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创作者:石瑞超</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从新疆、西藏自驾回湖南,经过甘肃省南部,常常为沿途的美景所痴迷,思想上一直有个想法,希望来一次纯粹的甘南行以慰内心的感动。只可惜,这些年忙着去玩川西等地,甘南行因此耽误而搁浅,一直没有成行。</p><p class="ql-block"> 甘南,地理上当然是指甘肃的南部,但网络上常被念及的甘南,一般指的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为“甘南州”,是甘肃省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下辖一个县级市合作市和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夏河县、玛曲县、碌曲县七个县,州府所在地在合作市。该州东与本省定西市、陇南市毗邻,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相连,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接壤,北靠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总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最高海拔4,920米,最低海拔1,172米,平均海拔2960米,境内草原广阔,平均气温1.7℃,无霜期短,日照时间长,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既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也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赞之为“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族现代化的跳板”。</span></p><p class="ql-block"> 甘南州为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美国最具权威的旅游杂志《视野》、《探险》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称之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世界华人联合会评之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进入7月份以来,各单位陆续启动年休假模式,家里正在装修,我一时离走不得,只好错失了几次与朋友们云游的机会。8月13日,闻知吉首的同事唐杰欲往甘南旅行,乘着有空,便向他问了攻略,于是,在群里发了帖子。群友雁归来、芒果、武陵熋、品味一下子就报了名,在保靖的瓶子哥,也要带着内挂芝芝报名,就这样,活动成行。7个人相约15日下午出发,走向甘南,计划于当日下午赶到成都西北方向的什地镇露营,准备北上借道松藩进入甘南地区。</p><p class="ql-block"> 成都周边的村镇在村旁都建有文化公园似的公共场所供村民闲余之时进行各种业余文体活动,设施较为齐全,不仅建有各类球场、卫生间、休息室、跳舞广场等,而且还修有长条型的仿古长廊,这正是我们露营的最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 下午7时多我们正晚餐的时候,突然就是一阵暴风雨,像给我们下马威似的,猛烈而恶劣,吹得己搭起的帐篷东倒西歪像快要被刮走的样子。我们见状只好放下饭碗去护帐篷,或躺进帐篷里增重,以免帐篷被风吹走。然而,暴风雨狰狞而无序,十分反常,不时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循环肆意妄为,不仅吹得帐篷“刮、刮”作响充满恐怖,而且是哪怕有人躺在帐篷里增重,也被吹得翻来覆去不停颠簸,把里面的人个个淋得似落汤鸡一样狼狈而险家环生,这是我们所有人平生第一次遇到的气象,即便是大家努力地想保护好一切,都是枉然。</p><p class="ql-block"> 雨一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还夹杂着吓人的闪电雷鸣。怕时间久了会有人出现失温等风险,我便决定让大家放下眼前的一切努力,赶紧上车去找酒店住宿,以人的安全为第一要务,保人为上,那一地的狼籍,明天是否还能找到收拾,我们己经顾不上那么多了。</p><p class="ql-block"> 上天还是有好生之德的,第二天赶到广场,那些个装备虽七零八落,倒还都在。朝阳布满天际,仿佛昨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秋老虎的威风依旧,我们赶紧乘着高热的气温晾晒好收拾起的装备。田间地头,到处是刮倒的大树、电杆等,镇里也正组织村民自救。有村民告诉我们,这是几十年来未遇的大暴风雨。许多人一时茫然,不敢妄语遇上的这个异常天气是不幸还是有幸。但于我而言,虽然已进入老大不小的年龄,这一际遇,依然是我成长的经历。只想,乘着勇气还在,这暴风雨可以来得更猛烈一些让我憾天摇地乘风破浪。</p><p class="ql-block"> 甘南旅行,景点众多,以十天为一个周期的话,能够让人呆上两天以上的地方,莫过于扎尕那了。</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之意,位于甘南州迭部县西北的益哇乡最上部,离<span style="font-size:18px;">县城约30公里左右,其名称来源大概与村寨后的山峰有关,因为,那一片山就叫扎尕那山。这里,在民国以前属于卓尼县杨土司的四十八个旗(藏语称为玛日)之一,居民</span>以藏族人口为主,<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祖为吐蕃第三十二朝顺赞干布。