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贵州胜景

唐芷华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第一站:网约打车走青岩古镇</b></p><p class="ql-block"> 8月初的长沙烈日炎炎,时逢酷暑高温,我们开起了一周外地旅游计划,首选避暑纳凉之地,——美韵.风景如画、神奇.多彩贵州。3日上午我与妻子从怀化高铁南站上车与女儿汇合,踏上了夏日贵州之旅。当日中午到达贵阳东站。</p><p class="ql-block"> 经1小时的车程,安全到达目的地。这古镇是我相隔六年后的第二次重游,这里的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干净、整洁,一眼望去,古镇西街外广场12704平方米。来这里游玩的游客很多,虽是阳光高温,却没感觉那么炎热,气温始终保持25度到32度之间,站在树荫下或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微风吹来还带着一阵阵凉意。古街始终浸在喧嚣与燥热中,却也藏着独特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古镇入口的石牌坊下,举着遮阳伞的游客摩肩接踵,五颜六色的伞面挤在一起,像流动的花团;穿短袖的人们额角渗着薄汗,不时抬手扇风,却仍顺着主街往深处走——两旁的商铺早已敞开木门,卤猪脚的油香、玫瑰糖的甜腻、酸梅汤的清凉气息混在一起,裹着热风钻进鼻腔,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与导游的讲解声交织,将商业的热闹彻底铺开。</p><p class="ql-block"> 正午过后,阳光炽烈,把古镇的红墙、灰瓦晒得发亮。主街旁的小巷稍显阴凉,却也挤满了躲太阳的人,大家贴着斑驳的砖墙走,看墙上爬满的绿藤被晒得蔫软,叶片边缘泛着浅黄。沿街的商铺都支起遮阳棚,棚下的冰柜敞开着,冰镇杨梅汁、绿豆汤成了最抢手的东西,游客攥着冰镇杯子,杯壁凝满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滴,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偶尔有穿民族服饰的姑娘举着相机拍照,绣花裙摆扫过发烫的路面,很快又被涌来的人潮裹挟着向前,只留下红墙下一闪而过的亮色。</p><p class="ql-block"> 直到下午17点,阳光依旧没有减弱的意思,古街的热度却丝毫没驱散人群。老字号的糕饼铺前排着长队,热气裹着芝麻的焦香飘得很远;镇口的古井边,有人掬起凉水拍在脸上,凉意转瞬即逝,只留下湿津津的脸颊被阳光再次晒干。远处的定广门在强光下轮廓分明,城楼上的瓦片反射着刺眼的光,城楼下的游客举着手机拍照,不得不眯起眼睛,让高温里的古镇,在镜头里留下满是激情与阳光、人与景的画面剪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二站:看黔灵山公园的喧嚣 </b></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8时15分,约车来到黔灵山公园。虽然夏日蓝天白云,阳光普照,却挡不住满山的人气——石阶上、树荫下满是摩肩接踵的游客,蝉鸣里混着大人的笑声、孩子的尖叫,热闹得像一场露天盛会,而山间的猴子,正是这场盛会里最灵动的主角。沿着盘山道往上走,总能冷不丁撞见几只猕猴:有的蹲在路边的栏杆上,爪子抱着游客递来的水果,鼓着腮帮子啃得满脸汁水;有的胆子大,顺着树枝荡到游人肩头,爪子轻轻扒拉着背包,惹得人又惊又笑,赶紧掏出坚果“投喂”;还有的带着小猴子,母猴把幼崽护在怀里,蹲在高处的岩石上,只偶尔抬眼瞥一眼喧闹的人群,那份慵懒与周围的热闹格格不入。游客们举着手机追着猴子拍,有人故意晃了晃手里的零食,引着猴子蹦跳过来,快门声和欢笑声在林间此起彼伏,连头顶的烈日仿佛都被这份鲜活冲淡了几分。</p><p class="ql-block"> 攥着湿透的纸巾往上爬,终于到了山顶观景台。双目远眺,宽阔的视野,心情好是舒畅,空中飘来的微风变得清爽,眼前的景象瞬间让人忘了登山的疲惫——贵阳市区的轮廓在阳光下铺展开来,密密麻麻的高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光,像一片错落有致的“水晶森林”。远处的山峦抱着这片城,近处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连南明河都成了一条闪着光的银带,绕着城区缓缓流淌。刚才在山间还满是猴子、草木的野趣,此刻撞上这现代都市的繁华,一边是自然的鲜活,一边是城市的蓬勃,两种风景在眼前交织,倒成了夏日里最特别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第三站:探神秘的夜郎谷</b></p><p class="ql-block"> 贵州夜郎谷的历史可从古代夜郎国时期和现代建设时期。古代夜郎国——名称由来:与夜郎谷相对的斗篷山相传曾是夜郎王后继金竹司的住所,山顶还保留着古夜郎屯堡的遗址,夜郎谷因此得名 。传说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夜郎古国与古楼兰国、古且兰国齐名,是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 。</p><p class="ql-block"> 1994年,宋培伦受美国南达科他州疯马山创作者克扎克的精神激励,决定回国打造心中的夜郎国 。1996年,宋培伦选定了位于贵阳花溪斗篷山下的一处荒无人烟的废弃矿山,开始构建夜郎谷 。