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大元帅府,‍观“还我河山”忆峥嵘

老猫自由飞翔

<p class="ql-block">  在珠江南岸、江湾桥畔,两幢明黄色外墙的西式楼房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广州大元帅府。</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身着戎装的铜像矗立在大元帅府广场的中轴线上,面向珠江,寓意革命事业波澜壮阔。</p> <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门楼,整体造型展现巴洛克风格,左右墙面上的五蝠捧“寿”图案,融入中国元素,形成中西合璧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的前身为1906年建成的广东士敏土厂办公楼。士敏土是cement(水泥)的粤语英译。<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楼三楼南面护栏镶嵌一块“求是”碑,</span>是会办刘麟瑞在1907年办公楼落成之际题写,碑文简要介绍了办厂经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元帅府由澳大利亚建筑师亚瑟•帕内设计。主体建筑为三层券拱式结构,外墙以明黄色为主色调,百叶门窗,排水管以竹节造型装饰。建筑融合了西方古典与岭南特色,整体风格庄重典雅。2019年入选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名录。</p> <p class="ql-block">  1917年至1925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两度选择</span>此地设立大元帅府。领导护法运动和国民革命,改组国民党,筹建黄埔军校,<span style="font-size:18px;">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span>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在南楼西侧,屹立着孙中山与宋庆龄的汉白玉雕像,铭<span style="font-size:18px;">名为《同行》。</span>素材取自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大元帅府后花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大元帅府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改建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南楼是“百年帅府复原陈列”。大元帅府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统帅机关,而是一个大体完备的中央政权。复原陈列展示了1923至1925年间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以及其他军政要员在大元帅府工作、生活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大楼的回廊上有:帅府名人展、“博爱”与“天下为公”孙中山题词展、“生如闪电之耀亮—高君宇事迹”资料展。</p> <p class="ql-block">  北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设《捍卫共和 复兴中华》等专题展览,通过图片、文物、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手段呈现孙中山的革命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还我河山—从国民革命到抗日救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览设在北楼三层的临展厅。</p> <p class="ql-block">  一踏上三楼就被《在太行山上》激昂的歌声所感染,气势磅礴,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  “还我河山”展览,精选80余件馆内外珍贵文物,生动讲述帅府人物坚决抵抗日寇的英勇事迹,展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磅礴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p> <p class="ql-block">  结束展览,已近中午。走出帅府,“还我河山”的铮铮誓言仍在耳边回响。八十年,血染青史,八十年,山河重光,缅怀先烈,铭记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