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响水滩

慧儿馨雨

<p class="ql-block">文字:慧儿馨雨</p><p class="ql-block">图片:随风轻扬(自拍)</p> <p class="ql-block">生活如常。今天和同学相约健走响水滩。我所说的响水滩,就是凤凰传奇《奢香夫人》歌词中“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中的那个响水滩,它位于我的家乡毕节七星关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夏季8月初,响水滩因政府开启“响水滩音乐季”活动而名声大噪,吸引很多外地游客来毕节避暑,成为了热门打卡景点之一。这不,今天我健走响水滩时,也看到了有很多外地人正在游览,有的在栈道上观瀑拍照,有的在亭子中休憩闲谈,共同勾勒出一幅旅游景点的画卷。此情此景,不由牵起了关于响水滩的悠悠思绪。</p> <p class="ql-block">响水滩的名气,不仅因歌词传唱,更蕴藏在历史的传说里。据《毕节县志》记载,响水滩位于毕节城西一千五百米处,是倒天河瀑布的今称,古名响水河。河水从滩上倾泻而下,水流湍急、瀑布高悬,洪涛澎湃之声如雷贯耳,“响水轰雷”的美名便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响水轰雷”,青年时代,曾经在家乡刊物上读到过一段颇具历史韵味的传说。大意是:很久以前,有一位京官携随从到毕节微服私访,投宿箱子街客栈。五更时,他被雷鸣般声响惊醒,彼时夜空晴朗,遂循声带随从前往。晨光熹微时,抵达响水滩,见瀑布如银河落天、水珠飞溅,景象壮丽。京官兴致大发,令随从买酒食,在滩下对瀑畅饮吟诗。话说,客栈店主清晨发现客人失踪,急忙报官。县官循迹而去,赶往响水滩,恰听见京官吟诵诗句:“响水轰雷景,惜哉少人闻。银河落天上,玉浪出瑶琼。近看飞珠玉,远观白龙腾。一任荣辱事,相对意忘形。”县官当即高声赞道:“好诗!好个响水轰雷!”此后,“响水轰雷”美名广为流传,响水滩也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我的响水滩记忆,始于70年代初期的小学时代,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清明,学校都要组织去烈士陵园扫墓,响水滩是必经之路。八九岁时,记得那时的响水滩,夹在纱冒山与北镇关两座青山之间,是一段沙石路的陡坡地段。滩边平地上种满了包谷、高粱、洋芋和蔬菜等农作物,土坎上自然生长着刺梨树和糖啷树。我常常和自己年龄相近的邻居约起去摘吃,甜中带涩的黄刺梨,清甜的红糖啷(方言,成熟时呈红色的果子)满口留香。可以说响水滩上的刺梨和糖啷是我童年最深刻的味觉与视觉印记,那粉红、淡红与洁白相间,形似风铃的刺梨花、刺梨糖啷成簇的果实,装点了儿时的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十岁左右,我又知道了响水滩的另一个名字——黑滩。那时很多男少年喜欢去那里游泳,常听到“杀咪秋”(即站在滩边埋头跳进去)的说法。但黑滩十分危险,原始的滩涂中有深幽的水潭,常见旋涡,潭底乱石密布,稍有不慎便会被夹住头脚失去生命。记得我家附近,就有一个12岁的少年,就是在此游泳时“杀咪秋”被乱石夹住了头没出来,尸体次日才被打捞上来。当时,听大人们还说黑滩有“水鬼”,不准自家娃儿去那里游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里,爬完响水滩后,靠近滩涂一侧的平路上,有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盲人,每天坐在一条小板凳上,给过往路人算命。常看到有大人专程找他算,我也跟着凑过一次热闹。那是1981年,我读中专的一个假期,和两个同学在健走响水滩途中,两个同学请他算后,我也跟着算,付了一块钱。当时十八岁的我们仨,不懂大人们为什么要去算命,我们也没有什么原因想去算命,纯属图好玩。我是看到同伴都算了,便也跟着算一个。他说我这个月“婚姻要动”,我一笑而过,因为那时我没谈恋爱,根本不信。可没想到,他的话竟真的应验了,那个假期我果然收到了一位男同学写的信。如今回想起来,这或许是我人生中与“婚姻”相关的第一次经历吧,所以至今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1986年以后,我从杨家湾调到环城区工作,响水滩上面的大桥村(今天的大新桥街道办事处)是我的工作地点之一,而响水滩是工作地点的必经之路,这样因工作原因常去响水滩,与响水滩的情感也日渐深厚。每次路过时,总会驻足细看,觉得四季皆美都是看点,雨季时,看水流倾泻、浪花飞溅,感受洪涛澎湃气势磅礴的“响水轰雷”;枯水时,看裸露岩壁孔罅中忽隐忽现的数股涓涓细流,细听流水潺潺,如张爱玲笔下“像住在溪边”的意境,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温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大概是1986年我调到环城区工作后,有一年响水滩曾发生过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具体时间记不得了,只记得是在响水滩那段陡坡路上,好像是拖拉机下坡刹车失灵,闯到了正在上坡路上去烈士陵园扫墓的学生队伍中,导致受伤严重。