</span></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山,山势奇峻、景色优美,地形既似高耸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又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俗有“阎王殿”之称,宛如世外桃园。</p><p class="ql-block"> 80多年前,著名的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考察扎尕那时,誉之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由此,该村又得名为"甘肃香巴拉"。2012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布了“寻找十大‘非著名山峰’”榜单,扎尕那山是甘肃省唯一榜上有名的,位居第四。2017年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3年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p> <p class="ql-block"> 尽管扎尕那名声斐然,己申报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但是,由于偏远,这里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纯自然的风光让人趋之若鹜,成为近年来户外人最喜欢的胜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入扎尕那,是行程的第四天下午三时左右,中午从著名的郎木寺游玩之后才过去的。这一地区的寺庙众多,带有“寺”的地方,有的不一定是寺庙,而是地名。如郎木寺和与甘南交界的进入黄龙、九寨沟方向的川西北重镇川主寺都是地名。</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的主要玩点有仙女滩、仙女湖、一线天、润吾沟和观日出日落自然景色以及漫步村庄欣赏田园风光等。我们到达的时间,最适合去的景点就是仙女滩。</p><p class="ql-block"> 仙女滩在村口斜对面一侧,有木梯长廊作为游道,景点不仅有森林、草原、湖泊等,而且眼前高挂的山峰、村落是极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宁静的山峦、草场与村庄,就是人间的伊甸园,给人的第一感官犹如有一对男女你追我赶忘情洒脱在林间湖畔的画面,优美而浪漫。从这里可以一直通向仙女湖,一路上,游人如织,阳光之下,满眼艳丽。游客们每上一级台阶便都会争相拍照留影,乐此不惫,心怕景色稍纵即逝。人人贪婪地只想把景色全装进手机里,对身旁的一切皆熟视无睹而忘我。</p><p class="ql-block"> 对面的村寨,只见几座灰白色岩石的山峰环抱之下,叠加式的藏族村落星落棋布地散落在扎尕那山宽广的怀抱里,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建,连绵于半坡之上,处处宛若雪峰下的高原田园,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村由业日、代巴、达日、东哇4个自然寨组成,国道248穿村而过。业日寨和达日寨居于全村中部,东哇寨位于游客集散中心的山脚,代巴寨则在海拔3000米的最高处。村里还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叫拉桑寺,与东哇寨一起坐落在石城中央,嘛呢经幡迎风飘扬,为山寨增添了一层神秘、神圣的色彩。游人游乐于这一片云白风清的地方,仿佛置身仙境,轻松欢快,恍若隔世。</p><p class="ql-block"> 游罢仙女滩,乘着兴致,我们又朝润吾沟奔去。这是一条高原高山峡谷,两山坚石耸峙壁立,凌空入云,处处呈现一线天的景色,天似一条沟,白云蓝天如溪。而夹山石门之下清流跌宕,流转不息,瀑声阵阵,犹如虎啸猿啼。游廊如龙,穿梭于幽谷之间,人行于此,一会从狭窄石缝之中峰回路转,一会在跌荡银雨撒落下沐浴,一会迈步森林,一会穿越河谷溪流。沟的尽头灰白色的山峰如雪,耸立在一片绿色森林之上,树木高大挺拔,挂满了绿丝,横倒的大树上灵芝与磨茹点缀其间,钩藤交织,野趣横生,犹如天外。童话中的世界,传说中的仙境,莫过如此。在这独特的风景陪衬之下,沿海拔2000多米高原山路而上2个多小时,居然都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疲惫或高反,那一幅幅优美宛如新鲜的清流和氧气让人无名地生出一股无以言表的悸动和轻松。</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村的村民都很和善,傍晚时分,当我们在业日村村部外的观景台想扎营的时候,咨询了几位揽客入住的本地人,他们都据实解答。尽管商业化程度已经很高,他们并没有积极推销自家的客房。一位中年男子打包票地告诉我,可以进村部旁的停车场去搭帐篷,那里有自来水和卫生间,露营办厨十分方便,要我们尽管去搭,他也看见有人搭过,而观景台,从未见有人搭过帐篷,估计,会有相关人员干涉。</p><p class="ql-block"> 闲聊之中,知道我们有8个人,他便以商量的口气问我要不要住宿,他家正好还剩2间三人间的客房,面积很宽,临窗还有一个1.5米左右的榻台可以睡人,房间也可以观景,并许诺给予最美丽的价格,认为我们入住最合算。为了让我相信,他还用摩托车载我先去探视。看过之后,我十分满意,经与大家沟通后,便决定入住这家在业日村寨子中央的“知尕客栈”。</p><p class="ql-block"> 老板的普通话非常蹩脚,沟通起来,一半听不懂,一半靠猜。他全家有四口人,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小男孩。