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前夕,特编辑抗战之路-晴隆二十四拐专辑,作为对这段艰苦卓绝岁月的纪念。</b></p> <p class="ql-block">🔽抗战之路-晴隆二十回拐远景图。</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抗战史上,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早已声名远播,人们以为二十四拐是在滇缅公路或中印公路上,遍寻而无果,直到2002年才确认<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十四拐位于贵州晴隆县,是滇黔公路和川</span>黔公路中连接昆明和贵阳、然后通往陪都重庆和大后方以及湘鄂桂等广大抗日前线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晴隆二十四道拐是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南的盘山公路,明清时期为"鸦关"古驿道,9·18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云贵大后方的重要性。为打通昆明至贵州的滇黔线,1935年开始改建"鸦关”古驿道,1936年黔滇公路通车后成为运输抗战物资的战略要道。1954年在滇缅滇黔公路基础上改建G320新线后,晴隆二十四拐降为辅助道路,之后又作为抗战遗址保护,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晴朗二十四拐景区入口位于G320旁,第一拐和第二十四拐上面各设有一个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用花境组成的"抗战生命线”图案。</p> <p class="ql-block">🔽第一拐前的纪念标志。1955年,原滇缅铁路和黔缅公路升级改造为320国道,在“二十四道拐”上下两端,新开6公里的大环线,此后“二十四道拐”退出b320干线,抗战时期修建的档土墙和砂石路面得以完整保存,成为抗战公路最有代表性的路段。</p> <p class="ql-block">🔽第1拐上留影。我们是先下后上,途中抓拍照片。现按编号从小到大的习惯序列展现二十四拐公路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第1拐上看与G320。此国道即沪瑞线,起自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终至云南瑞丽市姐告口岸,全程3695公里,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六省市。抗战时期修建的滇缅公路、滇黔公路大部分路段都纳入进这条东西干线公路中。</p> <p class="ql-block">🔽晴隆二十四拐作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和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只能乘景区特有的摆渡车,一上一下或一下一上体验和观景,其他车辆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拐公路作为青年步道,可以步行入内。</p> <p class="ql-block">🔽第2拐标志。第二拐和第三拐靠近山脚,在全景图中被前山和树木遮掩。</p> <p class="ql-block">🔽在第二拐上看向公路对面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第2-3拐之间路比较平坦直长,两旁林木遮天蔽日,安全性和舒适性俱佳。景区在这里摆放着仿造当年的车模,供游客下车进行沉浸式体验。</p> <p class="ql-block">🔽为中国人民全面抗战胜利而欢呼!也为不远千里亲临著名的国家级抗战纪念地现场而高兴。</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已近93岁高龄,经历过八年抗战岁月,坚持要踏进摩托车,摆出胜利的姿态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母亲出生于湖南长沙,抗战时期曾随父母亲数次离开长沙去乡下避难,对颠沛流离的生活有深刻印象。她16岁的长兄随湖南银行撤至晨溪、常德一带,还参加过黄埔军校第二或第三分校的短期培训,之后仍回银行工作。抗战期间亲身经历过日军攻占长沙带来的苦难,体验二十四拐公路,使她对抗战岁月的缅怀之情落到了实处。</b></p><p class="ql-block">注:1938年3-4月,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武汉分校)撤至湖南邵阳,后到武宁。第三分校(长沙分校)撤至泸溪县。</p> <p class="ql-block">🔽第3-4拐是段比较长的弧形上坡路,转弯处设有岗亭、路障。</p> <p class="ql-block">🔽第3-4拐:仿照当年设置一组岗亭、路卡障、碉堡掩体,增加历史氛围感。</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拐公路作为盟军抗战物资运输要道,实行军事管制,以维护秩序防止破坏。当时日军经常来空袭。</p> <p class="ql-block">🔽从第4拐开始,公路呈连续的S状披路,每拐转弯处比较处坡度较大。</p> <p class="ql-block">🔽第5拐</p> <p class="ql-block">🔽第6拐。二十四道拐全程4公里,非辅装路面,摆渡车行驶起来很颠簸。</p> <p class="ql-block">第6拐</p> <p class="ql-block">🔽第7拐</p> <p class="ql-block">🔽第7拐路边竖立的标志显示晴隆二十四拐公路通往之目的地,也表明它是连接中国内地与滇缅公路的关键节点。</p> <p class="ql-block">🔽第8拐</p> <p class="ql-block">🔽第8-9拐</p> <p class="ql-block">🔽第9拐。每经过奇数拐时都可见对面山峰上的纪念馆建筑。</p> <p class="ql-block">🔽第9拐。