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月金秋,我与同学踏上了前往西昌的旅程,这是一场融合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旅行。西昌,这座位于四川西南的古城,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壮丽的山川风光,成为我们秋日远足的理想目的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昌是四川凉山州的首府,有高铁通往成都,公路欠发达,准备3.4年时间修建高速公路,到时交通就方便很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西昌平原位于川滇结合部,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总人口80余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5万人。西昌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实验区。</p><p class="ql-block">这里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风情古老淳朴,既是四川省“攀西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地区,又是四川省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既享有“月城”、“小春城”之美誉,又为四川省优质稻米、茧、丝、果、花卉、蔬菜、肉食生产基地和中国洋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既有高科技卫星发射基地,又有邛海、螺髻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融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川南胜景”泸山等自然景观。此外,全市水电充裕、交通便捷,尤其是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络在这里四通八达、优质可靠,为在当地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p><p class="ql-block">西昌是国务院批准的开放城市和旅游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称“川南胜景”的泸山矗立于邛海南岸,主峰2377.5米,山上有茂密的云南松,并有保存完好的黄杉、汉柏、唐柏等珍稀古木;林间掩隐着汉、唐、明、清代依山建造的隐溪寺等十余座古刹、殿宇;山麓有全国罕见的地震碑林及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境内著名的景观,还有城内南诏景庄王修建的古白塔,纪念红军长征彝海结盟的塑像和取材于彝族民间故事的大型钢铸——月亮的女儿。此外,境内还有奇峰突兀、瀑布高挂、原始森林浓荫蔽日、古冰川遗迹保存完好的螺髻山风光以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黄联土林。</p><p class="ql-block">西昌月亮之美主要美在自然。西昌地处安宁河平原,面积仅次于成都平原,有四川第二大平原的美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17℃,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0℃左右,而7、8月的平均温度却不过24或25℃而已,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更重要的是,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9月为雨季,且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西昌地处川西高原,海拔较高,加上山林和邛海对大气层的过滤,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高,污染小,雾日极少,能见度极好。每个初到西昌的人往往都惊讶于头顶的那片蓝天为何能像刚刚清洗过一样纤尘不染。据说在西昌能够在月光下看书、读报,并且每年有300多个夜晚都能看到皎洁的明月。杨升庵贬守保山,多次游历邛海,并见证了西昌城头那轮比故乡成都更圆的月亮。也正是由于这个得天独厚的气象地理条件,西昌成为中国最理想的卫星发射基地。随着一颗颗卫星飞向太空,西昌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城,因此成为著名的航天城而渐渐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当夜幕渐渐降临,一轮硕大的明月便会挂在高高的夜空,洒下万顷银辉。全国各地虽然都能看到月亮,共同沐浴银色的清辉,但惟有西昌的月更大、更圆、更明亮,如水洗玉盘,从而更富有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走进了西昌古城,穿过“建昌古城”牌坊,仿佛步入了时光的长廊。古镇街道两旁是白墙黑瓦的传统建筑,飞檐翘角间流露出岁月的沉静。木制门框上绘有传统图案,色彩虽已斑驳,却依旧透露出浓厚的民族风情。我们沿着石板路缓步前行,不时驻足欣赏街边的雕花窗棂与古朴门楼,仿佛能听见往昔商旅的马蹄声回荡在街巷之间。</p> <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又名西昌古城,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市府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已有600多年历史。 </p><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在明代时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长,占地面积144公顷。古城文物分布多达2400余处,古遗址、古墓群古石刻、岩画、古建筑遍及西昌市 [3]。现存面积约130公顷,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其南称南街,其西为仓街,其东为府街,四条街道呈“十”字形交叉而建 。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清侍郎查俭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黄炎培等都曾在建昌古城留下墨迹。2021年,西昌全面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整体性推进建昌古城复原建造。 ]建昌古城承载了一代代西昌人的记忆,是西昌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西昌市民们的生活家园。 建昌古城位于西昌市区西北部,建在唐嶲州城西北角上。北与北山相结,西临西河,东有东河,东南为开阔平坝。与邛海相距5千米。北墙和西墙完全重合在唐嶲州城墙上,其走向与唐嶲州城相同。东南角因遭历代东河水溢之灾,几经培修,其边角略成弧形。故有人把建昌城形容为以把展开的折扇。建昌古城在明代时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占地面积144公顷。现存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该城以条石垫底再砌以青砖。城墙底部最厚处达20米,高11米。有四门,北为建平、南为大通,东为安定 、西为宁远,且南北、东西相互对称。今除宁远门早年被毁外,其余三门尚存。城门年款为:“洪武贰拾年四月吉日立。”城墙上的纪年砖有万历、大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p> <p class="ql-block">西昌平原位于川滇结合部,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总人口80余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5万人。西昌市是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实验区。</p><p class="ql-block">这里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风情古老淳朴,既是四川省“攀西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地区,又是四川省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既享有“月城”、“小春城”之美誉,又为四川省优质稻米、茧、丝、果、花卉、蔬菜、肉食生产基地和中国洋葱之乡、中国花木之乡;既有高科技卫星发射基地,又有邛海、螺髻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融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川南胜景”泸山等自然景观。