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丽敏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 “云端品书舫”第五期(十)

毕丽敏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

书语润心·云间悦读 开篇:叩问·看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秋风渐起送暑归,书页轻翻揽清辉。立秋后正是沉心读书的好时节,暂别校园喧嚣,在墨香中沉淀教育思考、汲取成长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以书为舟、以读为桨,在字里行间探寻教育真谛,于书页流转间涵养育人智慧,让秋日的沉静与书籍的深邃相融,为未来的教育之路积蓄更深厚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2025年暑期的第二个月,“云端品书舫”正式扬起对《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探索的风帆。</span></p> 作品解读:探寻·明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是徐世贵和蔡淑卉两位老师专门为一线教师写的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很多老师都知道听课评课很重要,但往往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听、怎么评,这本书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好就好在特别实在。它一步步教你听课前要做哪些准备、课堂上重点看什么、听完课怎么和大家一起讨论,才能真的帮助上课老师进步。书里强调,听课不是为了挑毛病,而是要一起研究“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这才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写得方法容易懂、好上手,能帮助我们改变“听听挺好,说完就忘”的现状,让听课评课真正变成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好机会。</p> 感悟:共生·深耕 分享人:高倩倩 <p class="ql-block">【书语润心·云间悦读】</p><p class="ql-block">我是高倩倩</p><p class="ql-block">我在“云端品书舫”阅读经典</p><p class="ql-block">【目标】11天读完工作室共读书目</p><p class="ql-block">【打卡】第10次,2025年8月29日</p><p class="ql-block">【书目】《教师听评课实用技巧》</p><p class="ql-block">【著者】 徐世贵 蔡淑卉</p><p class="ql-block">【进度】 第十三章 教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听评课与情境教学研究</p><p class="ql-block">【用时】90分钟</p><p class="ql-block">【感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翻开书页,“教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一理念,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了传统教学中未被充分重视的领域。在教育的漫长历程中,我们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却容易忽视学习能力才是学生迈向未来的根本动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识如同浩瀚的海洋,而学习指导,则是为学生打造舟楫的技艺。以往,我常以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把知识讲清楚、让学生记住。但现在我更加明白,仅此远远不够。如果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广阔的知识海洋,他们也难以扬帆远航。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正是这“授渔”的过程,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深入钻研的教育艺术。它既建立在对学习规律的把握之上,也离不开对学生心理的理解。这是从“知识灌输”走向“能力培育”的关键转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视学习指导,意义深远。对学生来说,掌握学习方法,意味着他们能够主动探求知识。以语文学习为例,不再是机械记忆课文大意或修辞手法,而是学会如何品味语言、分析结构、揣摩作者意图,甚至将阅读经验转化为自己写作的养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更培养了他们的感知力和表达力,使他们在面对新的文本乃至复杂沟通情境时,有方法、有底气、从容应对。对教师而言,注重学习指导,能够让课堂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亲眼看见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提问、深度思考,那种教学相长的欣慰,是单纯传授知识所无法比拟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指导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既要切合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也要鼓励自主探索,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途径上,方法多样而灵活。例如,通过听课与评课,我们能够借鉴同行如何巧妙引导文本解读、如何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如何将读写有机结合。每一种方法,都犹如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见语言与文学背后的思维天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完这一章,我更加坚定了教学信念:教育的使命,远不止于传递知识,更在于培养学习的能力。今后,我愿努力提升学习指导的素养,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而是真正聚焦于学生学习力的成长。我愿成为那位递上钥匙的人,引导他们用“学习”之法,亲手开启一重又一重的文本与世界。</p> 图文:高倩倩 审核:毕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