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瓯北第三小学 2020级5班 李思瑜</h3> <h3>2025.7.29<br>去年暑假,我和弟弟阅读了小杉美野里的绘本《诞生了!凤蝶》,对这个在林间翩跹的小精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妈妈的支持下我们观察了柑橘凤蝶从三龄幼虫一直到羽化成翅膀黑白相间的柑橘凤蝶(下图就是去年我们孵化的柑橘凤蝶)。遗憾的是去年没能完整地观察柑橘凤蝶的生长。今年,在妈妈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开始了完整的生命观察之旅。<br></h3> <h3>瞧,看到叶子上的小米粒了吗,这就是柑橘凤蝶的卵。柑橘凤蝶的诞生始于一个明黄色的卵,直径1.2-1.5mm,通常由雌蝶产在花椒树或柑橘树上。这样做是为了使孵化后的幼虫能立即获得充足的食物,无需寻找。我想这大概就是刻在基因里的母爱本能吧,即使是蝴蝶也想给自己的孩子最佳的生存环境。</h3> <h3>2025.7.31<br>嘿,这还是原先的那颗卵,柑橘凤蝶的卵差不多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孵化。而柑橘凤蝶的卵孵化的主要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控制。最佳的孵化温度为24-24℃,也可以适当提升至28℃,在这个范围内能确保胚胎正常发育。而低于18℃会导致发育停滞,高于30℃则可能引发胚胎死亡。孵化期间需保持相对湿度在70%-80%,可以通过喷洒清水或使用加湿器调节环境湿度。为了提供更好地孵化条件,我们给这颗卵换了个新家,看着嫩嫩的绿叶,保管它出来就能饱餐一顿。</h3> <h3>2025.8.1<br>嗨,看到“我”了吗?如果没有看到“我”的话请把图片放大就能看到了。刚孵化的“我”头部漆黑色,胸部细长且呈暗褐色,此时“我”又叫一龄幼虫,头部显著是区分不同龄期的重要特征。刚孵化的“我”体型微小,仅有约1-2mm长,如果你细细观察会发现“我”表面有刺毛。孵化后“我”以自己的卵壳为第一餐,后面就以植物嫩叶为食物啦。</h3> <h3>2025.8.2<br>呃,今天的“我”又大了一点点,差不多有3-4mm了,不要看“我”体型小小的,“我”的食量非常大,新鲜的嫩叶子是“我”的最爱,一定要给“我”提供充足的食物哦。这时候“我”的排泄物是一些黑色的小颗粒,你可不能因为“我”住在叶子上就不管“我”,及时清理排泄物非常重要呢,不然“我”可能会因为排泄物污染“食物”而导致生病。</h3> <h3>2025.8.3<br>咻,你看出“我”的变化了吗?是的,“我”蜕皮了,现在的“我”是二龄幼虫了,体长5-7mm,身体颜色以黄褐色为主,夹杂白色斑纹,整体形态类似鸟粪。不要看“我”现在丑丑的就不喜欢“我”哦,“我”长这样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呢。在自然界,这叫拟态,就像变色龙,变色龙能随着环境的改变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把自己“隐藏”在大自然中。“我”通过把自己伪装成鸟粪来躲避天敌,现在的“我”太弱小了,只能通过头部两侧的橙色臭腺来释放黄色液体驱敌,但是这种攻击在“我”的天敌凤蝶金小蜂和广大腿小蜂面前无异于螳臂当车,所以“我”在心里默默念叨可千万别碰上它们呀。</h3> <h3>2025.8.4<br>啊,感谢小主人每天提供新鲜的美食,认真帮“我”打扫居住环境,今天的“我”又长大了一些些,虽然还是二龄幼虫,但“我”的身长差不多10mm了。身上的黄褐色花纹更深了一些,接下来“我”会一天一个样呢,小主人请记得每天来看看“我”哦。</h3> <h3>2025.8.5<br>今天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主人把“我”的家按在阳台上,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让“我”健康快乐成长。“我”现在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吃吃吃,睡睡睡,努力蓄积能量,为后续的生长打地基。小朋友们也要像“我”一样,每天吃好喝好睡好,这样才能快快长大。</h3> <h3>2025.8.6<br>“我”吃吃吃,“我”睡睡睡,经过“我”的不断努力,今天“我”从二龄幼虫变成三龄幼虫啦,细心的你发现“我”有哪些变化了吗?“我”的体长明显增大,现在的“我”体长20mm左右,V形斑纹更明显,头部呈黑褐色并带有黄绿色,肉状突起增多,尾部出现黑色纵带,体色由黑褐色逐渐变为黄绿色。