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父母活得越好,孩子就越优秀</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本教材,也是一本孩子永远无法合上的书。</p><p class="ql-block">这句话,道尽了家庭教育最深刻的真相。</p><p class="ql-block">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一个孩子未来能飞多高,很多时候取决于他的父母,他们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你的情绪稳定,是孩子最大的福气。</p><p class="ql-block">网友李楠讲过她的经历。</p><p class="ql-block">她曾是个极度焦虑的妈妈,每天都活在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之中。</p><p class="ql-block">孩子考试没考好,她比孩子还难过;孩子和同学闹矛盾,她能气得一晚上睡不着。</p><p class="ql-block">她的焦虑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就变得胆小与敏感。习惯看她的眼色行事,生怕自己哪一点做得不好,妈妈又会生气。。</p><p class="ql-block">后来她自己因为长期的情绪问题,去看了心理医生。</p><p class="ql-block">在医生的引导下,她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慢慢学会把关注点从孩子身上收回到自己身上。从医生建议,报了瑜伽班和收纳课程。</p><p class="ql-block">说起来很奇妙,当她不再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时,她的孩子,反而肉眼可见地变得松弛自信了。</p><p class="ql-block">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父母情绪平和,是给孩子最好的风水。一个在温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内心,自然就充满了阳光。”</p><p class="ql-block">先把自己活成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你才能养出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你的认知高度,是孩子人生的起点。</p><p class="ql-block">同事小林,也和我们聊过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他出身在个偏远的小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p><p class="ql-block">但他父亲,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晚上,都要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和评论。</p><p class="ql-block">村里人都笑话他:“一个农民,关心那些国家大事有什么用?”</p><p class="ql-block">父亲却对小林说:“我们这辈子是走不出这座山了。但你,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要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样的。”</p><p class="ql-block">正是父亲这份对自己命运的“不认命”,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小林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p><p class="ql-block">后来,他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决定一个孩子起点的,不是父母的钱包,而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当一个父母自己都放弃了成长,安于现状时,他又怎么能去要求孩子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未来呢?</p><p class="ql-block">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认知高度的父母,才能为孩子点亮那盏望向远方的灯。</p><p class="ql-block">前两天,重温了“华人船王”赵锡成的故事,对他深有感触。</p><p class="ql-block">他自己就是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娃,靠着读书和奋斗,一步步成为商业巨擘。</p><p class="ql-block">而他对女儿们的教育,也从不是“要嫁个好人家”,而是“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p><p class="ql-block">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六个女儿个个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其中四位,都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商学院,长女赵小兰,更是成为了美国首位华裔内阁部长。</p><p class="ql-block">他用自己的人生,为女儿们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他的终点。</p><p class="ql-block">父母的天花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活成那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你的生活状态,是孩子最好的美育。</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说:一个孩子对“美”和“生活”的感知,几乎完全来自于他童年时家庭环境的熏陶。</p><p class="ql-block">很多父母总以为,给孩子报各种艺术班就是“美育”。</p><p class="ql-block">其实抱有这种想法,最后我们培养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懂技术却不懂生活的艺术匠人。</p><p class="ql-block">我认识一位妈妈,家庭条件很普通,但她把日子过得像一首诗。</p><p class="ql-block">她会把从路边捡来的落叶,和孩子一起做成漂亮的贴画。</p><p class="ql-block">她会在周末的早晨,用最普通的食材和孩子一起,烘焙出造型可爱的饼干。</p><p class="ql-block">她的家里总是窗明几净,角落里总有一束,在阳光下安静绽放的不知名的小野花。</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即便生活再苦,他也能从一饭一蔬里,品出甜味;从一草一木里看见美好。</p><p class="ql-block">作家李中莹说过:“一份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相信,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热爱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好的教育是潜移默化。</p><p class="ql-block">当父母从“只重学习”的功利思维中解脱出来,便能看到生活美学才是更高级的教育。</p><p class="ql-block">一个在充满爱和美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有对抗世间所有丑陋的强大的免疫力。</p><p class="ql-block">有人说:</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场修行。渡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