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艺术,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老宋

<p class="ql-block">川剧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融合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灯调五种声腔艺术,形成于18世纪中期,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5月20日,川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p> <p class="ql-block">川剧《赵氏孤儿》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剧情围绕春秋时期晋国赵盾家族被屠岸贾陷害灭门展开。赵盾之子赵武出生后,被程婴救出并冒名抚养,程婴夫妻为保护孤儿牺牲亲子,公孙杵臼舍命制造假象。18年后,赵武复仇成功,杀死屠岸贾。 ‌</p> <p class="ql-block">四川川剧,古老的艺术之魂,传承着巴蜀文化的瑰宝。在变幻莫测的舞台上,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来,一起领略一下川剧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戏中主要人物简介:</p><p class="ql-block">程婴‌。晋国草泽医生,赵氏门客。为救赵武,与公孙杵臼合谋献出亲子替死,并忍辱负重抚养赵武成人。其忠义与自我牺牲精神成为悲剧的灵魂人物,最终在复仇后自尽殉义。‌‌</p><p class="ql-block">公孙杵臼‌。</p><p class="ql-block">赵氏旧臣,与程婴共谋救孤。主动承担“藏孤”罪名,以年迈之躯撞阶而死,掩护程婴带走真孤儿。其刚烈就义的举动强化了悲剧的壮烈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赵盾,是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家族的领袖,赵衰之子,以刚正不阿著称,曾担任晋国执政(正卿),掌管军政大权。他主导了晋国的军事改革,整顿军制,并参与平定叛乱,维护了晋国霸业。赵盾因“专政”引发君臣矛盾,最终被晋灵公所杀。 ‌‌</p><p class="ql-block">赵朔,是赵盾之子,继承赵氏家族地位。他曾任晋国下军副帅,后娶晋成公之女为妻。赵朔在晋景公时期因“救郑”战功显赫,成为权臣。但《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事件实为战国时期的传说,与赵朔无关。 ‌‌</p> <p class="ql-block">赵庄姬是赵武之母,晋国权臣赵盾之子赵朔的妻子,同时也是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在下宫之难中因怀有遗腹子被送往公宫避难,后诞下赵武。 ‌赵武是赵氏孤儿的原型,生于晋景公三年,其父赵朔在下宫之难中被屠岸贾所杀。赵武自幼被程婴救出并抚养,化名程大业,成年后通过复仇行动恢复赵氏血脉,最终成为晋国正卿。 ‌</p> <p class="ql-block">川剧《赵氏孤儿》中“下宫之乱”,主要源于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家族与屠岸贾等卿族的权力斗争。该事件发生于公元前583年,赵氏因被诬陷谋反而遭灭族,史称“下宫之难”。 ‌</p> <p class="ql-block">韩厥‌,晋国大将,搜查孤儿时被程婴义举感动,放走孤儿后自刎。其短暂出场凸显了正义之士的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屠岸贾‌,晋国太尉,奸臣代表。因私怨诬陷赵氏谋反,主导灭门行动,并追杀孤儿。最终被成年后的赵武诛杀,象征邪恶势力的覆灭。‌‌</p> <p class="ql-block">屠岸贾陷害赵家的根本原因是‌晋国赵氏家族长期掌控朝政,威胁君主权力‌,而屠岸贾作为晋灵公、晋景公时期的权臣,通过迎合君主意图、打压赵氏势力来巩固自身地位。</p><p class="ql-block">事件反映春秋时期贵族斗争的残酷性,权臣家族与君主、其他卿族形成制衡,任何一方失势均遭灭顶之灾。赵氏孤儿案的“忠义”叙事,实为掩盖政治博弈本质的文学改编‌。</p> <p class="ql-block">屠岸贾善于奉承而得到晋灵公的信任和宠爱,屠岸贾对于晋灵公惟命是从,就像一只忠实的狗,一个昏庸的君主加上一个这样受宠的奸臣,什么样的国家都会败坏在他们的手上的。</p> <p class="ql-block">昏君之治,奸邪横行,哀我苍生,何时得安。