女性们全然讲不来也听不懂汉语,与之谋面,只能傻傻而友善地微笑着算是交流。小男孩单瘦,机灵聪敏,己上小学六年级了,是全家普通话最好的。见我们在院内办餐,他便凑上前来与我们交流。群友天天出游拿起他家的揽客招牌玩笑地假装拉着他的手要去拉客,他一边推脱一边嚷道:“客满了,客满了”。他家两栋两层的房子,约30个床位,每年都有笔不菲的收入。平时在家,他也会上街去揽客人,今日,确实住满了东西南北的客人,他便闲着无事,四处闲逛。</p><p class="ql-block"> 小男孩热情而友好,第二天,他特意让我尝了他妈妈亲自做的藏饼,并送给我一些作为旅途中的路粮。藏饼无糖,初食无味,两面煎得微黄,像我们家乡烤熟了的糍粑,享过之后有股淡香使人不断生津回味,如果和着茶饮食,应该十分可口。</p><p class="ql-block"> 老板喜欢喝红茶,专门带我去了他家的堂屋观看。藏家的堂屋十分精美,如宫殿一样装饰着一屋的金黄,也十分宽敞,四周墙上有许多叠加的方格,格内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如文物般的金色器具,也供奉着藏家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业日村传统藏式木屋与传统农耕景观交织,顺着山坡可见一大片耕地,这些耕地并不像我们江南的山坡土地修有保坎,全是斜斜的偏坡一片一片地挂在山坡上,油菜花开,一山金黄,一寨清香。我们去的时节,正是收割青棵的时候,藏民们在地边搭起木架子,把收获的青棵搭挂在木架上,让青棵自然风干。地头上的青棵桩在晨曦的云雾里,呈现一片一片的金黄,与山脉、村庄、树木等勾勒着一幅幅天然的画卷,自然就成了摄影者们最难得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办厨的时候,先我们一天到达的群友战勇带来了我们正缺的气罐和一些蔬菜,在这藏家深处、秘境地方,我们喜乐地把他乡当故乡,稀疏的月光与星耀伴着我们欢畅。</p> <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在达日村可俯瞰全村全景的观景台上观赏日出后,顺着游道,我们特意走到山的对面拍摄云雾朝阳下的扎尕那,处处美景让人不停地拍摄,虽然始终觉得拍下的照片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却又舍不得删除。眼前的一切确实难以用一切机械留存,就连喜欢摄影的群友武陵熋也感叹:“这景色是无法用语言形容、无法用任何镜头拍摄的,只能用肉眼静静地把它装入心底。”</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大家就朝“洛克之路”奔去。这路是人们为了纪念洛克80多年前考察发现扎尕那而命名的,从迭部县扎尕那至卓尼县的扎古录镇,共106公里,也有人誉之为“中国最美100公里”。</p><p class="ql-block"> 洛克之路原本是扎古碌至扎尕那的一条古道,也是牧民放牧的通道,现在的洛克之路,和当年洛克走的,已经完全不是同一条路,而是国道248的一段。古道虽己掩埋于丛林与乱石之中再难寻觅,然而,洛克的精神依然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沿途都是在山巅之下盘山穿越上行,白云散落在山之巅上离我们越来越近,海拔也从3000米向4000米进发。</p><p class="ql-block"> 公路时儿婉转仿佛进入神秘的茫野,时儿直通空旷天际,仿佛要迈步去人间天堂。任何一个地方都足以让人久留,任何一个地方却又让人不能久留,因为前方,美景就在召唤,让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从扎尕那景区北门开始,坡陡且常有山石垮塌,导致路非常的烂。垮了就修、修了就垮是这路的常态,根本无法整修成正常的公路,纵然是国道,依然是土路,不仅灰尘满天,而且全是坑坑洼洼的弹坑之路。</p><p class="ql-block"> 无数的颠簸让人的眼睛只能本能地紧盯着前方的路,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心怕稍有不慎会颠下深谷,或突遇落石。即便很想下车观景,一边是公路部门劝导迅速离开防止山塌,一边又为如沙尘暴似的尘土所困。看着一路车辆全都灰头灰脸的,人,也就懒得下车了。群友雁归来去年走过洛克之路,她说,今年的路比去年好多了。</p><p class="ql-block"> 户外盛传的洛克之路,不仅风景美,大概路颠和灰尘也是一绝,所以,很多人都想走又都说难走。</p><p class="ql-block"> 来往的车辆络绎不绝,客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一些人稀稀拉拉地到处拍摄,一些人嘴里塞个氧气瓶,站在公路边上一动不动,眼睛却贼溜似的没看好这边的景,便又窥视另一处风景去了,任由高原旷野之风吹佛着他们一头的乱发,眼睛始终痴迷地盯着前方。</p><p class="ql-block"> 车到扎古录,看到高楼耸立十分繁华的景象,我以为是县城所在地,仔细一看,却是一个镇。这里的高山之间、河流两岸的平地宽阔,农作物茂盛,牛羊成群,仿佛沃野千里,算是塞上江南。</p><p class="ql-block"> 在西北旅行,常常会有不同于江南和常规思维的感受,就像我在拉卜楞寺大门外问路一样,我问当地人夏河县城在哪里,那人告诉我,就在你脚踏的地方。夏河县城确实很小,像我们这边镇的规模,没有什么像样的现代化建筑,以至于让人不敢相信是县城。而扎古录正好相反。</p><p class="ql-block"> 体验差异,探索未知,成长见识,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最初意义。走游扎尕那,那种不一样的感受,确实是“人生必去一次”的难得地方。</p><p class="ql-block"> (海纳百川2025年8月29日于花果山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