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南非游记之花园大道

天天

从深圳飞越印度洋来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10767公里,13小时的飞机,从北半球来到了南半球。8月13日吃完早餐,就从约翰内斯堡飞到乔治。 乔治位于南非南部开普敦以东430 公里,由西开普省负责管辖,始建于1811 年。抵达后进行市区观光,看了一下这个乔治教堂。 从乔治到开普敦,就是沿着花园大道,也是沿着南非的海岸线往前走,南非素有“彩虹之国”的美誉,丰富的旅游资源,或浪漫、或冒险、或自然、或民俗。所以,有人说“游过了南非,就等于游遍了全世界”。来了南非,不看世界。而南非的花园大道就像一条链子,几乎将南非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一一串联。<div>  我们的导游东北大叔说,他在南非做了21年的导游,被南非所吸引,也是因为花园大道。</div> 六、齐齐卡马国家公园<div>  之后前往齐齐卡马国家公园,齐齐卡马国家公园是花园大道国家公园的一部分。<div>  在南非印度洋,有一个有100 公里长的海岸线。而这个海岸线在飞机上也看到了,到了南非,第一次真正见到了印度洋。</div></div> 岸边是原始森林,一条蜿蜒的森林步道隐藏在密林深处,沿着这条步道,要走大约一公里,可以尽情欣赏印度洋的壮丽景色。 印度洋海水很蓝,天空有点暗,海浪不断拍打着海岸边的悬崖峭壁,与海岸边上的原始森林构成了一个较奇特的风景。 网上说,这里有一条用四天时间便可走遍非洲最美海岸线的徒步线路,也是南非最著名的徒步线路之一,途中穿越海滩、悬崖、荒野和原始森林风景绝美。我们没有看到,也应该是我们没有走到。<br><div>  在齐齐卡马国家公园,还有一座布劳克朗斯大桥,来的时候路过,全长450多米的拱形大桥,横跨在布劳克朗斯河谷上。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桥梁蹦极,足足有216米高,我们没有能认真看。</div> 我们沿着海岸边的木栈道一路前行,左边是原始森林的古藤绕木,右侧是涌浪拍礁的白浪滔天。路上,还看到几只岩兔蹲在石头上和树上。 地球上有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除了没到过太平洋以外,现在是全到过了,特别是到南非,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汇处,更是特别觉得有意思。 走过栈道就到了峡谷中的风暴河吊桥,吊桥横跨70多米,悬挂在峡谷之上,桥左侧是风暴河,不远处是漂流下河的地方,不少红色的小船堆放岸边,桥右侧为印度洋,蔚蓝色,经年累月,形成不同形态的礁石,称为五彩石,桥底下是汹涌的激流。风暴河的河水与印度洋在这里汇合。 风暴河入海口 坐在五彩石上,背后就是印度洋,海浪拍打着礁石,时而汹涌,时而平静。 站在这座桥上,脚下7米是激流旋涡,一侧是高耸的峡谷,另一侧则是广阔的大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震撼人心的力量。<div>  </div> 晚上住在奈斯那(Knysna)小镇,奈斯纳小镇是英王乔治三世之子乔治•雷克斯建造的度假胜地,因其生蚝而闻名,被称为生蚝小镇。小镇有非洲瑞士之称,是一个美丽的城镇,住得不错,很有特点,可惜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没有机会领略这小镇和宾馆的风景,明天早上起早点去看看。 在生蚝小镇吃生蚝,生的,不过这个生蚝太小了,但是口感确实鲜美,如果搭配清爽的白葡萄,简直是完美的组合。以前我是不吃生的,但是在这里如果我说要吃熟的生蚝,估计会被歧视的。 世界各国都在喝法国葡萄酒,而法国人在喝南非葡萄酒,所以,来到南非,不可不喝南非的葡萄酒,文文是逢餐必点葡萄酒,南非葡萄酒不贵,也挺好喝,以前我不是很爱喝白葡萄酒,但是在南非,好象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好喝,配生蚝,更好。 吃完生蚝,上鱼排,我觉得比中餐好吃。 七、环礁湖<div>  奈斯那,被称为“南非小瑞士”。奈斯那潟湖紧邻印度洋,坐落于奈斯纳河入海口的北岸,我们搭船畅游奈斯那湖,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一睹湖水与印度洋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div> 码头内帆樯林立,停泊着不少乳白色的私家游艇,尽显度假胜地的风情。 我们坐这船游湖 潟湖中心有一个小岛。这些人上小岛,从岛上可以看到潟湖的入海口。而我们不下船,继续往前,到奈斯那潟湖与印度洋的入海口。 