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 言 </b></p><p class="ql-block">《百年人生》是一部长篇小说,全书200多万字,200多回。它以一家五代人的生活为基调,联系邻居、朋友、同学、战友、上下级等人生活工作,折射社会百年变迁。本书起点为1919年,终点为2020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每回分上下发表,就当短篇小说看!由于是戏说人生与社会变迁,难免有不合时代节拍的章节就不发了,或被平台屏蔽了,请大家理解。</p><p class="ql-block">恳请各位老师指正点评,为点赞评论者继续发表!</p> <p class="ql-block">第一百六十五回(上)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周一全讲课座谈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转高喊学习致敬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1989
</b></p><p class="ql-block"><b>(一)八股文的格式
</b></p><p class="ql-block">却说周一全宣布拟稿结束,宋大秘书就拿起话筒说:“还有三个小时才下班,休息一刻钟,请周一全讲解保险论文写作技巧。”
</p><p class="ql-block">且说周一全方便之后,回到场内被几个秘书围着,议论写作有一定格式,无一定格式,全在自己摸索,对不对领导口味。赵秘书说:“你在公司讲了《通用公文写作》之后,应该是建立了一个模型,大家都按照这个模型做,作者有标准,读者也习惯,省劲多了。”
</p><p class="ql-block">“你的《通用公文写作》出版后,就是一种模型,这对全国从事公文写作的人都有很大的帮助,一定很受欢迎。”王炳权说。
</p><p class="ql-block">“你的书码价是多少,可以一本定价2元人民币。”郑梁柱说。
</p><p class="ql-block">“现在,市场上40多万字的书定价都在5角钱以下,我要是定价2元钱。有人买吗,还不砸手里?”周一全说。
</p><p class="ql-block">“周老师你放心,你在保险系统是对着窗外吹喇叭——名声在外,保险系统就能订购一万本,没问题。”张晓梅说。
</p><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吉言,上天保佑!”周一全抱拳感谢。
</p><p class="ql-block">“周老师,你讲写作课就从模式开始,讲一下八股文。”武媚说。
</p><p class="ql-block">“就按你说的讲!”正思考如何开头呢?
</p><p class="ql-block">却说宋大秘书拿着话筒,看着一张纸条说:“下面请周一全讲解保险论文写作,之前,我想给大家做个关于周一全的简介。周一全生于河南L县,长于山西YS县,服役于塞外千里边防线;凭着写通讯报道进入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工作,又凭着好文章当上审判员,凭着写文章+审判员身份转业落到高检院;凭着‘国笔’名号‘跳槽’保险圈,现在甘当内部刊物《保险科学》无名编辑。”宋大秘书念到这里说:“这张纸条是周一全自己写的,感觉很悲催。我给你们做一个真实的介绍,周一全经常说自己没有进过大学的校门,这话不假,其实那是形式而已。周一全参军时就是高中生,是当年最高学历,在连队一年多,就被团政治处领导从当年480个新兵中选派两名新战士到《包头日报》帮助工作,做记者编辑,实际上是部队请地方帮助军队培养人才,周一全爱学习,苦钻研,加之是一群老牌大学生、教授,培养他们几个人,先后两年,一边干一边学,这比上大学学到的东西更多,更扎实!从那时候开始,一路凭着写文章提干,凭着写文章打入北京,凭着写文章获得‘国笔’称号,凭着写文章进入共产保险公司。他文字功夫很深,带国务院拟稿一次成功。我就说这么多,下面请周一全讲课!”</p> <p class="ql-block">周一全走上讲台,面对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才到讲台桌子那里站下。环视一眼大家说,“我感谢大家这两天的支持,收到很好的效果。讲保险理论写作课,纯粹是班门弄斧。在座的四位金融硕士生,是中国最高学历,其他同仁都有大学以上的学力,还有近十年的保险从业经历,我不敢讲课,咱们就来个保险理论写作座谈会。武老师注意我说的山西话,如有人听不懂的你给翻译一下,打字员就不用记录了,这个不用打印。把拟稿的内容先打印出来,晚上我开夜车整理。”
</p><p class="ql-block">“你放开讲吧,打印的材料已经安排其他打字员打印!”武媚回头对打字员说:“还是有闻必录,把周老师讲的全部打印出来。”。
</p><p class="ql-block">“明白!”两个打字员异口同声回答。
