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引泉——北坝村的传说

餘慶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引 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乡县城北的北坝村(现为北坝社区),村口那眼老泉眼的水甜得很,淌了百十年都没断过。老人们总爱指着泉边那尊石像念叨:“这水是石娃后生拿命换来的。”石像瞧着是个年轻后生的模样,双手贴在石壁上,脚边刻着“取水莫贪,心怀感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讲这泉的来历,得从百年前那场烤得地裂的大旱说起——那会儿是只白鹿引着石娃找到了泉眼,可后来贪念坏了事,最终还是石娃用身子护着,才让这水一直润着北坝村。</p><p class="ql-block"><br></p> 西乡县城北的北坝村,村口老泉眼涌了百十年,水甜得能润到心里——老人们蹲在泉边洗衣时总说,这水是“活泉”,能治蔫苗,能解乏,根上是石娃后生拿命换来的。<div><br></div><div>泉眼旁立着尊石像,眉眼瞧着还带点年轻后生的俊气,石像脚边刻着字:“取水莫贪,心怀感恩。”要讲这泉的来历,得从百年前那场大旱说起。</div> <b><font color="#167efb">一、旱年寻水,白鹿指路</font></b> 那年陕南大旱,天像被火烤着,田裂得能塞下拳头,井里早见了底。 北坝村人每天翻两座山去山涧挑水,浑水都得按瓢分,石娃看在眼里急得慌——这后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爹娘走得早,乡亲们凑着把他拉扯大。 他扛着镢头上山找水,踏遍了周围山头,找了四十九天,脚磨出了血泡,还是没见着半点水影。 第四十九天黄昏,石娃累得瘫在山崖上,忽见只白鹿从林里跑出来,通身雪白,鹿角亮得发柔光,就是前腿淌着血。 石娃顾不上累,撕下衣襟给鹿包扎。白鹿竟用头蹭了蹭他的手,开口说话了:“你是找水吧?跟我来。” 白鹿引着他进了处荒谷,谷里连草都枯着,就一面光溜溜的石壁。“明日正午,太阳照这块青石时,带九十九个乡亲来撞石壁,水就出来了。” 白鹿用角碰了碰石壁,“记着,取水别贪心,要谢天恩。”说完化作道白光没了影。 <b><font color="#167efb">二、贪财毁泉,石娃舍身</font></b><br> 第二天正午,石娃真带了九十九个乡亲来。众人喊着号子一撞,石壁“轰隆”裂了道缝,清泉“咕嘟”涌出来,甜得人直眯眼!乡亲们跪在地头哭,说这是白鹿仙救了命。 可村里赵老财眼红了——他家里有几亩好田,见泉眼旺,夜里带家丁偷偷去凿石壁,想把水引去自家地里。 一镢头下去,泉眼“唰”地缩了半,水流细得像线。赵老财急了,竟让家丁用炸药炸! “轰隆”一声响,泉眼没变大,反倒彻底干了。炸飞的石块里,飞出只白鹿虚影,悲鸣一声化光点散了。赵老财和家丁被落石砸得头破血流,连滚带爬逃了。 乡亲们见泉干了,蹲在石壁前哭。石娃更急,又上山找白鹿,找了整宿没找着。 夜里他梦见白鹿来了,叹着气说:“泉眼心伤了,要它再流水,得有纯净心的人守着——只是守的人会化成石像,永世不动。” 石娃没犹豫:“只要能换泉水,我守!”白鹿劝:“成了石像,就看尽年月,再不能跟乡亲说话了。”石娃梗着脖子:“我的命是乡亲给的,该还!” <b><font color="#167efb">三、石像护泉,恩传百年</font></b> 第三天黎明,石娃独自站在泉眼边,双手贴在石壁上。太阳刚出山时,他的指尖开始发僵,石头纹从手上爬上来,慢慢裹了全身。 等乡亲们寻来,石娃已化成了石像,眉眼安详,就像还在笑,脚边刻着“取水莫贪,心怀感恩”。 就在石像成的那一刻,泉眼“咕嘟”又涌了水,比先前还旺,清得能照见水底的石子。赵老财看着石像,红了眼眶,变卖了半家产救济乡亲,往后见谁都念叨“贪心要不得”。 乡亲们在泉边盖了白鹿祠,把石娃的石像也供在里头。如今泉眼还在涌水,浇得北坝村的田一年比一年肥。 娃子们围着石像跑,老人就拉着他们的手说:“这水是石娃哥拿命换的,取水时少舀半瓢,别让他在石像里看着心焦。” 风过泉眼时,水声“叮咚”响,像石娃在应。北坝村的人都懂:石像立在泉边,是要记着两件事 ——一是有人肯为旁人舍命,二是再好的东西,贪了就没了。这泉流了多少年,这理就传了多少年,比石像上的纹路还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结束语</font></b></div><br>如今北坝村的泉眼还在涌水,清凌凌的能照见云影,浇得田埂上的稻子黄澄澄的。泉边的石像被风吹雨打,倒更显精神,娃子们路过总爱摸一摸石像的手,老人就会凑过来讲:“轻着点,这是石娃哥,他还在护着咱的水呢。”<br><br>赵老财后来常蹲在泉边发呆,临终前还嘱咐儿孙:“取水少舀半瓢,别学我当年糊涂。”白鹿祠的香火没断过,有人说晨雾浓时,能瞅见白鹿的影子在泉上绕,也有人说石像的眼角似有泪光——其实那是泉水分明,映着人心呢。<br><br>风过泉眼“叮咚”响,像在说石娃没走远。北坝村的人都记着:这水甜,是因为有人把心掏出来护着;这日子稳,是因为记着“莫贪”二字。这泉流多久,石娃的好就传多久,比石像立得还久长。<p></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