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电影《走走停停》是由龙飞执导、黄佳编剧,胡歌、高圆圆领衔主演,岳红、周野芒、金靖、甘昀宸主演的家庭轻喜剧电影。该片于2024年4月19日在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映;6月8日在中国内地公映。</p><p class="ql-block"> 该片讲述了在北漂多年仍一事无成的吴迪,心灰意冷的他决定回老家,谁知老家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顺利,本以为一切又陷入一潭死水,然而偶遇高中同学冯柳柳后,吴迪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影片开场以一个长镜头,铺展出一个“脆皮”北漂编剧吴迪(胡歌饰)的窘态:生活捉襟见肘,事业毫无起色,女友也因失望而离去。多年的北漂不但没能实现梦想,反而混得生活、爱情与事业皆落得“一地鸡毛”,吴迪最终只得仓皇逃离京城,狼狈返乡。</p> <p class="ql-block"> 乍一看影片的开头和吴迪家人对他返乡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只觉得,吴迪是一个自大,怯懦,懒惰的啃老族。</p><p class="ql-block"> 明明身无长处,返乡后连份谋生的工作都找不到,却心比天高,眼高手低,连父亲为了他豁出去脸面求来的稳定工作都敢以“不合适”为理由回绝。</p><p class="ql-block"> 明明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却自诩为人和善,安贫乐道,连自己剧本里面的创意被人剽窃也不敢发声。</p><p class="ql-block"> 明明只空有理想,却难逃三分钟热度的桎梏——对新鲜事物短暂热情后便迅速冷却,既缺乏从零开始的耐心,又鄙薄基础工作的价值,甚至将懒惰美化为‘生活哲学’,沉溺于空想与拖延中。</p><p class="ql-block"> 明明狼狈返乡了,没有任何收入,在母亲用邻居的例子劝说他接受某些“稳定”的工作岗位时,他却大言不惭评价人家虽然表面光鲜,本质还是“房奴加孩奴”,对自己啃老的现状置若枉然。</p> <p class="ql-block"> 一切的转机,始于吴迪与昔日中学里漂亮女同学冯柳柳的一次偶遇。</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里没有他臆想中“国际大都市归来的单身精英重逢离异白月光”的浪漫桥段;更没有“才华横溢者携黄金剧本强势归乡,一朝才华尽显,从此踏上人生巅峰”的爽文情节。</p><p class="ql-block"> 有的,只是一个小城民生记者,在浩浩荡荡的返乡人潮中,对“新闻素材”的敏锐嗅觉。</p> <p class="ql-block"> 在冯柳柳或真诚,或欺瞒的劝说下,吴迪爽快地答应让冯柳柳将自己拍成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 然而,当真正面对纪录片镜头时,自视甚高但认知有些偏差的吴迪,依然忍不住为自己戴上“见多识广、思想独立、积极上进”的有志青年面具,甚至不惜把年幼时的奖杯,奖状特地摆出来放在镜头里。但在纪录片犀利、敏锐的镜头下,在旁人的访谈视角中,终究还是原形毕露。</p> <p class="ql-block"> 冯柳柳试图通过纪录片探讨:当粗放扩张的时代渐近尾声,社会步入相对缓和的"后腾飞"时代,越来越多如吴迪般的个体选择回归平缓的生活状态,这本质上是时代脉搏的自然律动。然而成片后,遭到电视台刘主任的否定,其表面理由是"吴迪缺乏积极向上的形象特质",实则认为素材缺乏足以引爆舆论的冲突性爆点。</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迎合电视台刘主任的要求,冯柳柳转而鼓动吴迪将其剧本拍成电影。面对吴迪的再三推辞,她循循善诱,甚至使出对大龄青年极具杀伤力的激将法:“男人要是四十还混不出名堂,这辈子就真没指望了。”最终,成功拉吴迪和同样怀揣电影梦想的摄影师一同入局,为项目凑齐了核心团队。</p> <p class="ql-block"> 电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主演,因冯柳柳口头邀约的演员临时无法调出档期,</span>吴迪只得请来自己的母亲与不知名的话剧老演员李远顶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起初状况频出,但随着电影开拍后,整个项目竟意外地逐渐走上正轨</span>。连原本不怎么看好吴迪的妹妹也受此感染,加入了剧组担任起录音师。</p> <p class="ql-block"> 只不过电影的拍摄期间,冯柳柳还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吴迪去演绎一些她希望看到的画面,比如画面里,要让吴迪表现出导演的自信(表情里透着不自然的傲气),而不是唯唯诺诺地要求“话剧台柱子”李远稍微放松自然一点。