经过五年多建设,夜郎谷城堡初具规模,来参观游玩的客人逐渐增多,宋培伦把城堡申办注册为“花溪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 。2017年,经国内外媒体报道后,夜郎谷知名度大增,游客慕名而来 。 </p><p class="ql-block"> 贵州夜郎谷融合了多种独特文化,其中夜郎文化:以古夜郎国传说为灵感,通过石砌城堡、图腾柱、面具、雕塑等艺术形式,再现神秘的古夜郎文明,如夜郎古堡,形似远古部落遗迹,让人仿佛穿越到古夜郎国。第二是傩文化:傩戏历史久远,是贵州古代驱逐瘟疫与鬼魅的方式,用于祭祖驱邪等场合。夜郎谷中傩戏的面具造型独特,蕴含着古代夜郎人对于图腾的原始崇拜以及对于神明的敬畏,游客可近距离观看傩戏表演,感受其魅力 。三是石头文化:夜郎谷利用贵州丰富的石头资源,就地取材,用石头堆砌成河堤、石桥、石头城墙等建筑,还创作了大量石头雕塑,将石头艺术发挥到极致,与喀斯特地貌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石头文化景观 。第四是民间手工艺文化:夜郎谷为非遗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提供经营站点,有蜡染、陶艺、木雕等多种民间手工艺展示和传承。如安顺的非遗传承人在夜郎谷开蜡染店,游客可购买特色产品,还能体验制作过程 。生态文化:夜郎谷依托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创作巧妙结合,石林、溶洞、峡谷与雕塑群相映成趣。谷内植被茂盛,溪流潺潺,生态环境优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p><p class="ql-block"> 贵州花溪夜郎谷,下午与傍晚时分各具风情,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下午,阳光虽已不似正午那般强烈,但仍带着夏日的炽热。此时的夜郎谷,在阳光的照耀下,石头建筑显得格外醒目。那些由艺术家宋培伦精心打造的石柱、石像,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似远古的神兽,有的像质朴的村民,在阳光下投射出长长的影子,为山谷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山谷中的溪流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怪石和绿树 。沿着溪边的小路前行,能听到溪水撞击石头的声音,清脆悦耳,与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乐章。</p><p class="ql-block"> 傍晚,随着太阳逐渐西斜,夜郎谷被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橙红色。夕阳的余晖洒在石头城堡上,给原本古朴的建筑增添了一丝柔和的色彩。微风拂过,山谷中的子木花轻轻飘落,宛如雪花般洁白美丽。此时,整个夜郎谷变得格外宁静,只能听到风吹过石缝的声音和远处传来的几声虫鸣。站在湖边,看着夕阳的倒影在水面上摇曳,石像的影子也变得模糊起来,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种梦幻般的境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四站:赏“天河潭”美景</b></p><p class="ql-block"> 天河潭景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历史名人隐士文化为辅 。 天河潭汇聚了多种自然景观,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称 。踏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10米宽的钙化滩瀑布,这是目前国内最宽的钙化滩瀑布 。丰水时,瀑布如脱缰的野马,从高处轰鸣而下,气势磅礴,溅起的漫天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绚丽的彩虹;枯水季节,瀑顶的水流如丝如缕,洋洋洒洒,别有一番韵味 。瀑布下游的香粑沟,星罗棋布着形态各异的石灰溶岩洞,或迂回婉转,或奔腾跳跃,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p><p class="ql-block"> 天河潭的溶洞更是一绝,分为水洞和旱洞 。水洞需乘船游览,洞内布满了玲珑剔透、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灯光的映照下,如梦如幻,宛如仙境 。船行其间,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眼前是一幅幅神奇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龙宫之中 。旱洞全长近2000米,分为三层,洞内的天然石桥——奈何桥,横跨在两座悬崖之间,桥下是深不可测的阴潭,令人叫绝 。洞内还有“猴子捞月”“藏经阁”等景点,每一处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 </p><p class="ql-block"> 除了自然景观,天河潭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曾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中蕃的隐居之地,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赞美天河潭的诗篇 。