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 称:前路有知己<br> 美篇号:93018189 <h1> 八.一建军节,在军人的后代心里,有特别的情怀,是特殊的节日。年少时眼里的八.一,是营区和大院的张灯结彩、大伙房的会餐、露天的电影、礼堂的演出…营区的节日欢庆。</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是有82年军龄的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在世时每年的八.一,是他高兴、开心的日子。从他入伍新四军三师七旅19团(叶挺独立团)起,已度过81个建军节/红军成立日。到晚年,白发苍苍与八.一红色慰问信交相辉映,那曾是干休所的风景线。</span></h1><h1> </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是跟随八.一军旗从枪林弹雨走出来的老战士,八.一是他们的一生,是他们的魂!</span></p> <h1> 如今的八.一,是对父辈的崇敬和缅怀、是永世不忘的初心和传承!</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2025年干休所八. 一慰问信(金)</span></p> <h1> 父亲曾战斗和工作23年的127师,是九十八年前从八.一南昌走出的部队,他抗战初期入伍新四军七旅(127师)19团,是唯一建制完整保留至今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是我党最早掌握的的部队。他心里的八.一,还有在这南昌起义部队战斗、工作的自豪和荣光。</h1> <h1> 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九十八周年,也是建制保留至今的南昌起义部队-叶挺独立团建团100周年。</h1> <h1> 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广东肇庆组建以党员、团员为骨干,共产党员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附属第四军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内训练。1926年1月,该团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直属独立团,也称叶挺独立团。成为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26年北伐的独立团在贺胜桥浴血,在武昌用血肉撕开城墙,用鲜血和生命铸造“铁军”盾牌,“铁军”威名从此传颂,沿续至今。</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铁军”盾牌</span></p> <h1> 南昌起义前夕,叶挺任第4军第25师副师长。原叶挺独立团改编为第25师第73团,团长由原铁甲车队队长共产党员周士第担任。</h1> <h1> 第25师75团,以叶挺独立团第1营以及昔日北伐时沿途留下养伤的独立团官兵为骨干,组成75团的3个营。中共党员张堂坤、孙一中、后任新四军参谋长的周子昆(皖南事变牺牲)、蔡晴川分别任该团副团长和3个营的营长,团长不是共产党员。</h1> <h1> 1927年3月,叶挺任第11军第24师师长,组建24师的70、71、72团3个团时连、排下级军官中有不少中共党、团员。皖南事变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就在24师政治部负责宣传教育工作。</h1> <h1> 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由叶挺独立团在汉的留守营基础上组建。团长卢德铭,中共党员、黄埔二期生,在叶挺独立团先后任过连长、营长。</h1> <h1> 叶挺独立团直接扩出两个团,间接扩出的四个团。这就是史上说的,叶挺独立团延伸出6个团。</h1> <h1> 八.一南昌起义,在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h1> <h1> 第4军第25师在九江马回岭(位于南昌与九江的南浔铁路边)。负责组织二十五师起义的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聂帅,按约定8月1日南昌城发一列空火车驶到马回岭,即组织25师起义部队赴南昌。</h1> <h1> 团长周士第率前身是叶挺独立团的73团;聂帅带拉出来的75团(除卫生队、辎重队、特务连、机关枪连、侦察连)3个营,及74团共产党员团参谋长王尔琢的侦察连(连长共产党员)。8月2日赶到南昌城参加起义。</h1> <h1> 负责警卫国民政府的第二方面军卢德铭的警卫团,无法赶到南昌。后参加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h1> <h1> 原准备参加起义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在九江被阻。武汉分校的中共书记陈毅(公开职务是校政治部的准尉文书)等人,摆脱敌人,在起义部队南征到抚州时赶上部队,并任73团政治指导员。</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南昌起义部队</span></p> <h1> 73团和75团大部及74团个别连队参加南昌起义,编为25师。师长周士第、政委李硕勋。在127师的师史里,他们是首任师长、政委。</h1> <h1> 南昌起义部队走出6位元帅:代总指挥贺龙、参谋长刘伯承、9军副军长朱德、11军党代表聂荣臻、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73团3营7连连长林彪(20岁)。