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左宗棠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宗棠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来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讨论,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参赞戎机,抵抗太平军。后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率兵号“楚军”,与太平军作战,为扭转战局之关键人物,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收复失地。中、俄伊犁交涉中,主张“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后病殁福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宗棠是清末湘军首领之一,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其还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近代中国国家主权完整的捍卫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者、传承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p><p class="ql-block">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吴佩孚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佩孚早年先后到开平武备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军校学习,毕业后到北洋督练所参谋处任职。辛亥革命时,在曹锟手下任第三师师长。曹吴在北洋军阀时期结成军事集团,史称直系军阀。</p><p class="ql-block">1920年,吴、曹直系军阀与段祺瑞的皖系军阀之间爆发了直皖战争,曹吴得胜,入主北京。在京期间,吴佩孚主张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内问题,遭到曹锟及其它军阀的反对,只得率师回到洛阳。徐世昌任大总统时,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p><p class="ql-block">1922年,吴佩孚反对梁士诒内阁将胶济铁路的权益出卖给日本,反对直系通缉的皖系政客,导致了直奉大战。最后将张作霖的奉系赶到了关外。这场战争使吴佩孚名声大振,成了直系的首要人物。1923年,曹锟当总统,吴佩孚升任直豫鲁巡阅使。但吴后来镇压工人运动,在北伐战争中失败逃到四川,后又回北平。</p><p class="ql-block">吴佩孚反日立场坚定、鲜明,九一八事变后,他多次参加反日活动。</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特务机关想选择吴为傀儡,建立全国性政权,被吴严词拒绝。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因牙疾经日本医生治疗后暴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张大千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祖籍广东番禺,学名张正权。</p><p class="ql-block">后改名为张爰,字季爰,法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有《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9月,张大千就读于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随后在华美初小学毕业。1914年9月,就读于重庆曾家岩求精中学,之后转入江津中学。191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艺专学习印染,仍习画不辍。1919年,由日本回到上海,先后拜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主攻魏碑,兼学行、草、篆、隶等体。在上海期间,与兄弟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画派。1944年,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受到重庆各界关注。之后在亚、欧、美举办了画展,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1949年,创作《荷花图》,现藏于中南海毛泽东故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居美10年,是他创作的鼎盛期。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人文博士学位。1978年,移居台北,晚年思乡而不得归。1983年4月2日,因心脏病逝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了《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根据通知,张大千的书画作品将一律不得出境。</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徐悲鸿称其为“五百年来一大千”。毕加索看过其晚年的画作后,赞叹:“真正的艺术在东方。”张大千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讨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齐白石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以大写意花鸟画闻名,代表作包括《墨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和“世界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平概述</p><p class="ql-block">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号白石山人,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湘潭。幼年家贫,仅接受短暂私塾教育,15岁起学木工雕花,25岁转学绘画,师从萧芗陔、胡沁园等。1902年至1909年间五次远游(“五出五归”),拓宽艺术视野。1919年定居北京后受陈师曾启发“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风格。1953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7年逝世于北京,享年93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于右任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p><p class="ql-block">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原名伯循,字诱人,号髯翁、太平老人,曾用名刘学裕、原春雨等,笔名右任、骚心、大风、半哭半笑楼主、关西余子等,被尊称为“右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报刊活动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右任早年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被陕西学政目为“西北奇才”,后中举人。1904年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被清廷通缉。旋赴上海,入震旦学院师从马相伯。1906年赴日本考察报业,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报,宣传反清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次年流亡日本。</p><p class="ql-block">1918年返陕西,任靖国军总司令,与军阀苦斗四年。1922年参与创办上海大学。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一届中执委。1926年赴苏联动员冯玉祥回国重建国民军,同年参与五原誓师,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后长期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1948年参与副总统竞选,次年被迫赴台北。晚年诗作眷念大陆之情颇深。