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

大漠风杨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12日我们在结束广西之旅前,匆匆游览了这个百年老街。下午三点十五分左右,导游带我们来到了老街的入口处,简单介绍老街情况、游览主要景点,并说明集合时间之后,便让我们自由活动、拍摄游览,一直到晚上六点,结束游览,老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老街,只见熙熙攘攘的游客拥满了大街,抬头望去,那竖式悬挂的商铺名称牌匾,特别醒目,看惯了现代都市横式店铺牌匾,望着这大小不一、多彩多样的竖式牌匾,感到一种特有的新奇;空气中飘逸着当地特有的咸鱼海产腥香,并夹带着烤虾饼的焦香味,似乎让人有点不太适应。</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北海老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还是免费的4A级景区,现所指的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全长1.44公里。老街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即1821年,初建时全长仅200米,后随着北海在19世纪末成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商贸核心区域,变成现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骑楼建筑是老街的一大特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有当地的岭南传统元素,又融合了欧洲卷柱式结构等,风格独特,与众不同,</span>目前老街现存近千座骑楼,是我国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骑楼建筑群之一,有“空中雕塑长廊”之誉。‌‌1876年《烟台条约》签订后,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英、法、德等八国在此设立领事馆及洋行,故此西方建筑风格随之传入,影响老街骑楼的建筑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老街骑楼底层为商铺,上层居住,廊道宽约9米,既是道路延伸,又为行人遮阳避雨,部分建筑设置二层“逃生暗门”,用于旧时应对海盗劫掠。‌‌骑楼普遍<span style="font-size:18px;">采用厚重粗大的罗马风格方形石柱、拱形窗顶及雕饰线,临街墙面装饰浮雕,兼具古罗马建筑风格与实用性等。‌‌</span></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原海关大楼、邮政大楼在旧址保存完好,有时间值得一看,可惜我们到达这两个建筑时,均已闭门谢客。</p> <p class="ql-block">各种现烤海鲜等美食,也是老街上的一大特色。街上有很多摊位售卖现烤的生蚝、扇贝、鲍鱼等,价格实惠,非常新鲜,用蒜蓉烤制,导游推荐这是来北海必体验的美食。不过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姨虾饼,绝对是当地美食的头号招牌,据说制作过程简单,</span>将小海虾混入面糊中炸至金黄酥脆,香气扑鼻,口感极佳。</p> <p class="ql-block">不过到了老街,看到哪些斑驳的老广告、泛黄的老照片、静默的老物件、青石井栏的老井……,自有值得驻足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接龙桥双水井是北海的老井之一,至今有近200年历史。清末民初,从此井打上来的水,一方面供应当地居民,另通过井旁一水槽流往海边一方形大水池,供应停泊在北海港的中外货轮……</p>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北海老街的青铜雕塑也是其一大亮点。这一组组青铜雕塑,是北海老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全部取材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真实史料,涵盖医药、电影、商贸、市井生活等,被称为“立体的老街编年史”,生动再现了老街的民俗风情和商业传统,读懂了这些雕塑,也就大致了解北海老街的百年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弥漫咸香,货物如山;中段绮罗翻飞;西段毗邻外沙港口,经营缆绳、渔网渔具等。这个名为《开张大吉》的雕塑,定格了当年的第一声爆竹、第一笔买卖,铜声未响,已是满街喜气。</span></p> <p class="ql-block">1886年,英国大英传教会创办了北海第一所西医医院——普仁医院,第一次把西医医术带到了北海,这座名为《百年普仁》的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别为普仁医院第一和第二任院长柯达、李惠莱。</span></p> <p class="ql-block">1876年北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后,西方酒吧文化也传入北海。雕塑《休闲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街成为洋人喝酒、弹唱等休闲生活的聚集场所。</p> <p class="ql-block">雕塑《圣诞之夜》记录的是北海最早有一定规模的圣诞庆祝活动,于1886年在北海普仁医院举办,为北海最早过的“洋节”。雕塑再现了当年北海老街的圣诞之夜,是老街中西文化融合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1895年12月世界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问世,1903年英籍医生李慧莱到北海普仁医院工作,带来电影机和影片,这是广西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雕塑《先睹为快》,北海成为中国最早能看到西洋无声电影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8年珠海路拓建后,为方便街区市民生活用水,由北海市商会牵头,各商户捐资,在珠海路旁打了八口“摇水井”,后来街道启用自来水后,摇水井逐渐拆除。<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塑《摇水井》讲述的当初男孩弯下腰洗头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疍家人是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水上族群,他们“以船为家,捕鱼为业”,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20世纪中叶才开始大规模上岸定居。这个名为《赶海归来》雕塑,讲述的是疍家少女赶海归来,街头小憩的情景,作品有意在疍家少女小憩的长椅上留下了空位,鼓励游客与其合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疍家女表情生动,姿态优美,雕塑《咸水歌》呈现的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疍家渔歌文化,丰富了渔民们枯燥的海上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个雕塑名为《疍家女卖海鲜》,疍家妇女身着传统服饰,手提杆秤售卖海鲜,栩栩如生,活龙活现,体现北海渔家文化的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珠海老街至今尚存许多老字号印记126处,众多老字号店铺商号名称依稀可见,向世人昭示着昔年的繁华。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商界四大天王》的其中一个雕塑,即“生泰”的陈鸣东、“荣昌泰”的吴栋南、“罗仁裕”的罗振东、“广昌和”的梁戴三,反映了商界“四大天王”生活的另一面,一位棋迷队友“热心”地“指导”他们下棋。</span></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1864—1957),为二十世纪我国书画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宣统元年(1909年),齐白石云游至北海,下榻沙脊街,畅饮宜仙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组雕塑名为《老街过客齐白石》,为老街再添一帧流动的“墨香”。</span></p> <p class="ql-block">雕塑《行者》中一位肩背行囊的外国旅人俯身取景,镜头对准骑楼斑驳的拱廊、繁华的街道,铜铸的快门未响,却已把百年老街的光影、咸腥的海风……,一并收进时间底片。如今,北海老街依然游人如织,续写着老街过往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傍晚六点,落日把整条老街镀成一片温柔的金红。骑楼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像一封被时光反复折叠的旧信。就在导游的集合声远远荡来时,我们回头挥了挥手——把椰风、把贝壳、把尚未入口的那碗粉面粥,一并留在铜雕与晚霞之间,留给下一位俯身取景的行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