</p> <p class="ql-block"> 在后续的剧情里,影片用细腻的镜头,记录了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团队众人彼此激励、共同成长的心境变化。此间我感悟颇多,难以一言蔽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原片。影片中还穿插着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桥段,但每个笑料背后都暗藏发人深省的思考契机,让人在欢笑之余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p> <p class="ql-block"> 拍摄电影的经历,正悄然重塑着这个青涩剧组中的每一个人。吴迪的母亲感慨道:若不是参与这次拍摄,恐怕永远不会有机会来到如此风景优美的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人生中许多别样的风景,往往需要我们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才得以窥见。若始终固守原地,视野所及便只有一片平淡;所谓的“舒适圈”,有时恰是自己为自己圈起的心牢。</p> <p class="ql-block"> 正当众人沉浸在创作的热忱中,以为这部曾看似不可能拍成的电影终将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圆满杀青时,命运的骤雨倾盆而至——吴迪的母亲猝然病逝了。女主角的离世,让整个剧组瞬间坠入死寂的冰窖,沉重的悲恸扼住了每个人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暂停时刻,电视台的刘主任却嗅到了别样的“机遇”。他眼中闪烁的不再是对素材“人物形象不够积极向上”的嫌弃,而是发现了引爆流量的密码。那个被他曾斥为“负面”的故事,此刻在他手中被扭曲成骇人听闻的叙事:“不孝子痴迷虚妄梦想,逼死年迈母亲”。他巧立名目,以冯柳柳“未能捕捉关键特写”为由,强行夺走了她辛苦拍摄的原始素材。在他冰冷的恶意剪辑下,真实的悲欢被裁剪、拼接,一段充满血泪的私人悲剧,就这样被刘主任精心炮制成他个人扬名立万的垫脚石。这突如其来的死亡,在他眼中并非哀歌,而是助他登高的冰冷阶梯。</p> <p class="ql-block"> 领奖台上,刘主任那副志得意满的姿态,令荧幕前的我感到作呕又怒火中烧。然而,这并非如许多影评所断言的那般——归咎于吴迪的性格懦弱才使他不敢追究刘主任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无论是吴迪及其家人,还是整个剧组成员,面对这种以“部分真实”伪装的污蔑,实则无力反驳或追责。小人物的生存法则里,“隐忍”早已是刻入骨髓的本能。更何况,在记录片的冰冷镜头的凝视下,任何辩驳都显得苍白无力,如同对着铁壁徒劳嘶吼;而任何过激的反应,只会沦为对方精心编排剧本中“印证罪行”的注脚,最终适得其反。</p> <p class="ql-block"> 或出于愧疚,或出于对“走出去”的领悟,冯柳柳辞职去北京了。</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平复,一直未能参与其中,并有点反对拍摄的吴迪父亲,突然提出,要替妻子把电影的最后镜头补起。</p> <p class="ql-block"> 电影的片尾,吴迪原计划以一部手机完成拍摄,但此前未获邀请的摄影师仍主动携专业设备参与了补拍工作,当初的众人又凑成了团队共同实现了这一曾经共同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电影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就像生活没有尽头一样,一切皆是走走停停的相互守望。</p> <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喜欢电影《走走停停》,是因为它温柔地提醒我们:</p><p class="ql-block"> 平凡之光,就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流淌于无声处涌动的人情温暖中。</p><p class="ql-block"> 那些日复一日、步履不停的人们,正在生活的经纬间默默织就一张温暖而坚韧的网。</p><p class="ql-block"> 这些光或许微小,却从不黯淡。</p><p class="ql-block"> 它们汇聚成星河,点亮了城市的温度,也撑起了生活的韧性。</p><p class="ql-block"> 平凡从不是庸常的注脚,而是像大地一般沉静而深厚的根基——无需惊天动地,自有万物生长,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树洞,给大家推荐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影视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