讨论1964年病逝于台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右任在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国共合作等事件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堪称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一生参与创办、改建了渭北师范学校、复旦公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校,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此外,于右任善书法,喜作诗,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辑有《标准草书》《右任文存》《右任诗存》《右任墨存》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郭沫若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p><p class="ql-block">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之一,甲骨四堂之一。</p><p class="ql-block">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p><p class="ql-block">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p><p class="ql-block">1978年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吴昌硕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昌硕(1844年9月12日—1927年11月29日),晚清民国时期艺术大师,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和“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本名: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等。</p><p class="ql-block">职业: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并称“清末海派四大家”。</p><p class="ql-block">开创金石大写意画风,以书法、篆刻入画,形成独特“金石气”风格。</p><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篆刻融合秦汉印与石鼓文,自成一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黄宾虹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艺术教育家。</p><p class="ql-block">与齐白石合称“南黄北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绘画作品有《蜀江归舟图》《焦墨山水》《九子山》等;出版画册有《黄宾虹纪游画册》《黄宾虹山水画册》《黄宾虹山水画集》《黄宾虹写生画册》《黄宾虹山水写生画册》《黄宾虹画集》等;出版著作有《陶玺文字合证》《古印概论》《古籀论证》《古文字释》《古画微》《虹庐画谈》《鉴古名画论》《黄山画家源流》《画法要旨》《宾虹草堂印谱》《画学编》《宾虹杂著》《宾虹诗草》《美术丛书》《神州大观》《神州国光集》《中国名画集》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宾虹于1881年师从陈春帆学画;1886年师从画家郑姗绘山水,又从学于陈若水绘花鸟;1904年,任教于芜湖安徽公学;1909年,创作作品《歙县渔梁》《水墨山水》等10</p><p class="ql-block">;1916年,创作作品《黄山狮子林》《写陆放翁诗意》等;1925年,创作作品《遥山苍翠》;画史专著《古画微》刊行;1930年,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教席、新华艺专国画教授,作品参加比利时独立一百周年纪念国际博览会,获“珍品特别奖”,另创作作品《绿绮园图》;1954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并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p><p class="ql-block">1955年,获评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3月25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傅抱石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傅抱石(1904-1965)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以独创的“抱石皴”和融合中西的绘画风格闻名,代表作包括《江山如此多娇》《屈原》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傅抱石原名长生,1904年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喻(今新余市)。幼年家境贫寒,通过自学篆刻和临摹裱画店作品步入艺术领域。1926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留校任教。1932年经徐悲鸿推荐公费留学日本,师从金原省吾研究东方美术史。1935年回国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年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等职,1965年逝世于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与风格</p><p class="ql-block">理论贡献:著有《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摹印学》等,系统梳理中国画史,尤其对石涛研究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绘画创新:</p><p class="ql-block">独创“抱石皴”,以散锋笔法表现山水的磅礴气势,如《西陵峡》《虎踞龙盘今胜昔》。</p><p class="ql-block">融合日本画技法(如横山大观的渲染法)与中国传统笔墨,形成豪放泼辣的风格。</p><p class="ql-block">人物画:擅长历史人物题材,线条古拙高逸,如《屈原》《丽人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与关山月合作):人民大会堂巨幅山水,象征新中国气象。</p><p class="ql-block">《镜泊飞泉》:展现“抱石皴”技法巅峰。</p><p class="ql-block">《雨花台颂》:革命题材与山水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李可染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齐白石弟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代表画作有《漓江胜景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赵朴初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朴初,中国佛教学者、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中国佛教学者、居士、中国现代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曾经担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佛教常识答问》、《滴水集》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协会历任会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安徽太湖人。幼承家学,勤于文史哲的研习。大学时代开始接触佛学,后遂深入探索佛教各宗哲理教义。</p><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初,曾任中国佛教会秘书、主任秘书,致力于佛教及社会救济事业。</p><p class="ql-block">1936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发起成立中华佛教护国和平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收容、救济战区难民,动员大批青壮年参加抗战。</p><p class="ql-block">1939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p><p class="ql-block">1945年与马叙伦、许广平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上海解放前夕,组织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收容安置失业工农群众和游民。</p><p class="ql-block">1949年代表佛教界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p><p class="ql-block">1952年发起并筹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历任该会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爱国爱教,曾担任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推进佛教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佛教徒之间的友好团结和文化交流;1982年日本佛教传道协会特授予传道功劳奖;日本佛教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85年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和平奖”。