</p><p class="ql-block">张晓梅利用休息时间,去提了一暖瓶水,给周一全沏了一杯茶,放在桌面上。周一全合掌恭敬。
</p><p class="ql-block">场内一片热烈掌声。
</p><p class="ql-block">周一全坐在椅子上,掏出郑梁柱给的那包中华烟,抽出一支夹在嘴里点着,吸了两口就说:“既然是座谈会,我就坐下说,还可以抽烟,随便多了。我今天说的没有稿子,想到哪里说到那里,大家随时可以插话,可以纠正错误,可以补充。另外,中午喝了北京二锅头白酒,语言说酒壮怂人胆,说话有出格的地方请大家包涵一点。现在,我就谈保险理论文章的模式化写作。这个题目是武媚老师提出来的,就从这里谈起。”</p> <p class="ql-block">保险论文写作就是一般的论文写作,只是内容为保险而已。论文写作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套路?回答是否定的!只是没有形成国家规定的统一套路格式,这就让我们感到写作的深奥。下面我就谈一下论文写作的套路。
</p><p class="ql-block">套路格式自古就有,就说毛主席在他的文章里批评过的“八股调”,这是一个具有比喻意义的词汇,其含义源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p><p class="ql-block"> 八股文就是我国明清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应试文体,其格式严格固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p><p class="ql-block">八个部分具体要求:
</p><p class="ql-block">——破题:用两句话点明题目主旨,不能直接摘抄题目文字,要简洁准确地概括题意。
</p><p class="ql-block">——承题:承接破题的意思,进一步说明,通常用三到五句话,对破题内容进行阐释和补充,使题意更明确。
</p><p class="ql-block">——起讲:开始发议论,以“夫”“盖”“且”等字开头,模拟圣贤的口吻展开论述,内容要紧扣题目,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p><p class="ql-block">——入题:又称“领题”,是连接起讲和正文的过渡部分,逐渐将议论引入正题,篇幅较短。
</p><p class="ql-block">—— 起股:正文的第一部分,用对仗的句式(排比、对偶)展开论述,每股一般有两到四句,内容要围绕题意,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p><p class="ql-block">—— 中股:正文的核心部分,篇幅较长,同样需要对仗,论述要更深入、充分,是阐发题意的关键环节。
</p><p class="ql-block">—— 后股:承接中股,进一步补充论述,从不同角度或侧面深化主题,句式仍需对仗,内容要与中股相互呼应。
</p><p class="ql-block">——束股: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主旨,句式对仗,篇幅相对较短,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此外,八股文还要求全文都要依据儒家经典(如《四书》)的内容和思想,不能随意发挥,字数也有严格限制。现以“民为邦本”为题,听我背诵一篇八股文的起讲示例:</p> <p class="ql-block">夫邦国之兴废,系于民之休戚;社稷之安危,关乎民之向背。盖民者,国之根基,犹如大厦之基石,根基不固,大厦将倾;又似树木之根本,根本若朽,枝叶难荣。且观古今历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此乃颠扑不破之真理。古之圣王,莫不以民为本,敬德保民,爱民如子,故能四海归心,天下大治。今欲国之昌盛,亦当以民为念,厚民生,顺民意,解民忧,如此则邦国可兴,社稷可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这篇示例看“八股文”,都是文言文调,对语文程度要求要高一些。因此,“八股调”后来被用来比喻那些形式僵化、空洞死板、缺乏新意和真情实感的言辞或文风。比如,一些套话连篇、千篇一律的文章或讲话,就可能被批评为“八股调”,强调其脱离实际、缺乏个性的特点。
</p><p class="ql-block">大家想一想,有这样一个格式,考生们都按照它的要求去学习拼搏,判卷老师也有个统一标准,才能进行评比。八股文的问题是束缚思想与表达。
</p><p class="ql-block">大家想一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莘莘学子为着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打马御街前,好威风啊!