奈斯纳湖其实就是奈斯河的出海口,由于四周群山环抱,再加上是淤泥的长期堆积及地壳的上升,终于形成了一个大泻湖,变成了一个波澜不兴、静谧优美的湖湾。 奈斯纳有美丽的环礁湖,入海口有两座岬角。在湖湾口两山所形成的屏障处,天然地造就了奇崛的奈斯纳岬角,岬角内是一泓蓝宝石般的湖水,而岬角外即是海天一色的印度洋,湖海之景融汇相映,婉约绮丽而又不失壮美浩瀚。 有人说:让人生的行旅,停靠在奈斯纳湖畔,你的内心会洒满阳光。<div>  我很高兴,这次选择来南非,从乔治到开普敦,全长500公里,沿着海岸线一直走,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经过沿海的无数小镇,莫塞尔湾( 邮政树 和 迪亚士博物馆 ),乔治镇,克奈斯纳(非洲小瑞士),齐齐卡马海岸国家公园,伊丽莎白港(花园大道终点)。沿线分布湖泊、森林、峡谷、海滩与滨海小镇等,南非的行程其实就是走花园大道。</div><div> 这条大道这是全球最知名的自驾游线路之一,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被认为是南非最美丽的地区。</div> <p class="ql-block">八、摩挲湾</p><p class="ql-block"> 摩索湾南邻印度洋,地处花园大道沿线,是奈斯纳至开普敦的重要途经地,是葡萄牙探险家狄亚斯于1488 年最先登陆南非的地点;现存迪亚士航海博物馆及邮政树等历史遗迹。</p> 古老的航海图能清晰看到非洲欧洲大陆 狄亚士航海博物馆<div>  这是葡萄牙探险家狄亚士于1488 年最先登陆南非的地点。在古航船的内舱,体验当年航海者的豪情壮志。</div><div> 迪亚斯航海博物馆内中安置了一艘帆船,据说是迪亚斯航海探险至此,用的就是这种帆船。</div><div> 这是葡萄牙仿制了一条迪亚斯航海大船送给南非。</div> 博物馆不大,主要介绍了迪亚士的生平事迹。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迪亚士,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摩梭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500年5月12日,一些喜欢研究星象判断未来命运的船员看见一颗彗星划过天际并朝好望角划去,认为这是灾难降临的预兆。5月24日,船队经过好望角附近时,遇到了大风暴,四条大船被冲天恶浪掀翻,迪亚士及其伙伴葬身大西洋海底。迪亚士曾闯过了印度航线的最艰险的道路,但最终他还是没能到达真正的印度。 早在葡萄牙伟大航海家达伽马1498年发现好望角之前,另一位葡萄牙著名航海家狄亚士就在1488年发现了好望角以东几百公里处的摩索湾,不仅树立起了欧洲人驶向东方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同时也开启了基督教在南非的传教史。 古时航海者传递书信的邮政树<div>  莫塞尔港有个“邮政树”,位于迪亚士纪念馆中间的草坪上,原先那只不过是一棵根干纠葛、浓荫蔽盖的热带植物,一棵能分泌乳状物很普通的乳树。</div><div> 但是这棵树讲述着一个传送家书的故事,它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邮政树”。在1500年的时候,一名叫派得罗的指揮官,率船经过这里,将一封信塞在长筒马靴里,放在这棵大樹下。直到次年,一位东印度船队的指挥官发现了这封信,作了传递。打此之后,这棵大树成为书信的转达站,被誉为非洲大陆的第一个邮政局。由此,设立了南非第一座邮局。人们就把这棵大树叫做了邮政树。</div> 邮政树下有一个长筒靴纪念碑 邮政树的旁边,有一个海贝博物馆,里面收集南非尽有的大小贝类。 这是世界上发现最大的贝壳 ! 在邮政树公园的草坪上,有一副大鲸鱼的头骨和脊骨. <p class="ql-block">九、忘记这地方叫什么了,从这爬上山,可以远观印度洋,山上有一个</p> 爬上山来,回望印度洋,湛蓝色的大海无边无际,我去过很多海,这地方的海才能真正叫做海。<div>  从山的顶端,有一个空中滑索从印度洋上飘过,文文嚷着要上去坐,这么危险的项目,导游哪敢给坐。</div> 这云,这海、这天、这石,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晚上住在海边的酒店,阳台正对着大海,到的时候是下午4点多,正好可以去海边走走。 还是有点冷,文文在海里就玩得起劲,捡起了贝壳。 贝壳是活的,不知道能不能吃。<div>  下海玩是好玩,衣服裤子全是沙子,回到酒店洗了半天,弄得房间里全是水。</div> <p class="ql-block">九、谈谈南非</p><p class="ql-block"> 在来南非之前,很多人都谈到南非,南非不安全。