</p><p class="ql-block">曾经担任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艾青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包括《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其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核心意象,充满爱国主义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平与创作历程</p><p class="ql-block">早年经历: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地主家庭,幼年由农妇抚养。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次年赴法国学习绘画,接触西方现代诗歌。</p><p class="ql-block">文坛崛起: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革命活动被捕。1933年在狱中以笔名“艾青”发表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其现实主义诗风。</p><p class="ql-block">抗战与延安时期:抗战爆发后创作《北方》《向太阳》等诗集,1941年赴延安,参与文艺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政治波折与复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创作《归来的歌》等作品。</p><p class="ql-block">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李苦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p><p class="ql-block">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三十里铺李奇庄,原名李英、李英杰,字超三。</p><p class="ql-block">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p><p class="ql-block">其代表绘画作品有《兰竹》《英视瞵瞵卫神州》《双栖图》《墨荷》《红梅怒放图》《晴雪图》《墨竹图》《盛夏图》《劲节图》《松鹰图》《盛荷》《群鹰图》《水禽图》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版有《李苦禅画选》《李苦禅画集》等。</p><p class="ql-block">李苦禅于1922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1923年,拜齐白石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并与赵望云、孙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画社”,开始了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画之路;</p><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作品《惨淡京都》发表于《大公报》,7月,参加中西画会在北海漪澜堂举办的画展,11月,发表作品《惨幕》;1930年,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33年,创作中国画《墨鸡》《鱼鹰》等;1941年7月,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画展,展出作品50余件;1945年,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授,另当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创作作品《扁豆图》《双鸡图》;1972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77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78年3月—1983年6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在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鹰》《盛夏图》;1983年6月11日,因病逝世,终年84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启功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满族,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古典文献学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代表作包括《古代字体论稿》《书法概论》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功先生原名爱新觉罗·启功,生于北京,满族正蓝旗人,雍正皇帝第九代孙。他自幼受家族文化熏陶,早年师从贾羲民、吴镜汀等学习书画,后成为辅仁大学讲师,并长期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古典文学与艺术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p><p class="ql-block">学术与教育:</p><p class="ql-block">出版《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等学术专著,系统研究中国书法理论与古典文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贡献:</p><p class="ql-block">书法自成“启体”,融合传统与创新,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p><p class="ql-block">绘画以文人画见长,尤擅朱竹,作品清逸典雅。</p><p class="ql-block">社会职务:</p><p class="ql-block">历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功的绘画作品,启功是中国的书法大家,曾担任中书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任等职,他的书法很有文人气息,咋看咋舒畅,越看越想看,用笔炉火纯青,形成独特的“启功体”。</p><p class="ql-block">而启功的绘画成就也是很高的,他早年师从贾羲民、吴镜汀等画家,还受到溥心畲、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家的指教点拨,为他绘画奠定了良好基础。启功的画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画,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黄 胄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胄(1925年3月31日—1997年4月23日),原名梁淦堂,字映斋,河北蠡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中国画家、收藏家和社会活动家,以人物画和动物画见长,尤擅画驴,代表作品包括《洪荒风雪》《百驴图》等,其艺术风格融合速写与传统笔墨,对20世纪中国画革新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平与职业历程</p><p class="ql-block">黄胄1925年生于河北蠡县,1944年拜画家赵望云为师,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从事部队美术工作。1950年代起,他历任西北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等职,期间多次深入新疆、西藏等地写生,积累丰富创作素材。晚年创办炎黄艺术馆(1991年),并担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陆俨少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俨少(1909年6月26日-1993年10月23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以独创“陆家山水”风格闻名,代表作包括《朱砂冲哨口》《峡江险水图长卷》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平简介</p><p class="ql-block">陆俨少出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1926年入读无锡美术专门学校,次年师从冯超然学习中国画。抗战期间入蜀八年,亲历三峡险水,为其后期云水技法奠定基础。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77年调任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任教授,1984年出任浙江画院院长。