</p><p class="ql-block">大家想一想,现在自修、函授大学文凭考试,写议论文章不少于800字,一般叙事文不得少于1600字,这是要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的,有数量要求又有质量要求。</p> <p class="ql-block">周一全从背诵例文开始到三个想一想,闭着眼吟诵,像似忘记了讲课,进入了自由世界,他使用古人读书的腔调,讲的又慢又有情调,比说书还动听,特别是第二个想一想,就像唱黄梅戏《女驸马》的腔调。
</p><p class="ql-block">场内响起一阵掌声。一位老转问:“帽插红花我没听明白?”
</p><p class="ql-block">“请武老师,翻译一下,我这醋味太浓。”周一全对武媚说。
</p><p class="ql-block">“是插宫花,不是红花!宫花是中状元皇宫里特制的帽子与花。”武媚说:“我说周老师拟稿像说书一样动听,是不是啊?”
</p><p class="ql-block"> “太好了,年会上我没去听周老师口述《花絮》,真遗憾!”赵秘书说:“你是什么时候研究的八股文?”
</p><p class="ql-block">“我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八股调’时逆向学习的。当时,我是部队团政治处理论组成员,也是一名战士,但干着干部的活,要给战士们讲解儒法斗争史,战士提问什么是‘八股调’,我不学怎么回答。”周一全说。
</p><p class="ql-block">“歪打正着,我要是早知道这个套路,早就学会写文章了。”赵秘书说。
</p><p class="ql-block">“现在,写文章有没有套路?”郑梁柱又问。
</p><p class="ql-block">“当然有,只不过是没有‘八股文’那样明确的套路规定,是人们自己仿照毛主席文章自己悟出来的,说法比较多。”周一全说。
</p><p class="ql-block">“周老师,我觉得你使用一词要改一下,‘正是男儿立志时’改为‘正是儿女立志时’,是不是符合男女平等的新时代。”武媚说。
</p><p class="ql-block">“你说很好,符合时代最重要!”周一全说。
</p><p class="ql-block">“斗酒诗百篇,这酒好使,不该替你分保!”王炳权说。
</p><p class="ql-block">“请周老师给我们讲现在写文章的套路!”张晓梅渴望着。</p> <p class="ql-block"><b>(二)写作的技法与笔法
</b></p><p class="ql-block">却说周一全听了几个秘书的说辞,就说:“我先说大家都知道的套路,也就是大家听讲课时老师们共同的写作要领。”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写文章的技法与笔法是构成写作能力的核心要素,二者既相关联又各有侧重:
</p><p class="ql-block">A.技法:写作的“策略与结构”
</p><p class="ql-block">技法更偏向宏观的策略、结构设计和表达逻辑,是组织内容、实现写作目的的方法,解决“如何布局、如何让内容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的问题。常见包括:
</p><p class="ql-block">1. 结构技法:
</p><p class="ql-block">—— 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文章框架;
</p><p class="ql-block">—— 开头的“凤头”(引人入胜),内容的“猪肚”(中间部分要丰富),结尾的“豹尾”(有力收束);
</p><p class="ql-block">—— 段落过渡的衔接技巧(用关联词、过渡句串联逻辑)。
</p><p class="ql-block">2. 叙事技法:
</p><p class="ql-block">——顺叙、倒叙、插叙(调整时间线增强张力);
</p><p class="ql-block">——伏笔与照应(让内容更严谨);
</p><p class="ql-block">——视角转换(如第一人称转第三人称,丰富叙事层次)。
</p><p class="ql-block">3. 论证与抒情技法:
</p><p class="ql-block">——举例、对比、类比(议论文增强说服力);
</p><p class="ql-block">——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散文/诗歌表达情感);
</p><p class="ql-block">——悬念、抑扬(制造阅读兴趣)。
</p><p class="ql-block">B.笔法:写作的“风格与质感”
</p><p class="ql-block">笔法更侧重微观的语言运用、表达风格和文字质感,是作者通过字词、句式传递个性与情感的方式,解决“如何让文字更生动、更具个人特色”的问题。常见包括:
</p><p class="ql-block">1. 语言风格:
</p><p class="ql-block">——平实与华丽(如朱自清的质朴vs徐志摩的绮丽);
</p><p class="ql-block">——幽默与严肃(如鲁迅的冷峻讽刺 vs 老舍的京味幽默);
</p><p class="ql-block">——简洁与繁复(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vs 福楼拜的精雕细琢)。