</h1> <h1>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长的叶剑英,间接参与南昌起义并作出特殊贡献。</h1> <h1> 总指挥部警卫班班长粟裕(20岁)、许光达(19岁)75团3营11连3排长。</h1> <h1> 9月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起义部队分兵留下朱老总指挥25师在三河坝阻击敌军三天,主力继续南下潮汕。起义部队先是第10师师长蔡廷锴(后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军长)驱逐该师的共产党员,率部脱离起义军。再是南下潮汕的起义部队主力战败打散,南昌起义失败。</h1> <h1> 留在三河坝战斗的25师则几乎消耗殆尽,最终只剩下朱德带着800人撤出。</h1> <h1> 在起义失败,部队仅剩25师余部的艰难时刻,朱老总和陈毅信念坚定的挺身而出,带着25师余部汇合潮汕突围出来的少数人员,转战闽粤赣湘边。1928年4月朱毛会师,与秋收起义部队组成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第一次打出"红军"旗帜的部队,这是人民军队的发端。”红军之父”朱老总!红军创立者之一陈老总!</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1929年红四军九次党代会(古田会议)旧址</span></p> <h1> 朱毛会师,用北伐铁军的四军番号。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叶挺独立团25师的南昌起义部队编为28团。艰苦卓绝的井岗山及闽赣苏区创立初期,井岗山朱毛红军四个团:南昌起义28团、湘南起义29团、秋收起义31团、井冈山袁文才32团。</h1> <h1> 在确定八一为红军成立纪念日的1933年。28团、29团、31团已发展为红一军团。28团(叶挺独立团)为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红四团首任团长肖桃明(参加湘南起义第五次反“围剿”中牺牲)、政委杨成武。红二师首任师长徐彦刚(武汉的中央军政学校毕业参加秋收起义)、政委胡阿林(苏联步兵学校毕业到苏区)。在127师师史上,红二师历任师长、政委就是127师的历任师长、政委。</h1> <h1> 红军长征,红四团开路先锋。先后浴血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沪定桥,伤亡大。红一、四方面军川西会师,红四方面军抽调部队补充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抽调干部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四方面军33军294团并入红四团成为二营,原二营改为三营,原三营人员分到一、三营,294团长张仁初改任二营长。夺取天险腊子口,二营6连(指导员胡炳云)主攻,一营1连迂回山峰。</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6px;">井岗山红军万岁塑像</span></p> <h1> 红四团过草地和打腊子口后人员损失太大,由三个营缩编为4个连。改编八路军时一个连编到685团二营(红5团)。红四团编为685团一营,营部即红四团部。三个红军连,红1连(突破乌江连)红2连(飞夺沪定桥连)和红5连(腊子口英雄连)保留至今。</h1> <h1> 抗战时685团(红二师)改为苏鲁豫支队挺进华中,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三师七旅,685团一营为七旅19团。从此叶挺独立团一直保持完整的团.营建制,后为6纵16师46团、127师379团到2017年军改。</h1> <h1> 叶挺独立团、南昌起义25师73团、井岗山28团、红二师红四团、685团一营、新四军七旅19团、东野16师46团、127师379团、军改后127旅编内,星火燎原中走过百年。</h1> <h1> 这是解放军的老根,浓缩着人民军队的历程。</h1> <h1> 90年代时任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视察127师时说:周士第将军病危,前去探望。周士第握着迟浩田的手问,“我过去指挥的团队在哪里?”迟答“你当参谋长和团长的叶挺独立团现驻河南洛阳,仍然保持着前辈的光荣传统!”周士第听后欣慰的闭上眼睛,再也没有说任何其它的话。</h1> <h1> 当年的25师师长,终生不忘八.一拉出来的部队!听后令人热泪盈眶。</h1> <h1> 今年铁军百年,379团(127旅)二营补充营史,寻找二营历任营长/教导员。因父亲1948年曾任二营教导员,现任教导员联系希望能补充战争年代历任二营营长/教导员名字 ,可惜父辈那一代都走了!从南昌起义的73团二营起,枪林弹雨二十三年,有多少二营长/教导员前赴后继!长征红四团二营伤亡大,川西会师四方面军294团补为新二营。腊子口是这二营6连主攻,改编八路军前二营又缩编为5连,后称腊子口红五连。每次大战后营的主官都要补充,是有营长/教导员牺牲啊。我告诉教导员,四平保卫战在塔子山,二营就先后牺牲两个营长重伤一个。教导员回复“听着心痛啊”。</h1> <h1> 让他们英名永存,是功不可没的红色传承!</h1> <h1> 回想父亲最后一次住院的那个上午,告诉我昨晚梦到我们19团换装了,换的是德械,说完沉思…。终生不忘他入伍的团,那是八.一南昌起义走出的部队啊!</h1> <h1> 八.一永不忘记!</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