</p> <p class="ql-block">屠岸贾陷害赵氏家族的主要手段:</p><p class="ql-block">诬告赵盾弑君</p><p class="ql-block">屠岸贾以赵盾曾参与晋灵公被弑事件为由,向晋景公进谗言,称赵盾的堂兄赵穿为弑君主谋,意图将赵氏家族与叛乱行为关联。 ‌</p><p class="ql-block">伪造天灾</p><p class="ql-block">屠岸贾利用梁山崩裂事件,伪造“天谴”说,称赵氏家族因“刑罚不中”导致天灾,以此为借口发动灭族行动。 ‌制造世袭威胁</p><p class="ql-block">通过诬陷赵氏家族“长逝次补”的世袭制度威胁晋国政权稳定,强调赵氏后代可能直接成为六卿之一,威胁国君权威。 ‌</p><p class="ql-block">散布谣言孤立</p><p class="ql-block">在舆论上诋毁赵氏家族声誉,通过造谣、散布不实信息等方式孤立赵氏在朝中的支持力量。 ‌</p><p class="ql-block">政治构陷</p><p class="ql-block">利用晋灵公时期积累的权势,通过诬告、伪造证据等手段,将赵氏家族与叛乱、弑君等罪名关联,最终导致赵氏满门被杀。 ‌</p> <p class="ql-block">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下苦肉计:</p><p class="ql-block">程婴献出亲生儿子替代赵氏孤儿。</p><p class="ql-block">公孙杵臼假意藏匿"赵孤"被屠岸贾杀害。程婴背负"卖主求荣"骂名,携真孤儿投奔屠岸贾门下。‌‌</p> <p class="ql-block">在赵氏遭屠岸贾灭族时,程婴藏匿孤儿赵武,并以亲生儿子替代其死,历经多年隐忍抚养孤儿成人。</p> <p class="ql-block">公孙杵臼与程婴在《赵氏孤儿》中以忠义之举闻名,他们为保全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身性命,展现了春秋时期士大夫的担当与气节。 ‌‌</p> <p class="ql-block">赵朔妻(庄姬)将赵氏孤儿藏于衣裤中,因婴儿未啼哭,首次躲过宫中搜查‌。</p> <p class="ql-block">程婴借口为公主治病进宫,将婴儿藏于药箱中,躲过守门将领搜查。</p> <p class="ql-block">程婴将孤儿赵武改名为"程大业",使其认屠岸贾为义父。在仇人府中秘密培养赵武文韬武略。与屠岸贾之子屠岸无姜共同成长,埋下命运伏笔。‌‌</p> <p class="ql-block">川剧《赵氏孤儿》中,屠岸贾之子屠岸无姜被塑造成反派角色,最终被程婴等人击败。但该版本属于艺术创作,并非历史真实。 </p> <p class="ql-block">十八年后程婴通过手绘血卷揭示身世。赵武经历身份认知与情感挣扎。</p> <p class="ql-block">程婴带着赵氏孤儿习文练武,把一个婴儿抚养成人,就这样度过了艰辛的十八年。最终赵武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晋景公悔悟后支持赵氏平反。</p><p class="ql-block">赵武联合魏绛等忠臣诛杀屠岸贾。</p><p class="ql-block">程婴完成使命后含笑离世,彰显忠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复仇成功后拒绝封赏,选择自杀殉义,体现“忠义至上”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程婴之死被赋予悲剧升华,体现“舍生取义”的主题,符合元杂剧“大报仇”的典型结构。‌‌</p> <p class="ql-block">赵武与程婴揭露真相后,与屠岸贾展开生死决斗。程勃不敌受伤,程婴为保护他牺牲,临终前程勃刺死屠岸贾,完成复仇。‌‌程婴之死被赋予悲剧升华,体现“舍生取义”的主题,符合元杂剧“大报仇”的典型结构。‌‌</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一点不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p> <p class="ql-block">戏,唱,完,了。 灿烂的悲剧已然结束。演出结束,演员们满载着掌声和感激之情退场。</p> <p class="ql-block">《赵氏孤儿》通过忠奸斗争的叙事主线,展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永恒主题,并深刻诠释了‌舍生取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人性对道义的坚守‌。‌‌</p><p class="ql-block"> (资料与图片均來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