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毛主席纪念堂(上)

挚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图:王来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制:挚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 22012217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背景音乐: 毛主席的光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谨以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四十九周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毛泽东于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王来平 自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7年,我任新疆军区通信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时,军区选派我同当时著名的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赵祥娃等人,前往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参加全军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辅导员培训班的学习,时间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请将手机横屏观看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77年6月22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参加军政大学学习毛选五卷的同志们一起,受到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副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图中华主席后第3排向右数第11人为作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毛主席纪念堂外景视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期间,全体学员于6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华国锋主席和叶剑英副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尔后又经中央办公厅批准,作为党日活动,于七月一日,参加了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劳动。再后来,我们又于10月纪念堂建成对外开放前,经中央办公厅安排,先去纪念堂瞻仰了一次毛主席的遗容,并里里外外地参观了纪念堂的建筑及装修设置情况。另外,在学习结业的以后的时间里,包括转业到地方后,我每次去北京国家信访局和国家老龄委汇报工作、参加国际国内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讨会和出差等,又多次去赡仰过毛主席遗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6年9月,为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我先后写出了《我参加了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劳动》和《我所知道的毛主席纪念堂》两篇文章,分别在《百泉湖》《枫林秋韵》两个杂志和《辉县市报》新乡《尊老爱幼报》《新乡日报》上发表,其中《我参加了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劳动》一文,还被收入《辉县市政协文史资料汇编》(2006),载入史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今发表这两篇文章,谨以此隆重纪念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9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万岁!万万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以后,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世世代代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愿望。1977年,我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毛选五卷期间,经中央办公厅批准,由学校集体组织,作为党日活动,曾于7月1日,参加过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义务劳动,并于10月对外开放前,前往纪念堂瞻仰过毛主席的遗容,尔后每次去北京我都要去瞻仰毛主席遗容,一直到今年5月份,我又到北京瞻仰过一次。那么,毛主席纪念堂这项宏伟工程是怎样建起来的?毛主席纪念堂的内外装修和室内布置是什么情形,都有什么意义?适逢纪念毛主席逝世30周年之际,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毛主席纪念堂的一些情况作一介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华国锋同志为毛主席纪念堂奠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万人大会战 建设高速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逝世以后,党中央于10月份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并任命李瑞环为工地指挥部党委书记和总指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纪念堂是一项政治性强、技术难度高、工程量大、涉及面很广的宏伟工程。总体上说,从1976年11月24日奠基到1977年8月29日胜利建成,分为建筑工程和室内布置两个部分,其中建筑工程是在边设计、边拆迁、边准备、边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经历了现场折迁、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修和管线铺设、收尾峻工五个阶段,共挖运回填了上百万立方米的土方,绑扎了上万吨的钢筋,浇灌了数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安装了数万平方米的各种石料、玻璃瓦,修建了数万平方米的沥青路,栽种了上万棵常青松柏和果树。这一切又是在有限的面积上,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的。工程达到了我国建筑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度 、高质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纪念堂工地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在方圆两万平方米的有限的施工面上,几万人展开多兵种、大兵团联合作战,出现的是热烈、紧张、秩序井然、上下有序的场面。在整个工地上,几万双手做着不同的工作,几百个项目同时进行,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一切都是按照一个细密而又巨大的计划进行着。指挥部各级党组织是战斗的集体,重大问题都召开党委会议反复研究讨论,统一思想和计划部署,明确分工。总指挥部和各分指挥部都在现场设立指挥所,各级领导都建立昼夜值班制度。干部和工人实行 ‘ 三同 ’,风天雪天雨天和工人一起大干,脏活累活险活和工人一起大干,重点部位和关键项目和工人一起大干。人们经常看到指挥部的领导干部忙得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甚至带病坚持工作。参加纪念堂建设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激动地说:“我们是代表八亿人民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的。为了早日建成纪念堂,让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永放光芒,我们能挑一百斤,不挑九十九,挑上一百斤,要再加一把油!”在完成建筑工程任务中,共涌现出这样的英雄人物一万三千多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完成基础工程任务阶段,沸腾的工地上,车轮滚滚,塔吊、臂吊林立,马达轰鸣,昼夜不停。由北京市机械施工公司承担的挖基础土方和打基础桩的任务提前十天胜利完成。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十七天完成了原计划一个月的施工任务。参加建设的基建工程兵部队指战员,个个生龙活虎,专打硬仗。这个队伍里分不出谁是官、谁是兵,他们滚在一起,大干猛干。在部队的施工日志上,每一页都写着“提前完成任务”六个大字。在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战斗在纪念堂工地的人们,心里就像燃了一团火,手上有使不完的劲。他们把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怀念的深情,倾注到工程建设中,把自己的汗水洒在这庄严的工地上,被大家看作是最光荣的事情。每个单位,每道工序,每项任务,工期不断提前,纪录不断刷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完成结构工程任务阶段,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者顶风雪,战严寒,硬是把成千上万吨钢筋、模板和混凝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铸到这座伟大的建筑上去。在塔吊赶不上施工需要时,他们硬是把一根根十几米长的钢筋,几百斤重的模板,喊着震天响的号子,肩扛人抬运到施工面上。浇灌混凝土时,他们脱下棉袄,钻进只有三十多厘米的密密麻麻的钢筋网里,去清理和振捣。房修工人迎着凛冽的寒风,爬上陡峭的屋顶,折除旧有的房屋。市政工人在地下管道十分密集、不便使用机械的情况下,硬是以顽强的毅力,挥舞大镐去破除冻土,修筑管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完成装修工程任务阶段,工地党委打破过去装修工程要占整个工期一半的惯例,结果,比原计划提前十八天完成了外檐立面装修工程,使毛主席纪念堂赶在“五一”前夕露出了巍峨的雄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完成收尾峻工任务阶段,工地指挥部对整个纪念堂工程未完的近千个工程项目,做了认真调查研究,把所有活组织起来,组成了四个战场、十大战役。从五月一日开始到五月二十四日结束,仅用24天就完成了几乎半年的工作量。同时,建筑工程的速度飞跃向前,大大促进了市政、公用、电力、绿化等项工程的建设速度。其中北京供电局路灯队原计划三个月完成纪念堂灯杆架设的任务,结果一个月立杆亮灯。到五月二十四日,整个工地做到了地净场光,花草芬芳,设备安完,水通灯亮,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建筑工程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纪念堂的工程建筑不仅实现了高速度,而且达到了高质量。工程建设者们以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高度责任感,取得了项目工程质量优良的好成绩。其中主体结构工程浇灌的混凝土保证率,当时,全国水平是百分之九十六,这里都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五七;整个墙面、柱面砌上的一万多块花岗石,块块横平竖直,稳定牢固,全是优级品;安装在柱廊之间的一千零八块陶瓷花板,是一种极易破裂的贵重装饰材料,规定三块保一块,可是,他们从广州运到北京,直到安装完毕无一损坏。北京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的抹灰工人,接受纪念堂二楼的抹灰任务。这里墙面高达六米,相当于普通楼房两层楼高。在这样的墙面上抹灰,要求做到不鼓不裂、平整光滑,上下偏差不超过两毫米,难度是相当大的。在施工中,他们像绣花一样细心,发现细微的空鼓现象立即铲掉重抹。任务完成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在抽查的四十个点的墙面中,有三十五个点上下分毫不差,平整光滑得像镜子一样,其他五个点上下偏差只有一毫米。许多老抹灰工也赞叹说:“这样高的抹灰质量,在此之前是少见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