宫建筑群之一,与北京故宫齐名。它最初建于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约1631—1636年)经过大规模改建与扩建后基本建成,成为早期清朝入关前的皇宫。</p><p class="ql-block"> 前两次来东北,我们都没有到沈阳故宫打卡;而中国的三个故宫,北京和台北的我们都去过了,只留下沈阳故宫的缺憾。因此,这次到东北,无论如何都不能再错过这座中国最早的故宫了。</p> <p class="ql-block">△ 7月24日,天气晴朗,我们早早地就来到向往己久的皇宫。这座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的故宫,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p> <p class="ql-block">△ 入园排队的游客不算多,但也不少。高大彩色的三门洞木质文德坊,雕梁画栋,与红墙相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的狮子,与北京故宫的狮子不同,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色,虽然同样庄重威严,但更多了几分可爱与生动,有的很像小狗。之所以如此,主要是满族人对狗的崇拜与喜爱。</p> <p class="ql-block">△ 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样,“沈阳故宫”也是郭沫若提字。</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这里进入沈阳故宫。皇宫内大致布局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p> <p class="ql-block">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新皇宫建筑群,现成为沈阳故宫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 大清门,又称“午朝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从大清门进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雄伟壮观的崇政殿。在大清门到崇政殿之间是一个十分开阔的广场,从而烘托出崇政殿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又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的正殿。是清太宗皇太极处理政务、召见王公大臣和明朝降臣的场所,清代历朝皇帝东巡祭祖时也在此临朝理政。</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内悬挂的“正大光明”匾是乾隆皇帝仿北京故宫乾清宫的匾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  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兴建的大政殿与十王亭。</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沈阳故宫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初(1625年),清入关前也称“大殿”,或“笃恭殿”,是大典时皇帝御临之处,也作为八旗诸王议政之所。</p> <p class="ql-block">△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是沈阳故宫标志性建筑。这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有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高大而有些陈旧的大龙柱及宝座、屏风、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殿正中悬挂的“泰交景运”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边缘雕九龙。尽显当年帝王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  西路建筑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主要有戏台、嘉荫堂、宫门、文溯阁、仰熙斋、碑亭和九间殿等。</p> <p class="ql-block">△ 釆用黑色琉璃瓦的文溯阁,便是专门用于典藏《四库全书》的建筑。《四库全书》由360多位高官学者历时13年编撰而成,因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而得名“四库”;又因其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为“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p> <p class="ql-block">△ 戏房,实际上就是一圈的围廊,把三个场所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嘉荫堂戏台,是一个五开间卷棚硬山式建筑,明间开门,东西次间做成暖阁,是帝后们看戏时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 继思斋(西路神秘寝宫),九间勾连搭屋顶,内分"迷宫式"隔断。传为乾隆宠妃住所,隐秘通道暗藏闺阁玄机。</p> <p class="ql-block">△ 宫墙上这个个大大的“福”字,满含幸福吉祥之意,引得游客驻足。</p> <p class="ql-block">△ 华丽的柱子上雕刻着金色与彩色相间的龙凤图案,展现出浓厚的传统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 红墙碧瓦,雕龙画凤的皇家建筑特点,线条极度和谐,色彩极度舒适。</p> <p class="ql-block">△ 看殿顶琉璃瓦,没有采用北京皇宫的满堂黄,而是采用黄心绿剪边,一种专属于沈阳故宫的美。</p> <p class="ql-block">△ 故宫里也有轻松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世界文化遗产——清沈阳故宫”的石碑,静静伫立。沈阳故宫没有北京故宫的磅礴,却带着东北边陲特有的莽苍气,满族的豪迈与中原的典雅。</p> <p class="ql-block">△ 故宫里每天都有许多游客穿着五颜六色的大清艳服,拍各种古装照。</p> <p class="ql-block">△ 我也蹭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走出沈阳故宫,难抑心中感慨。这座古老的宫殿,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载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不愧是盛京皇宫,让我们大饱眼福,大长知识。真是不虚此行,终于填补了我们心中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 距离故宫不远,我们直奔沈阳城里另外一座名宅:张氏帅府。</p> <p class="ql-block">△ 帅府正门外广场上有一座张学良将军的塑像,像中的他手扶军腰带望向远方,背后便是他的帅府,蕴藏着许多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帅府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是传统仿王府式建筑的三进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帅府里的重点建筑是大、小青楼。</p><p class="ql-block"> 大青楼,这座1922年建成的主楼,赭红色砖墙配着尖顶塔楼,据介绍是张作霖特意请德国设计师设计的,既保留了中式歇山顶的飞檐,又融入了西式拱券窗的硬朗,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 楼里有著名的“老虎厅”,当年小六子就是在这里处决了杨宇霆与常荫槐,现在里面还摆着两个老虎标本,透着一股肃杀之气。</p> <p class="ql-block">△ 帅府中院里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帅府中院里的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地处张氏帅府花园的中心,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是大帅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大帅张作霖在皇姑区附近被炸,最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下。</p> <p class="ql-block">△ 小青楼五夫人寿懿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 中院的四合院,有着东北辽南民俗风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院中房子的青砖成瓦,飞檐兽吻挑脊,雕梁画栋,朱漆廊柱石鼓柱础,石条台阶,方砖方石铺地,是砖木结构的仿王府式建筑仍还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大帅府的人气很旺,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氏帅府大院的东墙外。</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是赵一荻的二楼卧室。</span></p><p class="ql-block"> 这幢小楼的布局精致考究,一楼设有接待室、舞厅、餐厅;二楼则是会客厅、起居室、琴室、卧室等。在这座小楼里,赵一荻与张学良度过了三年时光,并生下了爱子张闾琳。此后,她陪伴张学良经历了西安事变、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涯,直至2000年以88岁高龄离世。</p> <p class="ql-block">△ 据说,张氏帅府建成后,可主人却没有住上几年,东北的土地就沦陷了,少帅远走关内,家人也四处离散,只留下了这记载着千古遗憾的空房子。少帅自离开这片白山黑水的那刻起,就未再踏进家园。</p> <p class="ql-block">△ 从大帅府出来,我们走马观花浏览了沈阳这座城市的主要街景。这里是商业中心——中街,有“东北第一街”的美誉,自明清开设以来,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沈阳方城,指现今沈阳市内,东南西北顺城路,围合而成的区域,因这四条街道长度大致相同、平面近似正方形而得名。一条盛京中轴线,串联了一座城池、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方水土。</p> <p class="ql-block">△ 这次到沈阳,忽然对这座城市有了一种新的情愫:沈阳,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大清朝,沈阳一跃为清代两京之一的盛京皇城,开始成为东北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长子”……</p><p class="ql-block"> 沈阳,愿你越来越好!再现盛京皇城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