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次的旅程,纵是大好的山川美景近在眼前,我们也只是匆匆旅者。人生都是如此,又何况一次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这次行程的司机兼导游,一个30岁的高原后生,临别时给我发的一段小视频上的内容。 小伙子本地人,军旅伴身,话不多,但笑声浑厚而自然, “好的”,“没问题”,“放心”,这是他每天的语言主题。不多的交流中,感受不到商业的逢迎与流俗,但这恰好让我们省心了,不用与他做过多的思维周旋,并且每天都能放心吃到他所推荐的当地的美食,然后安心地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大好山水间。七天的行程, 无论我们穿着羊毛衫还是冲锋衣,他都是短袖短裤。这让我想起曾经教过的一篇文章叫做《安塞腰鼓》。那里面有过一句这样的话:黄土高原啊,生养了这样元气淋漓的后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陇南的雨,在这个秋天,完美的体现了它的韧劲,这使得我们最后两天的计划,官鹅沟与麦积山石窟,因雨关闭,我们也就提前结束了这一次的甘南之行。所幸我们也累了,想家了,想那个春暖花开的岛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返程的路上。窗外,依旧秋雨正酣,而车里,我们的心里却一片朗晴。不经意间我们又聊到兰州,聊到我返程时一定要去祭拜的霍去病,聊到那个伟大的充满血性的时代。没想到小伙子这个时候打开了画匣子,他一边握着方向盘专注的正视着前方,一边用他浑厚的中音平静的跟我们聊着属于那个时代的那些人那些事。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从西汉到先秦,从三国到大明,最初我主讲,后面我主听。话题的最后,我瞠目结舌地问他,你愿意去我的平台上做一名历史老师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在刚才,站在黄河边的白塔下,我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小胖子,哥在海南等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昨天下午回兰州以后,我们冒雨去参观了陪伴我半辈子的《读者》总部,后又去祭拜了那位心目中的英雄,那个河西走廊上横刀立马封狼居胥的英武少年。 今天天晴了,晴得很好,晴得大街小巷中都挤满了人。我们再次穿过中山桥,上了白塔寺,然后在心心念念的羊皮筏子前面驻足很久,最后选择坐快艇游了黄河,理由:害怕。中午,一位本地的大姐,会请我们吃著名的手抓羊肉。因为提前离开甘南,晚上我们还将在河边的酒店里逗留一晚,明天才返回海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刻中山桥上,挂满了红灯笼,姐姐与妻子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依旧在那里乐此不疲地摆姿势拍照。头顶,艳阳高照,清空万里;脚下的黄河水波翻浪涌,滚滚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想起我又将回到属于我的城市,我很释然,因为这样的行程,荡涤了我内心所有的牵挂和焦虑,欲望和不甘。更重要的是,有一群我想见和想见我的孩子们,正翘首期盼着,属于我们的,这个秋天的美好的聚首。</span></p> <p class="ql-block"> 再见,甘南!再见,黄河之都!</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