自1926年起,贵州历任省主席都想修建联接周边川、黔、湘、桂四省的干线公路,但因缺乏经费,工程时常停顿。1935年国民政府下令云南和贵州两省各自负责,于1936年3月打通了黔滇公路。但当时完工的二十四拐公路还不像如今看到的有6米宽车道,由于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壁,晴天扬尘雨天湿滑,机动车难以通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42侵华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盟军决定修建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起,并由美军工兵部队负责设计施工。为满足每月运输1.5万吨物资的需要,盟军要求中国政府同时改善云南沾益到贵州都匀之间的公路,其中晴隆二十四道拐工程难度最大,因此派出美军工兵营负责规划、勘测、设计,对原有道路进行扩宽取直,将第9、11、13、15拐的半径加大。在当地民众参与下,经改建后的二十四道拐路面有效宽度达到6米,达到盟军运输车辆通行标准,这才接近现在看到的公路实景。</b></p> <p class="ql-block">🔽第9拐路边的整面山体都被美军1880工兵营用五面砖和美国运来的水泥筑起的档土墙封闭,以防滑坡落石。这些坚固的档土墙工程有几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p> <p class="ql-block">🔽第8-9拐处的档土墙,所用的五面砖必须将五个面都修整齐后才能使用,比较费工。</p> <p class="ql-block">🔽第10拐</p> <p class="ql-block">🔽第11拐</p> <p class="ql-block">🔽第12拐</p> <p class="ql-block">🔽第13拐下行</p> <p class="ql-block">🔽第13拐上行</p> <p class="ql-block">🔽第14拐</p> <p class="ql-block">🔽第15拐</p> <p class="ql-block">🔽第16拐</p> <p class="ql-block">🔽第17拐</p> <p class="ql-block">第17-18拐</p> <p class="ql-block">🔽第18拐。这里也有美军工兵修建的档土墙工程遗迹。</p> <p class="ql-block">🔽第18-19拐</p> <p class="ql-block">🔽第19拐。路旁空地被用作打谷晒谷场。</p> <p class="ql-block">🔽在路边忙活的当地农民</p> <p class="ql-block">🔽S形大弯套S形小弯</p> <p class="ql-block">🔽第20拐</p> <p class="ql-block">🔽笫21拐</p> <p class="ql-block">🔽第22拐</p> <p class="ql-block">🔽第23拐</p> <p class="ql-block">🔽第23拐。抗战中后期,平均每天有3千多辆运输车经过晴隆二十回拐,总计运输量45万吨。进来的多为武器弹药和油料,交换出去的是中国特产。</p> <p class="ql-block">🔽第23-24拐之间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第24拐</p> <p class="ql-block">🔽第24拐终点。这座塑像可能是为纪念工程程师邹岳生而立。邹岳生1924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科,<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5年主持晴隆二十四道拐的堪探设计工作,并配合西南公路局局长周养甫完成施工。之后成为</span>民国时期公路、铁路及军用机场方面的设计专家。</p> 〰️〰️〰️ <p class="ql-block">🔽晴隆二十四拐景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由晴隆二十四拐公路实体和纪念园区组成,分布在相对的两个山头。</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区建在高耸的山峰上,与二十四拐公路遥相对应,互为映衬。</p> <p class="ql-block">🔽在G320上仰望山顶纪念园区</p> <p class="ql-block">🔽乘景区摆渡车来到记念园区,在这边山头可望见二十四道拐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抗战之路-晴隆二十回拐远景图。</p> <p class="ql-block">🔽红旗猎猎,迎风飘扬,象征着胜利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美军士兵与当地老者亲切交流的塑像,极为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景象。盟军官兵怀着打败法西斯的信念,为支援中国抗战来到偏僻的小山镇,与当地居民结下深厚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晴隆二十四拐公路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经常有团队来此进行团建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晴隆二十四道拐纪念馆以丰富详实的史料介绍了这段公路的历史,修建成为中国抗战生命线和运输大动脉的背景与过程,以及包括中国远征军在内的盟军官兵、南侨机工、晴隆当地民众为中国抗战最得最后胜利所作的牺牲与贡献。</b></p> <p class="ql-block">🔽遭日军突袭后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1941年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展到全球规模。