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七月十五称中元节,为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与除夕、清明、重阳并称四大祭祖节。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核心内涵为孝亲敬祖与普度孤魂。</b></p><p class="ql-block"><b> 成都七月半孝亲敬祖的形式,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与任何地方不同。</b></p><p class="ql-block"><b> 二十多年前的暑假,我来成都旅游并看望曾经共同在一个连队生活多年的知青。旅馆在五丁桥附近。晚饭后,我在河边散步,那天正好是七月十五,我来到河边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长达数公里的府南河,蜡烛的火光照亮了夜空,香火点点,焚烧的纸钱,烟雾缭绕,弥漫在河边的夜空,这种场面既见不到头,也见不到尾,太壮观了。气氛既庄重又有神秘的感觉,这是我此生第一次见到的场景。我不知道眼前发生了什么。我问了路人,才知道缘由。在我们家乡,给故去的亲人烧纸钱,基本上都是在清明节(也有在冬至和除夕,但为数不多)。河边有很多卖香烛纸钱的小贩,推着放着各种祭品的自行车,兜售产品。成都对传统的东西还是比较重视的,在一代代中得到了传承。祭祀故去的亲人,通过这种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维系着血脉的关系。至于有没有灵魂,故去的亲人能不能享用,这些都无法证实,但是心到神知,对活着人是一种精神寄托。</b></p><p class="ql-block"><b> 可以说成都七月十五祭祀话动场面,规模之大,内容之独特,全世界绝无仅有,可以成为吉尼斯纪录。成都人也真会因地制宜,祭祀时不用烛台、香炉,直接把香烛插在地上,酒菜食物水果也摆放在地方。然后焚烧纸钱和其它用品,口中念念有词,与逝者交流诉说思念之情,汇报人间的事情。态度虔诚,好象和故去的亲人依旧生活在一起。香烛随风忽明忽暗,时而因焚烧而火光亮起,时而火光熄灭,浓烟飘散,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我在成都附近不少地方旅游过,亲眼目睹了农村的老百姓对这个特效日子的重视,早早就准备了祭祀的物品,焚烧的东西种类之多,每家都要烧上几麻袋。有一年七月十五我在雅安上里古镇避暑。那天晚上,古镇上和附近的山上,烧祭祀用品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让人感到睁不开眼,呼吸困难,那一晚不知要烧掉多少东西。</b></p><p class="ql-block"><b> 后来成都城市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府南河道也进行了改建。最近这几年为了治理城市环境,为了确保城市安全,成都市多个部门联合发了通告,小区里和府南河边到处张贴着盖了几十个红戳戳(印章)的通告,禁止在河边和其它地方焚烧祭祀用品,违者教育并罚款两百元。并加强了巡逻,发现违反者,进行制止,并进行处理。延续了多年的府南河边大规模的焚烧纸钱,点燃香烛的场景不见了。</b></p><p class="ql-block"><b> 但是上千年的传统,一下还是无法彻底禁止的,在行人少,没有保安巡逻的静僻的小河边,叉路口,晚上仍旧有人用传统的方式祭祀逝者。</b></p><p class="ql-block"><b> 对于传统的东西,堵是堵不住的,是否可以进行一些人性化的处理。我们老家,原来到了清明节,到处有人在空地上焚烧锡箔和纸钱。后来我们那个小区的物业,进行了宣传,不准随地焚烧纸钱,并准备了不少铁皮桶,借给业主们作焚烧用,用完又归还给物业,这样既尊重了传统,又避免了火警的发生。我觉得这种方式可以借鉴。</b></p><p class="ql-block"><b> 七月十五是个特殊的日子,是“鬼”节。是个有着寄托对逝者情感的内容,并且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在中国千年的传统中,往往用隆重的表现来反应出对内容的重视,形式是内容的重要载体,忽视了形式,久而久之内容也被忽略,从而会导致传统的消失。祭祖孝亲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之一,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而选择正确的形式,而延续传统。</b></p><p class="ql-block"><b> 去年我在三江避暑,七月十五临近时,到处都张贴着禁止焚烧纸钱、香烛的布告,防火车辆也经常巡逻。但是到了七月十五的晚上,非常多的来此避暑的成都人,还是在山脚下,小河边尤其在镇边的河旁的空地上到处插滿了香烛,一堆焚烧的火光浓烟随处可见。也没见到当地的管理人员来干涉。可能当地人知道那天意味着什么,再说七月的三江秋雨绵绵,不可能发生什么火情。作为地方职责,管还是要管,但怎么管,怎么拉动经济,具体处理时可以灵活对待。那块空地现已被康养中心征用,再过几天又要七月半了,看看成都人还会在哪里出新招,拭目以待。</b></p><p class="ql-block"><b> 在我国传统的节日中,很多在主流媒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包括清明节,国家都定为了法定假日。这说明国家也重视民族传统。但是关于七月十五这样重要的日子,主流媒体不仅没有给它一个定位,更别说组织什么活动,因为它是“鬼节”,但是由于民间老百姓祭祀祖先,孝敬祖先,以民间的各种纪念方,使这个节日传承至今,使之成为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文化。</b></p><p class="ql-block"><b> 成都老百姓原来的祭祀方式,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他们的这种执著的传承精神,值得受到尊敬,原来的“七月十五”场景现在已经消失,但是那份情感一定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将会在这座城市的变化中,以更加合适的形式,展现出来。</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2025.8.29.农历七月初七</b></p><p class="ql-block"><b> 于汶川县三江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