不仅如此,“我”的防御机制也发生了改变,在遇惊时我会伸出臭腺(黄色液体)并露出头部两侧的假眼斑纹来吓退对方。不过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我”这点还是无异于螳臂当车的,所以小主人还是要看好“我”哦。</h3> <h3>2025.8.7<br>发现“我”有什么不同了吗,是的,“我”马上要进入四龄幼虫状态了,今天的“我”体长27.9mm,体型明显变大。正常来说柑橘凤蝶从三龄幼虫发育到四龄幼虫通常需要5-7天,但是具体时间可能因环境温度和食物供应略有差异。当“我”的体色完全转为绿色,白色斜纹显著时就意味着“我”成为四龄幼虫啦。蜕皮时“我”的表皮皱缩,后胸形成眼状斑纹,臭腺角会呈醒目的橙黄色,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h3> <h3>2025.8.8<br>今天的“我”像不像黑白相间的小海参呢。“我”的后胸逐渐膨大,身上的凸起变短,逐渐光滑,是的,这时候的“我”已经是四龄幼虫了。此时的“我”正高高兴兴地在叶子上大快朵颐呢。边上黑黑的一块一块的是“我”的粪便,小主人可不要忘记清理哦,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我”的死亡。当然也请小主人不要忘记观察“我”的粪便,当“我”开始拉出稀便就意味着“我”做好准备好化蛹了,稀便是为了排出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不过现阶段还不着急,等“我”变成五龄幼虫后才会准备化蛹。</h3> <h3>2025.8.9<br>看到“我”的新房子了吗,是不是感觉特别温馨舒适,“我”的小主人每天都会帮我打扫房子的卫生,提供新鲜的食物,还会放一小块湿棉花球来增加湿度。“我”特别感激小主人为我做的一切,为了感激“我”的小主人的付出,“我”通过努力吃吃吃,睡睡睡来回报小主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身上的黑褐色痕迹在变少,颜色由黑变绿。那是因为随着幼虫体型的增大,旧外骨骼无法随着身体生长而扩张,此时会分泌蜕皮激素促使旧表皮脱落,形成更大尺寸的新外骨骼。如果你观察到“我”表皮皱缩,体色变化和抽搐行为,不要惊慌,这是正常的蜕皮现象。蜕皮后“我”会进入新的生长阶段,体表斑纹会发生显著变化。很快你就要见到一个全新的“我”了。</h3> <h3>2025.8.10<br>surprise~看到今天的“我”是不是很惊讶呀,没错,今天的“我”正式变成五龄幼虫了,你看出“我”的变化了吗。“我”的头部由黑褐色变成了黄绿色,体背面和侧面变成了草绿色,身上有横条纹,足基部有黄色纹,第一节具有一对橙色臭丫腺。从今天开始“我”的食量会剧增,为了最终的化蛹做准备,小主人你可以准备一些老叶给“我”哦,那会让我胃口大开。<br>另外,你看到“我”身边那层黑色的皮了吗,那就是“我”蜕下来的皮,没了旧骨骼的束缚,接下来“我”的体型会快速增大,可以达到40mm。</h3> <h3>2025.8.11<br>今天白天永嘉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8℃,白天到夜间,相对湿度81%,紫外线弱。“我”的最佳生活环境是15℃以上,并且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我”是无法适应强光环境的,小主人一定要注意把“我”放在通风的室内,家里的窗户边就非常适合。如果家里开了空调的请别让空调风对着“我”直吹,那样也会让“我”提早回到昆虫星球。随着体型的增大,“我”每天食用的叶片也由每天的3-4片增加到12-15片,避免给“我”喂食喷洒过农药的叶片。<br>接下来,从各个角度来欣赏下我的“盛世美颜”吧~</h3> <h3>2025.8.12<br>嘿咻嘿咻,这是“我”在努力长大的声音,虽然照片拍起来不明显,但是确实肉眼可见地长大了,“我”一整天都在拼命进食,为了后续的化蛹积累能量。生命无比脆弱,居住在温馨宽敞的“小房子”里,没了长瓣树蟋、黑毛蚁等天敌, “我”每天最主要的事就是生长.</h3> <h3>2025.8.13<br>五龄期为幼虫期的最后阶段,通常持续15-24天,具体时长受环境温度和食物供应影响。感谢小主人给“我”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新鲜的食物,这为“我”快速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准备。今天的“我”头部两侧的蛇眼状斑纹越发明显,身上的颜色更鲜艳了,体长达到了40mm,预计很快会顶蛹为化蛹做准备。