1993年逝世于上海,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周思聪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思聪(1939年—1996年)是中国著名女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以水墨人物画见长,代表作《人民和总理》《矿工图》组画等,其作品融合中西绘画风格,开创水墨人物画新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平与教育背景</p><p class="ql-block">周思聪1939年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5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可染、蒋兆和等名家,1963年毕业后任职于北京画院,成为专业画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与风格</p><p class="ql-block">早期创作:1959年作品《颐和园一角》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奖,奠定其艺术地位。</p><p class="ql-block">代表作:</p><p class="ql-block">《人民和总理》(1979年):获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以写实手法表现时代主题。</p><p class="ql-block">《矿工图》组画(1980年代):探索中西融合,通过变形与夸张表现矿工苦难,开创水墨人物画新语言。</p><p class="ql-block">晚期《荷之系列》《高原风情画》:强化水墨意趣,风格趋于抽象与诗意。</p><p class="ql-block">艺术理念:主张“艺术源于心灵顿悟”,注重线条质感和水墨表现力,强调真实感受而非形式技巧。</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与荣誉</p><p class="ql-block">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p><p class="ql-block">2023年列入国家文物局限制出境名单,艺术价值获官方认可。</p><p class="ql-block">评论界称其为“自李清照以来中国最伟大的女艺术家”,吴冠中赞其“艺术与人品俱为一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卢沉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沉(1935年—2004年 ),中国著名国画家,江苏苏州人,早年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绘画,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刘凌沧等,1958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妻子为画家周思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思聪、卢沉是新中国培养的一辈艺术家,是20世纪晚期中国画坛极具影响力的艺术伉俪。他们是生活上的伴侣,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在艺术上志同道合,相辅相成。今日阿热分享一组他们夫妇笔下的牛,形象生动有神,笔墨爽快洒脱,牧童老牛,趣味浓郁,童真满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物经历</p><p class="ql-block">卢沉先生擅人物,工写兼长,所作笔墨精到,善于表现人物性格,形象生动感人,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1977年与周思聪合作的《清洁工人的怀念》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4年与周思聪合作《草原月夜》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1985年《塞上竞技图》获全国奥林匹克体育美术作品展二等奖。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应邀赴法国、意大利、希腊、奥地利等国进行艺术交流。1990年应邀赴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讲学,并在林兹亚州文化中心举办卢沉、周思聪作品联展;卢沉先生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第一画室主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洁工作的怀念》为周思聪、卢沉夫妇合作的绘画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该图片下载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思聪、卢沉夫妇图片来源于网络,特此说明</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林散之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原名林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尤以草书成就最高,被誉为“当代草圣”,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平与艺术生涯</p><p class="ql-block">林散之幼年聪颖,6岁入私塾习诗文,12岁能书春联,16岁师从范培开学书法,后拜黄宾虹为师研习山水画。其艺术生涯以“大器晚成”著称,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中以草书《中日友谊诗》一举成名,被赵朴初、启功等誉为诗、书、画“当代三绝”。晚年任江苏省国画院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职。1989年逝世,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沈鹏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沈鹏(1931年9月-2023年8月21日)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其书法作品以行草见长,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精神,艺术成就斐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个人生平</p><p class="ql-block">沈鹏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自幼受家庭熏陶研习书法与诗文。1949年考入北京新闻学校,后长期从事美术出版工作,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1981年起参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建设,历任常务理事、主席等职,提出“弘扬原创,尊重个性”的书学理念。2023年8月21日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亚明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亚明(1924-2002)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新金陵画派核心代表人物,以推动传统中国画现代化转型及组织"二万三千里写生"闻名,其创作融合革命精神与传统笔墨,代表作品《货郎图》《孟良崮战役》等对中国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名:叶家炳(后改名亚明)。</p><p class="ql-block">籍贯:中国安徽省合肥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主要经历: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毕业于淮南艺术专科学校,长期担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等职,参与筹建江苏省国画院。</p><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新金陵画派奠基:</p><p class="ql-block">作为核心组织者,推动"二万三千里写生"(1960年),将传统笔墨与现实生活结合,开创山水画新风。</p><p class="ql-block">提出"三师教我"理念(以人民、生活、传统为师),主张"中国画有规律无定法"。</p><p class="ql-block">创作转型:</p><p class="ql-block">完成600余幅异域风情作品,拓宽中国画题材边界。