我们从深圳飞到约翰内斯堡,在约翰内斯堡,导游再三强调是不可以出门的,而后从约翰内斯堡飞到乔治,再从乔治一直坐车经过花园大道到开普敦,在花园大道的各种小镇,导游说在小镇很安全,小镇所建的所有房屋都没有围墙,可以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到了开普敦,也不安全。</p><p class="ql-block"> 在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看到了贫民窟和富人区,贫民窟都不敢进去。</p> <p class="ql-block">  南非的支柱产业有四大类,一个是矿业和矿产资源,二是制造业,三是农业,四是服务业,农业所占的gdp只是2~3%。在路上一直听导游说南非的支柱产业就是农业,当时就有点纳闷。</p><p class="ql-block"> 但是南非的土地集中在少数白人的手里,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耕种,所以在花园大道,我们看到的是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和荞麦地,绿的一片,黄的一片,风景非常的漂亮。</p> <p class="ql-block">南非的种族隔离</p><p class="ql-block"> 种族隔离法是南非白人政权通过系统性立法实施的种族压迫制度,1948年国民党执政后开始全面推行。其核心法律包括《人口登记法》《种族分区隔离法》《通行证法》等,通过强制划分居住区域、剥夺非白人行动自由及政治权利等方式巩固白人特权。该制度引发国内黑人武装抵抗与国际社会制裁,1991年起逐步废除,1994年南非首次多党选举标志其正式终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是,但是</p><p class="ql-block"> 令人有点反直觉的是,在种族隔离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里,南非的经济反倒像“开了挂”一样飞速发展,你想想,黄金、钻石啥的,都是实打实的硬通货</p><p class="ql-block">黄金的产量,占了全社会一半以上,</p><p class="ql-block">钻石品牌也是靠着那段时间一飞冲天</p><p class="ql-block">那些财富,倒是让南非成为了“金碧辉煌”的矿业大国。</p><p class="ql-block"> 到了九十年代,曼德拉一宣布胜利,那些靠剥削黑人攒钱的白人资本家,立马“溜之大吉”,资金抽走,技术人员跑掉,南非的经济立刻陷入困境,所以,南非在后面的几十年时间里,经济几乎停滞不前,就靠吃老本。</p> <p class="ql-block">十、<span style="font-size:18px;">赫曼纽斯小镇</span>观鲸</p><p class="ql-block"> 越过连绵几百公里的油菜花地,来到观鲸小镇, 赫曼纽斯小镇位于南非最南端,地处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处,距离开普敦约120公里,以“世界最佳陆地观鲸地”闻名。</p> <p class="ql-block">每年7月至11月,大批鲸鱼会顺着温暖的洋流来到这里。站在崖边,能溅水到鲸鱼背上!而且可以看到南露脊鲸!</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海边岩石上,远远眺望无边无际蔚蓝的天空和与之连为一体的海面,静静的等着鲸的出现,偶尔看到大海深处蠕动的身影及貌似喷出的水柱,似乎看到鲸了。</p> 文文拿着相机盯着海面,看到那种貌似鲸的鲸,终于失去耐心,来海边跟岩兔玩。 <p class="ql-block">  海欧也盯着海面,然后展翅飞去。</p> <p class="ql-block">  小镇风景很漂亮,但我们只能匆匆一瞥,这就是跟团游极不好的地方。</p> 来到了一个小镇,不知道啥名字,导游介绍了荷兰和英国房子的特点,毕竟南非是被荷兰和英国殖民了那么久的地方。<div>  让我们去游这个小镇20分钟。</div> 终于有机会买了些小玩意。 这也是一个教堂。 直接驱车到一个酒庄,品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 买 <p class="ql-block">十一、厄加勒斯角(风暴角)</p><p class="ql-block"> 厄加勒斯角(在葡萄牙语中意为罗盘磁针),此名源于一个有趣的现象:航船每到非洲大陆最南端这个海角时,罗盘的磁针总是没有一点偏角地指向正北方向。因为这个地区磁北极与地理北极的方向正好一致,所以,此地被认为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界。