景区内的贵阳故事街,以民国风为主题打造,还原了老贵阳市井文化、院落文化和府邸文化,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你可以在这里品尝贵州及贵阳特色小吃,购买本地特产,感受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第五站:品贵阳市的繁华夜景</b></p><p class="ql-block"> 奔波了几天,终于踏进了繁华喧闹的贵阳市。下午17时15分,我们在网红打卡餐馆吃了晚餐,夜暮开始降临,我与家人慢步于贵阳市中心的另两处网红打卡之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花果园双子塔》</b></p><p class="ql-block"> 暮色浸染贵阳天际,花果园双子塔如巨人般挺立于繁华街区。夜幕为幕布,双塔被绚丽灯光勾勒,或紫或蓝的光流在玻璃幕墙上游走,似在书写城市的蓬勃。塔下,花果园购物中心的穹顶晶莹,与双塔共同撑起这片繁华。街道上车流如织,车灯连成流动星河,行人穿梭,喧嚣中透着生机。古老样式的华灯与之呼应,传统与现代交融,见证着贵阳在时代浪潮里的奋进,每一束灯光、每一声车鸣,都是城市脉动,诉说着蓬勃向上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网红打卡地标的《白宫》</b></p><p class="ql-block"> 看完“双子塔”拍照留影后,我们急忙朝着“白宫”方向走去:不一会在人潮拥挤的主街对面便是《白宫》尽收眼底。当夜色笼罩贵阳,白宫宛如从童话走出的宫殿,在山水间璀璨。建筑周身被暖光轻裹,尖顶、拱窗在夜色里层次分明,精美的装饰细节被灯光点亮,似在无声讲述岁月沉淀的优雅。前方湖水如镜,将白宫倩影揽入怀中,波纹微动,光影便碎成银鳞。周边楼宇、绿树作衬,更显其独特。这里是喧嚣中的静谧奢享,每一缕灯光都像在叩问过往与未来,见证着贵阳兼容并蓄,把梦幻与现实、历史与当下,融成这般迷人夜景 ,成为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坐标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第六站:感受贵州省地质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夏日里走进贵阳地质博物馆,像从燥热的城市一头扎进了藏满地球秘密的“清凉宝库”,冷气裹着岩石与时光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馆内的光影与展品交织,每一处都藏着让人驻足惊叹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刚进大厅,目光就被中央巨大的恐龙骨架吸引——灰褐色的骨骼撑起庞大的身躯,脖颈高高扬起,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展台的束缚。阳光透过顶部的玻璃穹顶,在骨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不少孩子举着恐龙模型,踮着脚凑在展台前,眼神里满是好奇与兴奋,家长则举着手机,定格孩子与“史前巨兽”对视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顺着展厅往里走,仿佛踏入了地质时光隧道。“贵州喀斯特”展区里,灯光特意调得柔和,巨大的溶洞模型前围满了人,钟乳石、石笋的细节被灯光勾勒得清晰,连岩石表面的纹理都看得真切,有人伸手想触摸模型上的“水滴”,又轻轻收回手,生怕破坏了这份精致。旁边的矿物晶体展柜更让人挪不开眼:翠绿的翡翠、剔透的水晶、带着金属光泽的黄铁矿,在射灯下泛着莹润的光,游客们凑在玻璃前,小声讨论着矿石的颜色与形态,手机镜头贴着玻璃,想把这份璀璨牢牢记下。</p><p class="ql-block"> 走到“古生物化石”展区,气氛多了几分静谧。展柜里的三叶虫化石、鱼龙化石静静躺着,岩层的纹路里仿佛藏着亿万年的时光。有老人戴着老花镜,凑在说明牌前慢慢读;也有学生拿着笔记本,一边看一边记录,偶尔和同伴小声交流几句,馆内的喧嚣似乎都被这些沉默的化石悄悄过滤。累了就坐在展厅角落的休息区,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馆外的绿植,夏日的阳光把树叶晒得发亮,与馆内的“地质奇观”相映成趣。手里攥着刚买的地质主题文创,听着身边游人不时发出的惊叹,只觉得这夏日的燥热早已消散,只剩被地球亿万年故事包裹的奇妙与安心。</p><p class="ql-block"> 一周的贵州之旅,原本计划内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观,人流的潮涌,只因受当日狂风暴雨的气候影响,未能圆梦,虽带有遗憾回到长沙,但贵州之美,让我刻骨铭心,在我前行路上,品多彩的贵州,踏上这神奇的土地,寻觅你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与亲朋好友们共同分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唐芷华 摄影/并文整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2025年8月29日与长沙雨花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