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塔尔寺

宁静致远wx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10日我们一行人来到西宁市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壁画是各殿宇墙壁上的绘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壁画画风属喇嘛教宗教画系,与汉画有些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大多取材于佛经黄教诸密乘经典,画面情节属黄教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之一。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堆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所在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1357年宗喀巴大师诞生后,从剪脐带滴血处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叶子自燃后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被称为“衮本”(十万身像)。1378年,宗喀巴母亲香萨阿切盼儿归,宗喀巴因学业未归,寄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379年,母亲在信徒帮助下,以旃檀树和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取名“莲聚塔”,这是塔尔寺最早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的转经仪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修行方式,包含顺时针绕行、手持或转动固定转经筒等流程,需遵循特定时间安排和宗教礼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1577年,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因先有塔后有寺,安多地区汉族群众称其为塔尔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设立了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为僧侣和学生提供佛学、藏族语言、文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培养了众多佛教人才,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塔尔寺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蜚声国内外的六大寺院之一。现存塔尔寺总建筑9300余间,占地600余亩,殿堂25座,主要为大金瓦殿、大经堂、九间殿、小金瓦殿、花寺、大拉让、弥勒佛殿、释迦佛殿、依怙殿等。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 1983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有众多宗教仪式和法会,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的酥油花展,届时僧人们会展示精美的酥油花作品,同时还有诵经、祈福等仪式。还有晒佛节等大型佛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会将巨大的佛像唐卡展现在山坡上,信众们会纷纷前来朝拜、祈福,场面十分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尔寺所在的湟中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藏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当地藏族群众保留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传统的藏式建筑、服饰、饮食等。在塔尔寺周边,可以看到许多藏式民居,建筑风格独特,采用石头、木材等为原料,外形古朴大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1年,塔尔寺成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坐床典礼在此举行。此后,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得到不断修复与维护,并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