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p> <p class="ql-block"> 8月4日中午我们离开了甘肃庄浪云崖寺来到了宁夏隆德的老巷子,这是一个被称为“六盘山第一村”,以“千年隆德县,百年老巷子”为主题,保留明清建筑、红色文化印记,2012年列入中国传统的村落。 </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曾经跟着户外群来过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红25军先遣团团部遗址。回去后我查阅了好多红25军资料,得知这是四支长征队伍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长征部队,只有3000多人。红二十五军指战员的年龄大部分都处在13岁到18岁,最小的娃娃兵才八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儿童军”。他们在与党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北地区与陕北红军会师,完成长征。他们创建了长征途中红军唯一的一块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他们又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没有减员还能增员的部队。他们历经百次战斗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这支3000多人的英雄红军部队走出了97位开国将军,有“一军百将”之称。</p>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来到这支英雄部队曾经到过的地方,心里充满了期盼。雨下的好大,我们打着伞走在通往老巷子的路上,妹妹把她的外孙子交到我面前,让我带着他转。她的朋友不解的问她:你家孙子怎么总喜欢跟着他三姨姥?其实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我俩能够有一种心灵的默契,能够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 老巷子全长200多米,我们直奔红色主题,路上我向孩子讲述我所了解红25军的英雄历史,我想让孩子记住当年打江山的不容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红二十五军先遣团遗址到了,再次来到这支英雄部队曾经驻留过的地方,历史的风云似乎在眼前展示,向这支英雄部队敬献上心中最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离开红军小广场,看看时间还富裕,我俩便悠闲的逛起了这个不大的红崖村,古香古色的古村落,老戏台、老磨坊、老水井、红崖泉……。雨还在下着,我走的格外小心,特别是遇到黄泥地面时更是小心翼翼害怕摔倒。我们下一个景点就是我期盼了多少年的红军纪念亭,身体千万别出任何的差错。</p> <p class="ql-block"> 跟着户外来到六盘山好多次,却没有去过红军纪念亭,这次终于能够到毛主席写的《清平乐·六盘山》来,是我这次行程中最期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翻越长征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打开了通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最后通道,六盘山不仅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区,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毛泽东在此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诗成了我们宁夏人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大巴车在蜿蜒的路上行驶,毛主席的诗词在胸中激荡,好期盼雨能停下,让我们一会上到山上能够放眼望去,感受到当年毛主席“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伟大胸怀。</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游客中心,买了景交车票排队上车,妹妹指着右侧靠窗的位置告诉我:“三姐,快坐这里,一会上山的小路上全是红色景点。如果时间来得及,咱们应该从红军小道爬上山,2.5公里的路上18个重大历史场景200多尊人物雕塑依次展现,可以亲身感受红军长征的历程。也让孩子们从沿途接受红色教育。”</p><p class="ql-block"> 妹妹是前两年跟着儿子自驾来到六盘山的,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从下面爬上山的。而我们跟着旅行社从早上出发到了庄浪的云崖寺、隆德的老巷子、再来到隆德的红军纪念亭旅游中心已经4点半多了,坐景交车只能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天上还下着雨,隔着景交车的玻璃窗往外看,朦朦胧胧中看见一组一组的红色雕塑群分布在步道旁,这是我想了好多年的地方,现在只能遗憾的隔窗遥望了。</p> <p class="ql-block"> 大概下午5多点景交车到了红军长征纪念馆,我们冒着雨在广场上三面巨型红旗跟前留影,红旗代表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上面是“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台阶我们走进“红军长征纪念馆”,馆内共有4个展厅,由“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4部分组成,展出图片413张,实物近300件。泛黄的史料照片、锈迹斑驳的枪支、磨损的草鞋,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馆里有台阶通往楼上的平台,我们在下面看见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就在平台上,碑的两面镌刻着毛泽东的诗词《长征》和《六盘山》。</p><p class="ql-block"> 站在平台上可向四面眺望六盘山风景,雨中的六盘山雾蒙蒙的,能见度极低,对面的红军纪念亭也是雾蒙蒙,据说下雨天那边不让去,其实就是让去我们的时间也不够,只能在平台上遥望纪念亭、吟诗台。</p> <p class="ql-block"> 回程的路上,有人说起:“以后来这里最好是自驾,用上一天的时间,从下面走上来,把纪念馆的6个组成部分全部都走到,红军长征走了两万五千里,红军小道的2.5公里我们一定会爬上去的。”他的话我特别认同,想了多少年的地方,来到这里总想全部转到,特别是红军小道。</p><p class="ql-block"> 遗憾归遗憾,无论如何我们的脚也算踏上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上,近距离的感受到毛主席当年创作《清平乐·六盘山》时的胸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