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浑源旅游浑源栗毓美墓精美的汉白玉雕刻建筑群号称民间皇陵

山东陈晓雷

<p class="ql-block">栗毓美墓是清代治河名臣栗毓美的陵寝,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东北隅,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独特的汉白玉建筑群和超规格的皇家敕建形制闻名。</p><p class="ql-block">建筑结构与布局特点</p><p class="ql-block">栗毓美墓占地面积7740平方米,坐北朝南,采用中轴对称布局,整体呈“品”字形,分为陵前建筑、前院、后园和护院四部分。主要特征包括:‌‌‌‌</p><p class="ql-block">1. 汉白玉主体建筑:墓园大门、牌坊、石桥、祭厅等核心建筑均用汉白玉雕刻,墓道两侧排列石羊、石虎、石马及文武官员石像生共十尊,雕刻工艺精湛。‌‌‌‌</p><p class="ql-block">2. 特殊规制:墓前立有高达5米的汉白玉御祭碑与神道碑,顶部带云翅的华表柱为清代皇室陵墓专属配置,远超总督陵墓等级。‌‌‌‌</p><p class="ql-block">3. 墓室文献:墓室内存有林则徐撰写的墓志铭,全文2000余字详述栗毓美生平,为研究清代水利史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1. 墓主生平:栗毓美(1778-1840年)为清代著名水利专家,任河东河道总督期间首创“抛砖筑坝法”,五年内使河南黄河无重大水患,百姓尊其为“河神”。‌‌‌‌</p><p class="ql-block">2. 敕建背景:1840年栗毓美病逝于任上,道光帝追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恭勤”,特谕于浑源修建陵墓,耗银数万两,灵柩返乡时民众千里泣送。‌‌‌‌</p><p class="ql-block">3. 研究意义:墓园融合官式建筑与地方工艺,其汉白玉石刻群被列为清陵标志性遗存,对清代墓葬制度、水利史及林则徐交游研究具重要价值。‌‌‌‌</p><p class="ql-block">该墓1965年列入山西省首批文保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现存建筑保存较完整,汉白玉构件历经近200年仍坚实如新,近年成为浑源县重要人文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