小主人这几天要多关注“我”哟。</h3> <h3>2025.8.14<br>“它盘踞在嫩绿的柑橘叶上,身躯如一段雕琢过的翡翠——通体青玉般的底色上,缀着纵横交错的银白色斜纹,像是月光在叶片上流淌的痕迹。头部那对醒目的蛇眼状斑纹,金黄镶边,黑瞳如点漆,每当受到惊扰时便骤然膨胀,仿若远古图腾中伺机而动的守护之目。<br>十二枚肉质的节段构成它蜿蜒的躯体,每一节两侧都刺出短小的黑棘,随着呼吸节奏微微颤动。最末两节尤为奇特:末端缀着两簇橘红色的腺体,如同燃烧的炭火,在青绿底色上迸溅出危险的信号。当它啃食叶片时,唇器如精巧的雕刻刀,所过之处只余锯齿状的叶脉,沙沙声里藏着整个夏天的贪婪。”这是文学创作中的“我”,是不是非常形象呢。<br></h3> <h3>2025.8.15<br>早上9:21分,我已经做好了顶蛹的准备,当你看到我的粪便由干到稀时,这就是一个信号,我排出了身体里多余的水分,准备顶蛹了。顶蛹又叫缢蛹,是的,就是那个自缢的缢的。这个名字的由来跟我准备化蛹的过程有关。当五龄幼虫的我老熟后停止进食,排空肠道内容物,体色逐渐转为青绿色或暗褐色,幼虫会吐丝形成垫状物(丝垫),用臀足趾钩抓住丝垫,随后在胸腹间环绕吐丝成带,将自身悬吊固定,形成典型的“缢蛹”结构,一个“缢”字真是既生动又形象。</h3> <h3>2025.8.15<br>今天早上开始“我”就一直在为化蛹努力着,晚上21:49分,化蛹成功。接下来“我”要持续9-15天的蛹期。通常情况下柑橘凤蝶的蛹体呈浅灰褐色,常悬挂于树干或者枝条上,通过丝线固定身体。细心的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我”现在的身体颜色还是有点偏浅绿色,接下来“我”的颜色会一点一点变深。为了能帮助我更好地固定身体,小主人用小纸条为了建造了一个小房子,呈圆锥形,让“我”能头部朝下尾部朝上悬挂。另外,结合去年的观察及网络数据显示,不同温度下(20℃、25℃、30℃)蛹期时间存在差异,高温如30℃可缩短蛹滞育期至11天,低温如10℃则延长至38天。当然,持续的高温如超过30℃可能会导致柑橘凤蝶幼虫脱水死亡。</h3> <h3>2025.8.22<br>一个星期过去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的蛹壳颜色逐渐由深色转为半透明状态,光照下已经有翅膀的轮廓了,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蛹壳颜色异常,局部发黑且不透明,表面出现褶皱或霉斑,这是异常死亡的征兆。此外,蛹体长期静止且无任何活动现象,手电筒照射时内部轮廓模糊或缺失,这也是异常死亡的征兆。小主人你把“我”从小房子里拿出来放手上观察时一定要小心哦,现在的“我”还是很脆弱的。</h3> <h3>蛹</h3> <h3>2025.8.23<br>小主人,今天的“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是的,用肉眼就能看出翅膀的形状了,并且“我”出现了轻微扭动和震颤,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反应更明显,没意外的话今天“我”就要开始羽化啦。在“我”的蛹壳出现了纵向裂痕,在蛹顶形成开口,这是“我”头部突破蛹壳的预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请避免阳光直射和强气流,临近羽化需要给我提供垂直附着物,可以是小树枝来提供给“我”攀爬。当然,“我”住在特殊的观察盒里,小主人要确保我固定牢固且周围有充足的伸展空间。</h3> <h3>2025.8.24<br>橘凤蝶的羽化过程通常经历蛹壳破裂、成虫脱出、翅膀展开和体液循环四个关键阶段,整个过程发生在清晨且需数小时完成。柑橘凤蝶的羽化多发生于凌晨6点左右,蛹的背部首先出现纵向裂缝,成虫通过收缩肌肉将蛹壳顶开。蛹壳颜色在此前会随环境光线变化(绿色或褐色),形成保护性拟态。成虫头部先突破蛹壳,随后通过持续扭动身体逐步脱离蛹壳束缚。此阶段需消耗大量能量,若蛹期营养储备不足可能导致羽化失败。成虫倒悬于蛹壳下方,通过腹部肌肉收缩将体液注入翅脉,使折叠的翅膀逐渐伸展至完整形态。翅膀晾干过程需1-2小时,期间触角会排出体内多余水分。你瞧,这就是“我”最终羽化成功的模样,黑黑的翅膀上点缀着细小的珍珠。</h3> <h3>这就是一只柑橘凤蝶的成长经历,从米粒大的珍珠,一直到翩跹花丛间的精灵。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神奇,也感受到了生长的来之不易。从今天起,我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