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我来打卡了

友缘

<p class="ql-block">清晨雨停了,我们拿起行李箱出发了,去哈尔滨做几天短暂的旅行,很快来到了朝阳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列车悄然启动,城市的高楼渐次退去,换作了青绿的田野。那田畴平展,远接天涯,地里的庄稼苗正盛,绿得晃眼。远处几处农舍,白墙红瓦,静静地卧在绿浪之中,颇有几分画意。车窗成了流动的画框,将这一幅幅夏景接连送来,又接连送去。</p> <p class="ql-block">我靠窗坐着,看那电线杆一根根地向后倒去,看那云朵在天上不紧不慢地跟着。过了山海关,景色便有些不同了。北方的平原更加开阔,玉米地一片连着一片,绿得深沉。天空也似乎更高远了,蓝得澄澈,大团的白云投下移动的阴影,在田野上缓慢爬行。偶尔可见几头黄牛在树荫下反刍,尾巴有一搭没一搭地甩动着,驱赶那些看不见的蝇虫。</p> <p class="ql-block">来到哈尔滨的第一晚,先逛一逛哈尔滨网红打卡地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央大街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核心商业步行街,位于道里区,全长1450米,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著称。‌</p><p class="ql-block">具体位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1号,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98年,原名“中国大街”,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街。街道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新艺术运动等欧洲建筑风格,现存75栋欧式及仿欧式建筑,其中36栋为保护建筑,被誉为“露天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是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于2012年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走在中央大街的面包石上,感觉很不一样,多年来石面被磨的很光亮确不滑,静静的躺在那里,好像在向人们诉说那个年代不同的岁月传说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英语: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历史沿革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3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建设,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木结构随军教堂。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在现址进行重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圣·索菲亚教堂建设完成。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圣·索菲亚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哈一百仓库,被层层叠叠的建筑物包围着。1997年6月,哈尔滨市政府对圣·索菲亚教堂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保护性修缮。</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采用希腊十字平面布局,总体形状呈现出一个大致接近正方形的形式。</p><p class="ql-block">2007年,圣·索菲亚教堂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16年,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尼埃拉依教堂,又称尼埃拉依基督教堂,位于中国哈尔滨市,建于1916年,属德国哥特式建筑风格。教堂占地2360平方米,建筑面积453平方米,采用尖拱屋顶、铁皮覆盖和简洁外壁设计,内部以彩色玻璃窗营造宗教氛围,现为哈尔滨市基督教会使用。</p><p class="ql-block">该教堂源于中东铁路时期基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1901年俄国传教士扎耶夫创建首个基督教浸信会;1914年德籍人士倡议修建新堂,由中东铁路局拨地捐材,德籍牧师贾乐天主持开堂。教堂初期专供外侨使用,1967年关闭,1980年修复后重新开放。其建筑融合北欧哥特式特征,通过垂直划分和朴素拱形结构体现哥特式技术特点。</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北欧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屋顶、垂直划分结构和彩色玻璃窗为特色,外壁朴素少雕饰,红墙绿顶色彩对比鲜明。‌‌</p><p class="ql-block">‌结构‌:砖木结构,占地2360平方米,建筑面积453平方米。为适应哈尔滨寒冷气候,采用铁皮尖顶、加厚墙体并减少层叠窗户。‌‌</p><p class="ql-block">‌内部空间‌:高旷统一,彩色花窗营造宗教氛围,光线透过玻璃形成变幻效果。</p> <p class="ql-block">圣母守护教堂(又称圣母帡幪教堂、乌克兰教堂)由俄国建筑师尤·彼·日丹诺夫设计,仿照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拜占庭风格建造。其前身为1902年俄侨墓地的石结构祈祷所,1922年扩建为木结构教堂,1930年因城市发展需求重建为现存砖石结构。‌‌</p><p class="ql-block">宗教与文化意义:作为中华东正教会哈尔滨教会的所在地,该教堂至今仍承担东正教宗教活动,供奉耶稣、圣母玛利亚及多位圣徒圣像。其内部保留有1899年莫斯科浇铸的2600公斤大钟,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形,中央穹顶为标志性特征。‌‌</p><p class="ql-block">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最高级别保护建筑,确保其历史风貌得到完整保留‌。</p> <p class="ql-block">南岗天主教堂哈尔滨南岗区有两座天主教堂,主要概况如下:</p><p class="ql-block">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南岗区士课街47号</p><p class="ql-block">‌建筑特征‌:始建于1931年,砖石结构,采用俄罗斯巴洛克式风格,主体为深玫红色调,屋顶有巴洛克式塔楼、洋葱头式钟楼及十字架装饰。 ‌‌</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原为东正教堂,1980年改为天主教堂,现为黑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所在地。 ‌‌</p><p class="ql-block">东大直街耶稣圣心主教座堂</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南岗区东大直街211号</p><p class="ql-block">‌建筑特征‌:哥特式风格,塔尖高51.6米,原为波兰侨民集资建造的斯坦尼斯拉夫天主堂,2004年重建。 ‌‌</p><p class="ql-block">‌功能定位‌: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现为黑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主教座堂。 ‌‌</p><p class="ql-block">两座教堂均属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为砖石结构老堂,东大直街教堂为近年重建的哥特式新堂。 ‌‌</p> <p class="ql-block">原,圣斯坦尼斯拉夫教堂,(波兰天主教)</p> <p class="ql-block">圣·伊维尔教堂(英文:Holy Iveron Icon Orthodox Church),简称“伊维尔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今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建成后工厂胡同被移除,位于地工街),建于1908年,面积为555.8平方米。教堂原为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折衷主义建筑,砖木结构,设计师为德尼索夫。在伊维尔教堂西北20米处,保存有建于1924年的教堂附属孤儿院,伊维尔教堂也是哈尔滨市唯一一处保存有附属建筑的历史宗教建筑。讨论“文化大革命”期间,伊维尔教堂顶部的五个“洋葱头”圆顶被移除,但建筑本体得以保留,长期被当作仓库使用,后成为哈尔滨市II类保护建筑。2017年,哈尔滨火车站北广场进行规划改造,建成了以伊维尔教堂为主体,集旅游、休闲和景观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圣·伊维尔教堂得以翻修,并成为哈尔滨市又一地标性建筑,展示着哈尔滨的历史风貌和建筑文化。</p><p class="ql-block">圣伊维尔教堂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8年,由俄国外阿穆尔军区司令官契恰科夫中将及官兵捐资修建,最初作为军用东正教教堂,纪念在义和团运动和日俄战争中阵亡的俄军官兵。教堂墙壁曾刻有阵亡者名单,并埋葬部分骨灰。‌‌</p><p class="ql-block">结构设计‌:砖木结构,折衷主义风格,平面呈希腊十字形布局,南北宽22米,东西长26米,高27米。‌‌</p><p class="ql-block">‌穹顶特色‌:拥有7个洋葱头穹顶(主厅5个、钟楼1个、圣坛1个),红砖体量大于同期圣索菲亚教堂,外墙马赛克镶嵌画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附属建筑‌:西北20米处存有1924年建的孤儿院,其马赛克画由1.7万块瓷片拼成,描绘俄罗斯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因为它的独特建筑而闻名,教堂宛如建筑群中的珍珠点缀其间。教堂特有的文化,发散教堂特有魅力,打造了哈尔滨这座旅游名城特有的魅力景观。特别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哈尔滨的教堂及其周边环境开始逐一进行综合整治,使教堂不再仅仅是信教者做礼拜的场所,而成为诸多游客观光旅游的必游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博物馆(哈尔滨市文物站),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柳树街13号,由原哈尔滨市博物馆(文物站)、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和哈尔滨市党史纪念馆3个单位组成。</p><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博物馆是哈尔滨市第一座集收藏、展览、公共教育培训、文化交流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类博物馆群,是中国唯一以博物馆群为主题的综合性专题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展馆内容很多,由于时间不够只走马观花浏览一下。</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部分油灯</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部分钟表。</p> <p class="ql-block">展出部分现代油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逛百年老街,品尝中西餐老店美食 。</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师大夜市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兴街与和兴路交汇处的一处政府正规夜市,紧邻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南校区),拥有超过500家摊贩和店面,以美食丰富、环境规范著称。 ‌</p><p class="ql-block">夜市以“夜市五绝”——刘家鱿鱼、牛一斗烤羊排、七仔鸡柳、高记肉夹馍、小吴炸玉米闻名,同时汇聚了上百种南北风味小吃,如瓦岗烤肉、臭豆腐、香酥牛肉饼等。2025年夏季,夜市新增套圈、射击等娱乐项目及文创产品区,进一步丰富消费体验。</p> <p class="ql-block">滨洲铁路桥(中东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的对岸就是太阳岛公园,太阳岛的绿荫,能遮住最耀眼的日头,到了夜晚…那些变幻莫测的灯光图案,每个细节都透露着艺术的韵味。光影流转它就是夜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站在松花江畔,晚风拂面凉爽怡人,来往的缆车闪烁着五彩的灯光;</p> <p class="ql-block">防洪胜利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旅程像一场意犹未尽的梦,中央大街的面包香、松花江的微风,都成了口袋里揣着的暖。虽然要和这座既有北国豪迈又藏着细腻温情的城市说再见,但那些美丽的欧式风格建筑、精美的雕塑,听过的俄式小调,那些如诗如画的风景,早就悄悄住进了回忆里。后会有期呀,哈尔滨,下次再来赴一场春夏秋冬的约……。</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再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