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平宁半岛的诱惑(五)——水城

淡定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在相当长时期内是强大、富有的城市,在水路作为运输主要通道的时期,一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虽然昔日强盛一去不复返,但从城市建筑及规模上还是可以一窥当年的繁华。威尼斯有着悠久的艺术历史,虽然文艺复兴绘画落后于意大利中部城市,但15世纪开始产生了伟大的画作,16世纪威尼斯画派其绚丽的画面对之后的巴洛克艺术画派产生了很大影响。这里的歌剧院是意大利最大歌剧院之一,罗西尼好多作品,比如《弄臣》、《茶花女》等都在此首演。</p><p class="ql-block"> 威尼斯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城市,由亚得里亚海泄湖中的一百多个岛屿靠400多座桥梁连接而成。木桩打入淤泥中,上面铺上木板再建房,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城市建筑,木头深埋水下不接触空气就不会腐烂,经久越来越坚硬。但这毕竟是一座水上城市,如果比较现在与以前的地图可以发现,整座城市由于水淹面积小了很多,有专家忧虑,也许若干年后威尼斯将不复存在,但有更多的声音表示不会让这一天到来。</p> <p class="ql-block">  一般提起威尼斯指的就是最大的岛屿,威尼斯主岛。(安康圣母大教堂,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建于828年拜占庭风格为主的圣马可大教堂(因火灾,11世纪重建),糅合了多种建筑风格,保存有圣马可的遗体,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出发地,里面收藏着历次十字军东征带回的宝贝。正立面五个球形拱顶立面上是用黄金和马赛克制作的镶嵌画,历久不会褪色。教堂前的三根旗杆代表了威尼斯鼎盛时期所拥有的三个岛屿。</p><p class="ql-block"> 大教堂顶部是拿着《马可福音》的圣马可像,下面是象征圣马可的飞狮。四座青铜马雕塑是公元前四世纪的作品,真品被收藏在教堂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广场钟楼,是圣马可大教堂的一部分。1609年伽利略在钟楼向威尼斯总督首度展示了他发明的天文望远镜。1902年倒塌后重建,可登塔俯瞰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  钟楼内的大钟。</p> <p class="ql-block">  1499年的圣马可时钟塔,象征圣马可,也象征威尼斯的飞狮。</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小广场,左侧立着两根圆柱,一为圣马可飞狮,一为圣蒂奥多雷像(圣马可之前,威尼斯最尊崇的圣人)。宾客来到威尼斯从码头上岸穿过两根圆柱(茜茜公主就是从这里上岸到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广场,意大利少有的大广场,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美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广场很安静。</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傍晚,广场很是热闹。这里是拜伦、狄更斯等文豪时常逗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呈倒S形的威尼斯大运河,与许多小运河形成威尼斯的交通网络。在这里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水上巴士、快艇、贡多拉在大、小运河间穿梭,是威尼斯最迷人的风情。大运河沿岸有12---18世纪各种建筑风格的官邸、贵族商人豪宅。</p> <p class="ql-block">  右侧的安康圣母教堂,威尼斯的地标建筑之一,是为17世纪威尼斯从一场瘟疫中走出后而建,里面有威尼斯画派领军人物之一提香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些木桩堆标明了水面下城市各种管道的位置。还可看到很多各种用途的木桩,比如拴船。</p> <p class="ql-block">  连接总督府法院和死囚监狱的巴洛克风格叹息桥,死囚犯生前透过桥上小窗最后望一眼威尼斯和家人,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  城市中错综复杂的小河汊主要靠贡朵拉。</p> <p class="ql-block">  公认我们贡朵拉的船工大叔最帅。</p> <p class="ql-block">  贡朵拉船夫常常用脚轻点墙壁来控制小船,有着舞蹈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  拥挤河道中的交汇。</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玻璃制造业始于8世纪,12世纪开始成为世界玻璃制造中心,13世纪达成熟期,在鼎盛的15--16世纪几乎垄断了欧洲市场,15世纪的水晶玻璃,16世纪的拉丝技术(能营造出蕾丝的效果)使其牢固占据欧洲高端玻璃市场。文艺复兴时期上流社会偏好有装饰的玻璃器皿,美迪奇家族嫁到法国做王后的凯瑟琳就喜欢珐琅釉和镀金装饰的玻璃器(凯瑟琳是法国宫廷贵妇时尚的风向标),今天威尼斯的玻璃器皿仍有很大部分用珐琅釉和镀金作装饰。 至17、18世纪更趋华丽。其中18世纪末因法国入侵,百业萧条,没落过一阵,到19世纪中叶重新恢复,至今仍享誉全球。</p><p class="ql-block"> 1291年威尼斯共和国将大多的玻璃作坊迁至泄湖第二大岛穆拉诺岛,一为便于管理,二为便于保密(玻璃配方一度是国家机密),禁止工匠离岛。鼎盛时期岛上有成百上千个玻璃作坊,现存40余座传统作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街角的圣母像也是玻璃制。</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一座玻璃作坊。</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布拉诺岛,泄湖中一个小岛,因其岛上五彩缤纷的建筑外墙而成为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布拉诺岛俗称彩虹岛,说是因渔民打鱼归来,海上雾气浓厚,为了能快速找到自家,将各家房屋涂成不同色彩。为了整个小岛色彩协调,各家是不能随意粉刷外墙的,哪怕就是翻新重刷也得报批。</p> <p class="ql-block">  五颜六色,看个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