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遇见自己

高钢军 Quincy Gao

<p class="ql-block">  出版社工作的朋友知道我喜欢读书,在几天前就早早地告诉我,周三下午在会展中心有她们单位主办的一场新书发布会,作者是大家熟悉的梁晓声先生,书名《掂量生活》,她是这本新书的策划人。</p> <p class="ql-block">  新书发布会现场距离父母亲居住的小区不甚远。临近中午时分,和母亲视频通话,说要过去吃午饭。问他们中午吃什么,母亲说饭已经快做好了,是他们和我都爱吃的山药酸焖饭。</p> <p class="ql-block">  说起山药酸焖饭,在这里附带着多写几句。在老家托克托县,有“浆米罐罐,老婆汉汉”之说,用来形容托克托人与酸饭的感情,如夫妻一般,须臾离不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锅台旮旯旯①放一精美陶瓷罐,那就是浆米罐。浆米罐褐色、黑色为主,二十多公分高,上下窄口中间鼓肚子,罐里盛放的是用酸浆泡发的糜米。糜米以黄河灌区红胶土地种植的“大黄罗糜子”米最为有名,是做酸饭的主要原料,也有用大米、小米、黄米浆了做酸饭的,酸浆是用热水、米、米醋特别调制。浆米罐是需要视天气、室内温度,经常搅动的,不能让浆米罐浆面上生起白色网络状泡沫,一旦出现,要全部撇出,搅动后食用。而且浆米时间不宜过久,以免酸饭中带有“老浆”异味。做酸饭有讲究,叫做“紧焖饭,慢酸粥,赶天赶地熬稀粥”。</p> <p class="ql-block">  母亲做的酸焖饭很正宗,是一锅焖出来的。先是用铁锅烧开水,给浆米罐留浆,把浆好的米下锅,搅动,给浆米罐浆新米,回浆,然后急火烧开,撇酸米汤,慢火煎②干,恒温焖熟。为了保持恒温,有时要压火或转锅。如果米饭多,中间还要用铁匙翻动一次。焖酸焖饭的技术要领在于米下锅后急火滚起来,就是“紧焖饭”。如果不能迅速滚起来,则可能导致米在锅中泡得时间过长而失去精气,变得糟绵,没有嚼头。但是也不是一滚起来就撇米汤,还要保证把米煮的恰到好处。撇米汤过早会导致间生,过晚往往会使米抱团,甚或做成粥。煎干焖的功夫如果火大了会把锅巴烤焦了,容易使焖饭带“糊巴”异味或称烟熏气。这个火候不是言传身教可以传习的,只能靠厨师悟性,靠厨师自己“品”出来。</p> <p class="ql-block">  母亲焖好的山药酸焖饭黄灿灿金盏盏的。山药又沙又甜,米粒一颗是一颗,软中有精气,有嚼头,能嚼出酸中带甜的香味。糜米味甘、性微寒,具有补中益气、凉血解暑、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p> <p class="ql-block">  母亲知道我要过去吃饭,生怕光有酸焖饭不够吃,把葱头、黄瓜、腐竹、胡萝卜、晒干的西瓜皮等杂拌在一起,又在酸米饭锅里热了一个玉米。</p> <p class="ql-block">  就着凉菜,吃了一碗山药酸焖饭,喝了一碗酸米汤,和母亲分了半个玉米吃。在沙发上躺了半小时,似睡非睡,心理惦记着不能耽误下午的读书会。</p><p class="ql-block"> 没和正在午休的父母亲打招呼,轻轻带上门就离开了。步行将近二三里地,来到会场不算早也不算晚。</p> <p class="ql-block">  找个座位静静地坐下来。原计划四十分钟的新书发布会很受欢迎,一再延后,包含互动、签名等环节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梁先生和嘉宾、读者之间的对话接地气,特别有共鸣,讲的都是最朴素的人文,老百姓的心里话,有无价的亲情,流金的爱情,似水的温情,如山的真情,细微之处感人至深,特别喜欢。</p> <p class="ql-block">  晚上乘坐公交回家。在桌案边小坐,灯下看梁先生的文字,一起走进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们的世界,将身边人、身边事娓娓道来,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同事,富有时代气息,精神世界亦充满真善美。此刻,一杯茉莉的温度刚刚好,我的心,也突然地静泊了下来。合上书本,始觉读书是一场漫长的对话,与过去的自己、与未知的世界、与无数灵魂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幼时翻书,一缕阳光一丝清风,不知人间多有惆怅事,一心追着故事里的热闹跑,囫囵吞枣地看、没心没肺地想。想着孙悟空耍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的威风,看着灰姑娘盼水晶鞋的焦急,愁着卖火柴的小女孩,怎么就没有一件可以御寒的衣服。书页里的字和图画像会发光的糖,嚼着甜,便只顾着把“有趣”、“异想天开”和“无忧无虑”往心里装,从没想过书里藏着别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后来再读,文字里有极致的美,春风、夏雨、秋月和冬雪,与书中的世界相伴,我也学着在文字里用别人找自己,学着敞开心扉存放青山不语和流水无声。少年时看西游,想着天马行空地奔跑,努力从七十二变、有形有相里寻找万物为一和修心的密码;读红楼,不理解痴迷的、葬花的、看破的,为什么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在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里,又觉得霍尔顿的迷茫和自己的心事撞个满怀;读《廊桥遗梦》美化了情感,被温柔戳中软肋,也理解了主人公内心的无奈和挣扎。那时才懂,读书像是现在流行的拆盲盒,拆开的是别人的故事,触到的却是自己错过的风景、心路的历程。那些没说出口的情绪,没实现的壮志,那些迷茫、欢喜、遗憾,爱恨情仇和柴米油盐里的暖意平凡都能在书页间找到落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到如今,我依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追求所谓的自由,读书却如一日般地坚持了下来。读书给了我一种内在的力量,也成为我慢下来的修与行,是生活的一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  “书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入,而是一场每一本书,都是一盏灯,照亮我们走过的路,也指引我们去往更远的地方。”不再急着追情节、记道理,反倒爱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就着一杯茶,守着旧时光的影子,随手翻几页没看完的书,反复读几行打动人心的话,让身体随着灵魂徜徉。读历史时看朝代更迭,会想起眼前的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读散文时品人间烟火,又会觉得平凡的日子里满是细碎的温柔;读经文时悟心无所住,明白宇宙如如不动才会自在圆满。</p><p class="ql-block"> 原来读书到最后,不是为了装满知识,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让心变得更开阔、更柔软,能在看清看轻生活,看透看淡人生后,依然愿意热爱它,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心之所向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每一本书,都能让我们遇见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每一本书,都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走过的路,也指引我们去往更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备注:①旮旯旯:方言,拐角。</p><p class="ql-block"> ②煎:音读“介”,加热之意。</p><p class="ql-block"> 写于七月初七凌晨二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