在历史上,厄加勒斯角是一个著名的危险海区,在国内有很多人,很多书本都认为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是好望角。其实,厄加勒斯角才是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它与好望角的距离是147 千米。</p><p class="ql-block"> 石碑上,旧南非的两种官方语言阿非利加文和英文标明着:你现在来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厄加勒斯角,下面注明地理位置———南纬34度49分42秒,东经20度00分33秒。石基上左边写着印度洋,右边写着大西洋。</p> 指向大西洋 十二、法国小镇<div> 南非的花园大道上,有一个Franschhoek法国小镇。这个由法国人于1687年建立的小镇,是西开普省唯一一座法裔社区,以其美食和美酒而闻名遐迩。<br><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在距离开普敦仅75公里左右的地方,还有一个被称为“梦想山谷”的弗朗斯胡克小镇(Franschhoek),它是南非的另一个知名葡萄酒产区。</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镇坐落于群山之中,因其颇具法式风情,也被称为“法国小镇”。我们坐“葡萄酒电车”,行驶在田间的轨道上,穿梭于葡萄酒庄园之间。</p> <p class="ql-block">  品着葡萄酒,观赏葡萄小镇,身后有几个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人,在放肆的大声的说笑。我们在安静地喝着酒,看着窗外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坐着小火车,走在乡下,这个体验感一般般。</p> 十三、桌山<div>  桌山是位于南非开普敦市北端的平顶山,山体绵延约3千米,顶部平坦象长方桌,东临魔鬼峰、西接狮头峰,与周边山峰共同构成环绕开普敦的"城市碗"。山体由砂岩经强风与流水侵蚀形成,东南风带来的云雾常覆盖山顶形成"桌布"现象。</div><div> 桌山是开普敦地标,桌山分布着350多条登山步道,其索道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曾入选"世界避暑名山榜"和首批世界旅游名山,周边海域可见曼德拉曾服刑的罗本岛 。</div> 乘坐360 度旋转缆车直上山顶 天下着雨,还有大雾,我们上到山顶,什么都看不到 上山顶就几分钟的时间,由于下着雨,又有大雾,一下头发全湿了,在山顶上拍张照,打个卡。 山顶上有个咖啡顶,可以 烤火,文文点了一杯可可,味道还很纯正。 有点小遗憾,下山去了。 十四、马来区<div>  开普敦,南非的立法首都,不仅因为其政治地位而备受瞩目,更因独特的旅游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div><div> 在开普敦的众多街区中,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地方,开普敦波卡普街,也被誉为“马来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感受一下南非独特的多元文化。</div> 马来区,房屋色彩对比鲜明。每一家颜色不同。<div>  然而,这些色彩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开普敦的马来人,大多是18世纪前后被荷属东印度公司贩卖至南非的劳工后代。在种族隔离时期,住宅区严格按肤色划分,黑种人被限制在黑人区,而马来人则被归类为杂色人种,仅允许在马来区聚居。除了白色人种居住区外,其他种族居住区均被禁止设置门牌号码。为了方便对外交流,特别是为了能够顺利收信,马来人便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他们将房屋漆成各式各样的色彩,且每栋房屋的色彩都独一无二,从而确保了邮递员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收信人的住址。</div> 虽然如今,种族隔离制度已被废除,门牌号码也不再受到禁用,然而,那些彩色房屋的风格得以保留并逐渐演变成了这条街的独特特色,甚至成为了开普敦的一大亮点。 导游让我们下去看看,拍照,但是他说,不允许我们离开他的视线之外,可想而知,这里依然住的是最低层的人员。最低层体现出来的特点就是乱。<div>  南非旅游,未完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