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落话七夕

涧河水韵

<p class="ql-block">  昨夜的雨在窗台上敲了整夜,今晨推窗时,湿润的风裹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我沿着公园的步道散步,不知不觉走到廊亭边那几株梧桐树下。墨绿色的树皮如古画般镌刻着岁月纹路,叶片上还缀着未干的水珠,在晨光中泛着细碎的银芒。忽然想起,今日正是七月初七,那个藏着千年浪漫传说的七夕佳节。</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住在豫西黄河南岸的小山村里,每逢七夕,老人们总会看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有意无意地絮絮叨叨:"这雨是牛郎织女的眼泪呢。" 那时的我总踮着脚数檐角滴落的水珠,看它们在青石上砸出小小的圆斑,心里满是对传说的好奇。老人们还会细细讲起七夕的来历 —— 相传古代有个叫牛郎的孤儿,依靠一头老牛生活,老牛感念他的善良,指引他与下凡的织女相遇。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擅长织就五彩云霞,两人相爱后结为夫妻,生下一双儿女,日子过得比天上还要自在。可天帝得知后震怒,派王母娘娘将织女押回天庭。牛郎急得抱着孩子追上天,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却猛地摘下发簪,在天上轻轻一划,一道银亮的天河骤然出现,将牛郎与织女隔在两岸。牛郎只能抱着孩子在河这边哭喊,织女在河那边垂泪,天帝见此情景,才勉强准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由天下的喜鹊搭成桥相会。</p> <p class="ql-block">  也正因这传说,大人们总说,七夕这天的鸟儿都飞到天上去搭鹊桥了,连最聒噪的麻雀都不见踪影。我曾偷偷抬着头望天空,果然看不到几只飞鸟,便越发相信这动人的故事。夏夜的乡村格外清朗,晚饭过后,我总缠着父亲拉张竹席到院子里,躺在席上仰望星空。父亲会指着银河两岸最亮的两颗星说:"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你看牛郎星旁边的两颗小星,就是他挑着的两个孩子。" 我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望去,银河像一条淡淡的光带横亘在夜空,牛郎星与织女星遥遥相对,仿佛真能看见牛郎挑着担子、隔着河水凝望织女的模样。我常常盯着星星出神,想象他们一年才见一面的模样,猜他们会说些什么悄悄话,又盼着喜鹊能早点把桥搭好,让一家人多待一会儿,那些细碎的遐思,伴着夏夜的虫鸣,成了童年最温柔的记忆。(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后来村里放露天电影,有一次放映的是《天仙配》,银幕上董永和七仙女相依相偎的模样,还有那首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 的歌谣,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电影散场后,我跟着大人们一路哼着歌回家,月光洒在小路上,风里带着庄稼的清香,我忽然觉得,传说里的爱情或许并不全是离别,就像董永和七仙女,哪怕历经磨难,也有着相守的甜蜜。从那以后,每次听到这首歌,我都会想起七夕的星空,想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心里满是对这种坚贞又温暖的爱情的向往。(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着迷的,还是站在小爷家院外的梧桐树下听牛郎织女的私语。记得十二岁那年七夕,天还飘着细雨,我抱着膝盖蜷在梧桐树根旁,任细密的雨丝打湿发梢。风掠过梧桐叶沙沙作响,远处传来夜枭偶尔的啼叫,可我屏气凝神许久,始终没有听见传说中那对恋人的哽咽。直到听见有人路过的脚步声,我才猛然起身,发现裤脚已沾满青苔,而云层缝隙间,银河隐约可见,像被泪水洇湿的银线,静静横亘在夜空。</p> <p class="ql-block">  长大后读《古诗十九首》,读到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时,才真正懂得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怅惘。后来又在典籍中读到权德舆笔下 "今日云軿渡鹊桥" 的浪漫,秦少游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的哲思,那些诗句如清泉般在泛黄的书页间流淌,让我对七夕传说有了更深的感悟。去年在鲁山探访牛郎洞,洞壁上明代石刻的牵牛织女像格外醒目,两人衣袂飘举,仿佛下一秒就要乘风飞向银河。当地老人说,当年织女留在人间时,曾教山民们养蚕缫丝的技艺,鲁山绸至今仍被称为 "仙女织"。抚摸着那些经纬交织的丝绸,我忽然觉得,这柔软的丝线,分明是千年传说的另一种延续,将天上的浪漫织进了人间的烟火。</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七夕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习俗仍在各地鲜活地传承着。郧西的姑娘们会在天河畔摆开绣绷,穿针乞巧,希望能像织女一样拥有灵巧的双手,其中张春梅的绣品尤为精巧,她绣绷上的牛郎织女在柿树下摘果的场景,人物眉眼灵动,连叶片的脉络都清晰可见;鲁山的牛郎洞前,每逢七夕便挤满了香客,大家用新收的五谷供奉,祈求爱情美满、家庭和睦。更令人惊喜的是,河南卫视的《七夕奇妙游》中,AR 技术将璀璨的鹊桥投射在城市夜空,鹿先森乐队的《华年》与悠扬的古琴声交织,让古老传说在现代科技与音乐中焕发出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昨夜又落了雨,我撑着伞站在公园的梧桐树下。雨滴打在叶面上,发出 "噗噗" 的声响,像极了童年时我在树下幻想的、牛郎织女轻声的私语。忽然明白,那些关于眼泪与鹊桥的传说,何尝不是先民对永恒之爱的诗意注解?正如清代诗人陈恭尹诗中所写:"天孙只隔银河水,可是相逢更有期。" 后来从科普书中得知,科学计算得出牛郎星与织女星相距 16 光年,而且它们每年还在彼此远离 28.7 千米,可人类用想象搭起的鹊桥,却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思念永远鲜活,从未因距离而褪色。(图片Ai生成)</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几只喜鹊掠过梧桐枝头,羽毛上沾着潮湿的水汽。我望着它们飞去的方向,忽然觉得,它们或许刚从 "天上" 的鹊桥上归来,翅膀上还带着银河的星光。这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的词句,原来千年之前的词人,也在这样的七夕雨夜,听着同样的雨声,对着同样的梧桐,写下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怀。</p><p class="ql-block"> 此刻的梧桐叶仍在簌簌作响,不知是风雨掠过的私语,还是古老传说在时光里轻轻的叹息。那些关于爱情、关于等待、关于永恒的故事,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消散,反而像今夜的雨露般,滋养着中华文明的土壤。或许,每一个在七夕仰望星空的人,都能在银河的微光与梧桐的雨声里,听见那跨越千年的心跳,感受到那份藏在传说里的、永不褪色的浪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