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许倬云先生曾说:“人类花了8000年时间设法改善自己的生活,到了最后,我们回到另一个丛林。今天丛林里的大树就是都市里的摩天大厦,过去我们用弓箭打猎,今天我们用来狩猎的工具是金钱,我们猎取的对象是其他的人类。我们又回到丛林里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再一次出发,再一次开始,来看看我们究竟在新的蛮荒地带要问些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源于现代社会在人际关系、价值体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深刻变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社会竞争的白热化: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资源(如财富、地位、机会等)的有限性愈发凸显,人们为了争夺这些资源,不得不陷入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压力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如同丛林中动物为生存资源而争斗的状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人际关系的疏离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摩天大楼成为新的“丛林地标”。但人们虽身处同一空间,却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与了解,彼此陌生而独立,如同丛林中各自生存的个体,难有真正的联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价值体系的失序:科技的迅猛发展冲击了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念,旧规范逐渐失去约束力,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形成“真空期”。人们的行为更多被利益驱动,如同丛林动物依本能追逐猎物一般,为金钱等利益将他人视为竞争对象甚至“猎取目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当今世界面临战争、瘟疫、逆全球化等诸多挑战,旧秩序在瓦解,新秩序尚未成型,人们普遍感到焦虑与茫然。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中,个体为求生存与安全,更易聚焦自身利益,进一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丛林式”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