</p><p class="ql-block">2. 修辞笔法:
</p><p class="ql-block">——比喻、拟人、夸张(让描述更形象);
</p><p class="ql-block">——排比、反复(增强气势或情感浓度);
</p><p class="ql-block">——反语、双关(增加语言的张力与深意)。
</p><p class="ql-block">3. 细节笔法:
</p><p class="ql-block">——白描(用极简文字勾勒形象,如“他穿一件蓝布大褂”);
</p><p class="ql-block">——工笔(细腻刻画细节,如“鬓角的白发沾着晨露,像落了一层霜”);
</p><p class="ql-block">——通感(跨感官描写,如“微风带着甜味,吹软了心头的褶皱”)。
</p><p class="ql-block">C.总结
</p><p class="ql-block">——技法是“骨架”,决定文章的逻辑与结构;
</p><p class="ql-block">——笔法是“血肉”,决定文字的风格与质感。
</p><p class="ql-block">总之,好的文章需二者相结合,既要有清晰的脉络,也要有独特的语言魅力。</p> <p class="ql-block">周一全讲到这里,王炳权举手,周一全就请他发言。
</p><p class="ql-block">“你讲的这些书本上都有,我们想听一听你的感想,体会,你是怎样掌握使用这些技法和笔法的。不一定只讲理论文章,可以与其他文章做类比。”王炳权说。
</p><p class="ql-block">“你自己叫技法是什么?”郑梁柱问。
</p><p class="ql-block">“你讲的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新学科,不要看我们是研究生,有硕士学位,那都是一个学历的记载,我们学的东西是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你放开讲!”刘保宁说。
</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讲得很好,概括得精准!”黄艳春说。
</p><p class="ql-block">一时大家议论纷纷。
</p><p class="ql-block">周一全喝了一口水,听了一阵议论后说:“这样吧,写作课是一堂大课,涵盖面很广,仅《通用公文写作》我就编写了40多万字,如果慢慢讲,一个月也说不完;报纸上的文章,种类也很多,一类就是一本书,也是一个月也讲不完;文学类写作更是种类繁多,一类一个月也讲不完;论文写作只是一种文体,要讲透彻,一个月也讲不完。当然了,大家不是初学者,都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学力,我觉得很多问题是点一下就可以了。当然,写文章有共性与个性之分,共性的问题无论那种问题都是一样的,个性千差万别。我刚才讲得技法与笔法就是共性的东西。保险理论文章写作,我就讲今天这三个小时,咱们来个座谈式讨论,谁想听什么提出来,我谈我的体会。”
</p><p class="ql-block">“我看你还是把眼睛比起来,把共性与个性用你的体会说清楚就很好。”王炳权说。
</p><p class="ql-block">“众口难调,你就按照你想好的讲吧!”武媚说。
</p><p class="ql-block">周一全开始根据大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讲。</p> <p class="ql-block">我先讲共性的说法,上面讲写文章的技法与笔法,就技法而言,就有文章的布局、谋篇、结构、手法等等说法,无论怎样讲,都是讲整体篇章的设计、组织、处理方面的技巧。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法,因为“文贵有变,文不喜平”。“有变”,则读者有兴趣;“不平”文章则有新意。所以,讲课老师都有自己的叫法,这对于充分、有力地表现内容,是极重要的。
</p><p class="ql-block">笔法上讲究修辞。笔法是指表达文章内容的诸种手段。凡修辞手段、艺术手法等等,均可归入“笔法”一类。
</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共性讲写文章的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p><p class="ql-block">咱们都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一代人,讲话喜欢引用毛主席语录,今天还要引用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炳权又举手说:“写文章共性的东西就讲到这里吧,讲千差万别的个性。”
</p><p class="ql-block">一位老转说:“周老师,您开始讲了‘八股调’,我想问一下现在写文章有什么‘调’没有?”
</p><p class="ql-block">又一位老转说:“这样讲好,把写作这门深奥的学问说明白了。”</p><p class="ql-block">(转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