此外,全市水电充裕、交通便捷,尤其是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络在这里四通八达、优质可靠,为在当地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p><p class="ql-block">西昌是国务院批准的开放城市和旅游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称“川南胜景”的泸山矗立于邛海南岸,主峰2377.5米,山上有茂密的云南松,并有保存完好的黄杉、汉柏、唐柏等珍稀古木;林间掩隐着汉、唐、明、清代依山建造的隐溪寺等十余座古刹、殿宇;山麓有全国罕见的地震碑林及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境内著名的景观,还有城内南诏景庄王修建的古白塔,纪念红军长征彝海结盟的塑像和取材于彝族民间故事的大型钢铸——月亮的女儿。此外,境内还有奇峰突兀、瀑布高挂、原始森林浓荫蔽日、古冰川遗迹保存完好的螺髻山风光以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黄联土林。</p><p class="ql-block">西昌月亮之美主要美在自然。西昌地处安宁河平原,面积仅次于成都平原,有四川第二大平原的美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17℃,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0℃左右,而7、8月的平均温度却不过24或25℃而已,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更重要的是,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9月为雨季,且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西昌地处川西高原,海拔较高,加上山林和邛海对大气层的过滤,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高,污染小,雾日极少,能见度极好。每个初到西昌的人往往都惊讶于头顶的那片蓝天为何能像刚刚清洗过一样纤尘不染。据说在西昌能够在月光下看书、读报,并且每年有300多个夜晚都能看到皎洁的明月。杨升庵贬守保山,多次游历邛海,并见证了西昌城头那轮比故乡成都更圆的月亮。也正是由于这个得天独厚的气象地理条件,西昌成为中国最理想的卫星发射基地。随着一颗颗卫星飞向太空,西昌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城,因此成为著名的航天城而渐渐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当夜幕渐渐降临,一轮硕大的明月便会挂在高高的夜空,洒下万顷银辉。全国各地虽然都能看到月亮,共同沐浴银色的清辉,但惟有西昌的月更大、更圆、更明亮,如水洗玉盘,从而更富有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穿着彝族服装的当地人。</p> <p class="ql-block">城楼之上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央的城楼</p> <p class="ql-block">城楼四面都有不同的人物画像。</p> <p class="ql-block">西昌古城边还有一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古城南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旅途中,湖光山色也令人难忘。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山影,我们在栈道上漫步,感受自然的静谧与灵动。偶遇湖边游客,或驻足拍照,或静坐观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令人感动。</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彝族博物馆,在这里深入了解了彝族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俗。馆内陈列着许多精美的文物,如彩绘鸟型酒盏、金饰耳环、雕花马鞍等,每一件都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与审美。特别是一件金色球形文物,表面雕刻繁复,工艺精湛,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彝族漆器</p> <p class="ql-block">耳环</p> <p class="ql-block">西昌火把广场</p> <p class="ql-block">西昌火把广场中央有个舞台,晚上彝族演员在那里表演歌舞,有唱歌,舞蹈和口弦表演。可能是每天晚上都表演,观众很少。</p><p class="ql-block">彝族人平常都是穿汉服,只有在火把节和彝族新年才穿上他们的民族服装,绚丽多彩。</p> <p class="ql-block">独唱演员</p> <p class="ql-block">西昌火把广场</p> <p class="ql-block">西昌火把广场</p> <p class="ql-block">西昌邛海公园</p> <p class="ql-block">邛海湿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次西昌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城的风貌、彝族的文化,也让我们在螺髻山的怀抱中,感受了自然的壮美与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螺髻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程的高潮是登临螺髻山。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传说因山形似女子发髻而得名。山脚下,一座高大的金属雕塑迎风而立,雕塑中的女子仿佛在翩然起舞,象征着山灵的守护。我们沿山而行,沿途溪流潺潺,林木葱茏,云雾缭绕,山间空气清新宜人。登上高处,远眺层峦叠嶂,云海翻腾,令人顿觉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螺髻山入口</p> <p class="ql-block">缆车登临螺髻山山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远眺螺髻山</p> <p class="ql-block">螺髻山上布满杜鹃树,如果到了5月份,杜鹃花盛开一定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黑龙潭:彝语称蜀伙阿诺,意为黑龙栖息的天池,是螺髻山最大的冰川湖泊,位于螺髻山主脊东侧清水沟槽谷和珍珠湖围谷之间,海拔高程3650米,湖面面积达450亩,深水区达到8米。 </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缆车终点开始上山,那里海拔已有3000多米,缓步走到黑龙潭,那里寒风刺骨,感觉非常冷,湖水湛蓝,阳光打在湖底的礁石上,呈现炫丽的橙色,十分好看。</p> <p class="ql-block">阳光之下的湖面,五光十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绕湖一周,欣赏黑龙潭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螺髻山的路标不太清晰,人烟稀少,而且海拔高,走了一半折返。</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幸好留了司机的电话,让他来接我们,回到螺髻山镇。</p> <p class="ql-block">黄联土林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南30 km的黄联关镇,距四川省西昌市城区30余公里,在安宁河左岸的谷坡地带。土林简介土林分布面积约l.3 km2,海拔约1500m,气势宏大,造型各异,有的酷似远古城堡,有的又如茫茫森林,有的似倚天长剑,有的如奔马仰天长啸,有的如熊猫憨态可掬,有的如群猴攀援嬉戏,有的如狮虎据力相争,整个土林景区风光秀丽。黄联关镇因山坡上黄连树多而得名。土林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内外动力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我们问门口工作人员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得知1、2个小时就可以参观完毕,我们顺着石栏杆走,边走边拍,景致一般,与元谋土林相比,只能算是小弟弟。走到一处,竟然是断头路,只好往回走到三岔路口,往另一个方向走,后来才遇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黄联土林一共有3条沟,我们走到断头路的是第一条沟,我们正在第二条沟,从右边经过那个亭,便是第二条沟的背后,第三条沟。左转是一座寺庙,我们谢谢那位工作人员,免得我们多走冤枉路。2、3条沟的土林比较雄壮,形态也比较好看,我们在那里拍了合影,效果不错。拍完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出了土林,原本想去火车站乘坐绿皮火车去西昌,体验一下凉山州的绿皮火车。奈何没有公交车去火车站,只能作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