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中国战区成立,蒋介石任中国战区统帅,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东方反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p> <p class="ql-block">🔽美国四星上将约瑟夫·沃伦·史迪威:1942年3月抵达重庆,身兼中国战区任参谋长,并兼任中缅印战区美国部队最高司令官、美国总统驻华军事代表、美国租借法案监督数职。在华期间他按照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布置,以打通滇缅公路,提高美国对中国政府援助的效果,帮助改进中国军队的战斗效能为使命,主导修建中印公路(也称史迪威公路)。他还被蒋介石委派为援缅远征军总司令,率领中国第五、第六军赴缅作战。是位对中国抗战作出重要贡献的盟军将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中印公路全长1730千米,其中利多至畹町段长770千米,路线经过印度东北部和缅甸北部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由美军工程兵部队配属中国军队两个独立工兵团,并在当地民工协助下构筑。昆明至畹町段长960千米,路线基本上循沿原来的滇缅公路,由中国战时运输管理局滇缅公路工务局组织改建和抢修,美军派出工程兵筑路机械部队配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45年1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取得缅北滇西反攻战役的胜利,同日中印公路全线通车,至抗战胜利时止,共运送物资5万余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在中印公路通车的同时,滇缅公路也恢复通车。</b></p> <p class="ql-block">🔽美军工兵与中国民工合作,共同修建抗战公路。</p> <p class="ql-block">🔽背着年幼的孩子参与修路的当地妇女。当时晴隆县征用了3千多名民工,其中有不少妇孺。民工们自带干粮和简陋的工具,在工地上风餐露宿,艰苦劳作,支撑他们的唯有对抗战胜利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美军工兵营官兵与参与筑路的中国民工聚会。为修建和改造晴隆二十四拐公路,晴隆县举全县之力及周边县市</p> <p class="ql-block">🔽“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以下简称南侨机工),是1939年由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发起组建的海外支援抗战华人群体,成员包括3200余名成员分9批回国,以滇缅公路为运输主线,承担抗战期间国际援华物资运输任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艰苦,以及国民政府官员的腐败,导致南侨机工收入低待遇差,有时还要受地方恶势力欺凌敲诈,很多人还需要海外亲友接济。到1942年滇缅公路被侵华日军切断前,已有千余名南侨机工因战火、疾病、事故殉国,平均每公里路程牺牲一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外援助中断,加上滇缅公路运输中断运输队解散,国民政府无力安置,导致部分南洋机工穷困潦倒。另有250名南侨机工应盟军之聘去印度机场从事运输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89年云南省政府在昆明西山修建了“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以表彰和纪念南侨机工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b></p> <p class="ql-block">🔽在3200多名回国参加抗战运输的南侨机工中,仅有4位女性,年仅25岁的白雪娇是其中之一。抗战胜利后,约有1千名南侨机工复员返回南洋,其余部分留在国内。2022年10月29日,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在重庆永川去世,享年96岁。</p> <p class="ql-block">🔽运输物资的中国士兵</p> <p class="ql-block">🔽众多运输车辆在晴隆进行休整或修理</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在列队整训</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在艰苦条件下行军</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远征中的少年兵</p> <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的美制卡车模型</p> <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美式装备模拟体验营</p> <p class="ql-block"><b> 中国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9.18事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中国坚持抗战14年,拖住日本陆军70%的兵力,极大减轻了苏联的后患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阻止了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亚的企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非常重大,不仅终结了百年来对抗外来列强屡战屡败的屈辱史,还重新收确立了主权国家的地位,赢得了联合国五常席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祝浏览愉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