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从讲武堂到抗战烽烟:周宗濂将军的军事生涯与历史见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周庭荪</b></p><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牌坊下,曾走过无数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军事将领。1909年考入丙班特别班炮科的周宗濂将军,正是这方军事教育沃土孕育出的其中一员。从参与重九起义到投身护国战争,从靖国战场到抗日烽火,周宗濂的军事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民国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20年2月9日他与朱德、金汉鼎等同学同获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授于陆军少将的史实,不仅印证了云南讲武堂“将帅摇篮”的地位,更凸显了周宗濂在民国军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云南省档案馆收存的周宗濂将军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手机微信小程序修复的祖父周宗濂将军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存档案:抗日战争时期周宗濂任昆明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履历登记表)</b></p> <p class="ql-block">周宗濂的军事才能和战功在抗战时期得到集中展现。1931年出任讨逆军第十路军官教导团中将副团长(云南讲武学校第二十二期副校长),标志着其军事教育生涯的新阶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高级参议、昆明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这一关键职位使其成为大后方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构建者。陈予欢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帅录》中记载,周宗濂1945年10月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5月再获抗战胜利勋章,这些官方嘉奖绝非偶然。查阅国民政府军事档案可知,忠勤勋章主要授予“战时有功将士”,而抗战胜利勋章则更显著,其授予需经过严格审议,获得者大多有重大战功或特殊贡献。1947年3月5日正式叙任陆军少将(此前为具实权职务)并退为备役的安排,既是对其军事资历的最终确认,也顺应了战后军事整编的大势。这些官方记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周宗濂在抗战军事体系中的关键角色及其贡献。</p> <p class="ql-block">陈予欢先生作为知名的民国军事史研究专家,其编撰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帅录》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根据学术规范,专业人物传记的记载应当建立在档案查询基础之上,尤其对于军事将领的任职、授勋等关键信息,通常需核对军令部档案、铨叙厅记录等原始文献。从周宗濂将军的记载来看,其晋升、授勋时间均有具体到日的精确记录,这种细致程度非档案查询恐怕难以实现。当然,像《云南护国外史》《靖国军作战》这类个人著述的刊登情况,则属于公开出版物信息,更进一步佐证了其真实性。整体而言,该书记载应当经过较为严谨的史料考证,可以作为研究民国军事史的重要参考。</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昆明作为大后方重要军事、政治中心,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周宗濂将军以昆明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之职(1941年底以前为昆明行营高级参议,1941年底至1945年10月为昆明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实际承担着保卫西南国防门户的重任。从军事档案可见,他参与构建了昆明防空预警系统,协调了滇缅公路的军事运输,并直接指挥了日军对昆明的多次空袭防御作战。在1938年至1944年日军对昆明的数十次大轰炸期间,周宗濂负责的前线指挥系统有效组织了防空疏散,将平民伤亡降至最低,自己圆通街马家巷周寓却在1940年10月7日的大轰炸中毁于一旦,这一功绩正是其获得忠勤勋章的重要依据。作为军事教育者出身的将领,他重视正规作战与军事教育的结合,将讲武堂的作战理念融入抗战实践。这种军事与教育的双重背景,使其在抗战中既擅长阵地防御,又善于培养新的军事人才,这种特殊贡献亦在客观层面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周宗濂将军的抗战实践,是讲武堂精神在民族存亡关头的生动延续,也是民国军官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周宗濂在抗日民族危亡时刻激活了早期军事家的政治智慧——那些曾在残酷内战中被验证的合作经验,成为抵抗外敌时整合不同政治力量的实用范式。</p><p class="ql-block">朱德、金汉鼎、周宗濂在1918年靖国战争期间联名上书唐继尧要求停止四川战争的事件,体现了早期革命军事家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具有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和平主张的延续性:朱德等人在战争年代倡导和平,与中国共产党后期“团结抗战”政策一脉相承,体现了革命军事家对非暴力解决的探索 。 </p><p class="ql-block">军事协作的典范:三人协同作战和政治立场一致,展现了民国初期军事力量对统一战线的实践,为后来革命合作提供参考 。 </p><p class="ql-block">历史研究的价值:周宗濂的《靖国军作战》等文献填补了细节空白,证实了朱德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战略眼光,强化了红色文化教育的真实性 。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将帅墙:民国陆军中将周宗濂星将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云南省档案馆馆存档案资料:1949年7月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聘任周宗濂为云南省政府顾问后,周宗濂给云南省政府秘书处的亲笔回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解放初期周宗濂参加云南省协商委员会学习委员会的学习证)</b></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珍贵遗产,云南陆军讲武堂孕育的将领群体,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独特的“讲武堂军事共同体”。周宗濂将军的军事生涯恰是这一历史的缩影——从早期的军事训练,到抗战时期的实战指挥,再到战后的历史撰述,展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军事化表达。其晚年写作的《云南护国外史》《靖国军作战》虽然聚焦早期经历,但字里行间蕴含着对民族军事传统的深刻理解。当1945年抗战胜利的荣光降临,国家以勋章肯定他的贡献时,不仅是对个人的表彰,更是对一个军事传统、一种军人精神的官方认证。80年后回望这些历史细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将领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中奋起的军事文化图谱。周宗濂将军的抗战故事提示我们,真正的历史贡献,往往植根于深厚的军事文化传统,并最终融入民族记忆的江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护国抗日英烈赞·周宗濂将军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周庭荪2025.8.8</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迤男儿志若钢,靖国义师战旗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倒袁剑指洪宪灭,抗倭枪崩小东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勋耀文虎忠勤在,血凝胜利国魂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复兴未许山河碎,更待鲸波靖海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周宗濂(1882年8月8日—1954年3月23日),字印川,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保和镇人,中国近代军事人物。他自幼勤奋好学,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特别班炮科,与朱德、杨蓁、金汉鼎、范石生等成为同窗好友。毕业后参与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历史事件,曾任滇军炮兵营长,在白沙场战役中率部增援,有效缓解了战场危机。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历史贡献</b>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护国战争:</b></p><p class="ql-block">周宗濂在护国战争中随蔡锷部入川作战,参与泸州战役、纳溪战役,因作战勇猛被朱德称为“护国周大炮”。1916年1月29日,他率炮兵营从昭通赶赴四川叙府(宜宾)增援,在白沙场战役中坚守阵地三天三夜,指挥炮营与冯玉祥、伍祥祯部激战,有效遏制了敌军攻势。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抗日战争:</b></p><p class="ql-block">周宗濂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高级参议及昆明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1941年12月-1945年10月),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1、战略要地防务指挥</p><p class="ql-block">作为昆明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他直接负责战时云南首府的军事防御与治安维护。昆明作为滇缅公路起点和盟军重要中转基地,其防务对保障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线安全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2、军事训练与后勤保障</p><p class="ql-block">1931年7月任讨逆军第10路军军官教导团中将副团长期间,培养抗日军事人才;抗战后期兼任云南省政府高级参议,参与协调地方军事资源与中央战略部署的衔接。</p><p class="ql-block">3、勋章佐证的功绩</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获忠勤勋章(表彰长期勤勉与战功)、1946年5月获胜利勋章(标志对日作战最终胜利),这两项国民政府最高军事荣誉印证其全程参与抗战并作出实质性贡献。</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荣誉回归</b></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周宗濂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参与统战工作,编号“0111”的学习证成为其历史见证。2023年3月30日,其星将牌正式归位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将帅墙,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历史遗漏(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