</p><p class="ql-block">组织完成"三湘四水""东北行"等系列写生活动,九登黄山创作大量黄山主题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郭怡琮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怡琮(1940年2月—)是山东潍坊人,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父亲郭味蕖(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熏陶,专攻花鸟画,提出“大花鸟精神”“重彩写意”等理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教育贡献:1978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历任花鸟画科主任、副主任,并创办中央美术学院花鸟画高级创作研修班。 </p><p class="ql-block">国际影响:曾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并在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及海外博物馆收藏。 </p><p class="ql-block">奖项荣誉:获文化部优秀美术作品奖、中日水墨画特别优秀奖,2024年入选潍坊市“40年·40人”杰出人物。 </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郭怡孮》《郭味蕖花鸟画技法》等专著,编撰《中国画教材》《花卉写生教程》等教材。 </p><p class="ql-block">作品《春秀》《与海共舞》等入选文化部展览,并悬挂于中南海接见大厅。 </p><p class="ql-block">社会职务</p><p class="ql-block">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长期担任中国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要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王镛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镛(1945年7月27日生)是中国著名艺术家、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擅长书法、篆刻、山水画及印度美术研究,代表作包括《印度美术》《中外美术交流史》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职业与学术背景</p><p class="ql-block">王镛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印地语专业(1967年本科),后获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艺术专业哲学硕士学位(1981年),师从金克木、季羡林等学者。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师从李可染、梁树年,主攻山水画与书法篆刻,1981年以毕业创作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任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成就与职务</p><p class="ql-block">学术研究:专攻印度美术史与中外美术交流史,著有《印度美术》《20世纪印度美术》等权威专著,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空白。</p><p class="ql-block">艺术创作:</p><p class="ql-block">书法篆刻:融合篆籀笔意与碑帖神韵,提出“大、拙、古、野、率”审美理念,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p><p class="ql-block">山水画:风格朴野天真,代表作如《巴山秋暮图》《太行印象》等,注重笔墨本体价值与时代精神共振。</p><p class="ql-block">社会职务: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2018年至今),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p><p class="ql-block">艺术理念与教育贡献</p><p class="ql-block">主张“书画同源”,反对艺术创作的“制作化”倾向,推行“临摹—创作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大批中青年艺术人才。其作品在拍卖市场表现突出,2019年以874万元总成交额位列《胡润中国艺术榜》第55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陈传席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传席(1950年9月生),江苏徐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评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代表作包括《中国山水画史》《中国绘画美学史》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本简介</p><p class="ql-block">陈传席1950年9月生于山东,籍贯江苏徐州睢宁,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及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其学术研究涵盖美术史、绘画理论、中西文化比较等领域,出版专著70余部,发表论文千余篇,被学界称为“现代美术史研究之父”。</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关于陈传席基本简介的视频:</p><p class="ql-block">学术成就与职业经历</p><p class="ql-block">学术贡献:</p><p class="ql-block">开创中国分科画史研究先河,代表作《中国山水画史》印刷30版并被译为多国文字。</p><p class="ql-block">提出“正大气象”艺术理论,倡导民族正气,多篇论文被《求是》《新华文摘》转载。</p><p class="ql-block">主持国家重点项目《古代佛教雕塑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p><p class="ql-block">国际影响: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赴法、美等国讲学,获“巴黎荣誉市民”称号,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艺术创作与评价</p><p class="ql-block">绘画:以文人画见长,风格高古含蓄,被鉴定家谢稚柳评为“当代文人画之顶”。</p><p class="ql-block">书法:非专业书法家,但笔力遒劲,线条流畅,主张书法应“以文化为主体”。</p><p class="ql-block">批评风格:以犀利言论著称,如批评当代书坛“形式丰富但内涵退化”。</p> <p class="ql-block">范扬(1955年1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祖籍江苏南通,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包括《支前》《一片皖南》及《太湖》特种邮票等,其作品以融合传统笔墨与时代精神著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本身份信息</p><p class="ql-block">范扬,1955年1月生于中国香港,幼年迁居江苏南通。1972年进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南京书画院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并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等院校特聘教授。2019年获国际奥委会颁发的顾拜旦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与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主题性创作:1984年作品《支前》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该作品以淮海战役为背景,开创了主题性绘画的新风格。</p><p class="ql-block">邮票设计:设计《太湖》《普陀秀色》等特种邮票,将传统山水与现代设计结合。</p><p class="ql-block">体育题材创新:以国画表现奥林匹克运动,2017年在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个展,成为首位在该馆办展的中国艺术家。</p><p class="ql-block">写生与山水画:足迹遍及全国,创作两千余幅写生作品,形成“笔厚墨沉”的独特风格,代表作《一片皖南》系列广受赞誉。</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关于范扬艺术成就的视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市场价值与荣誉</p><p class="ql-block">2020年以作品总成交额1,072万元人民币位列《胡润中国艺术榜》第50位。</p><p class="ql-block">其书法作品市场价未在权威来源中明确标注,需参考拍卖行实时数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范扬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