</p> <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响水滩也迎来了新面貌。2009年政府启动实施的纱帽山公园建设改造工程,包括上山柏油路、登山步道、亭台楼榭、活动广场、山体亮化、综合环境整治等。以前滩下方的黑滩处筑堤成了人工湖,叫天然游泳池,搭建了观景台、修建了七彩夜间彩灯,建成了设计科学、配套完整、功能齐全的风景区。至此响水滩成了家乡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我,响水滩新面貌中印象深的是彩灯,也去欣赏过响水滩的夜景,夜晚的响水滩更有另一番韵味。华灯初上时,它宛如金碧辉煌的皇宫:流光溢彩的长廊、绚丽夺目的瀑布,像宝洞里的珍珠白玉散落在彩帛之中,让人沉醉在如梦似幻的景致里。直到此时的中年时代才细细品味,儿时“青山绿水”的模糊印象变得具象——响水滩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东边挽着纱帽山的葱郁,西边牵着北镇关的清幽,将整个天河风景名胜区的魂魄,都系在自己的水袖之上。</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其实,对毕节人来说,响水滩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景点,它是孩子们追逐水花游泳时的雀跃,是漂泊游子归乡途中望见时的踏实与温暖,像指引回家方向的灯塔;是老人们闲聊时嘴边常念叨的乡愁,这份乡愁具体到震耳欲聋的水声、空中弥漫的水雾,还有纱冒山与北镇关间的森林氧吧,以及每一段与人生相关的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我亦然,搬到贵阳居住近二十五年,几十年过去,响水滩依然是魂牵梦绕的地方。每次回到毕节,必须要去健走响水滩,站在响水滩前,总会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这水啊,打我小时候就听过,就是这么响。”它不再是静止的景观,而是流动的记忆——童年时的刺梨糖啷香、青年时的瀑布声、中年时的漫滩闲、老年时的回忆绪,都藏在这水声里。就这样,无论春夏秋冬、晨曦夕阳,无论它是当初原始纯朴的模样,还是如今略带人工雕饰的雍容,都随着倒天河的流水,融入了一代又一代毕节人的人生岁月里。</p> <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2020年7月,为让更多人认识响水滩,七星关区城区河道管理处在景区木栈道旁立了响水滩碑记。碑记显示:响水滩瀑布是全省唯一、全国少有的城市天然大瀑布,位于市西办事处与大新桥办事处交界处,东连纱帽山,西接北镇关,上游河水流经山麓峡谷时,形成了倾斜百余米、落差三十米、均宽五十米的瀑布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难得的是,响水滩至今未被过度开发,未被商业化气息污染,仍保持着原生态景象——林深树茂、鸟鸣山幽、山水相映,新鲜湿润的空气让人仿佛置身天然氧吧,心旷神怡。2025年8月9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毕节开启了“响水滩音乐季”活动。在此活动的推动下,如今,响水滩瀑布名声更盛,成了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专程来毕节避暑,前来观赏瀑布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游客反馈也十分向好。</p> <p class="ql-block">正如今天,我和同学在响水滩健走时,就遇到一位请我们帮忙拍照的游客。拍完照闲聊间,得知她来自江西,是在网上刷到响水滩瀑布的视频后,特意赶来毕节避暑的,至今已住了一周,当天正是专门来打卡瀑布。我们和她说起贵州的避暑优势——“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而毕节的气温比贵阳还要低3到4度,更是避暑佳地。她连连认同,笑着说这几天住下来,每晚下半夜都要盖薄被,早晚格外凉快,清晨出门得穿长袖,白天太阳也不太热,比起老家夏天常有的40度高温,舒服太多。只是偶尔会下一场来去也匆匆的太阳雨,我们笑称这雨过天晴是“毕节特色”,她赞同说雨过天晴也是一种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还主动说起对毕节的印象:城市不大但干净,街道整洁,新城区绿化尤其好,路边行道树郁郁葱葱;老城区虽有年代感,却都修整得妥当,不显破败。物价也很亲民,普通餐馆四菜一汤人均三十出头,羊肉粉一碗才11到12元。三人连住的四星级酒店标间,淡季也才200元左右,换作热门旅游城市,价格起码要翻倍。交通也方便,有飞机场,她们就是坐飞机来的;出门逛街,市内打车起步价6元,公交2元,共享电动车随处可见。最让她暖心的是毕节人的朴实——问路时,本地人总会耐心指引,甚至主动叮嘱注意事项;去餐馆吃饭,服务员不会刻意推销贵菜,点多了还会提醒“够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末了,她坦言毕节作为避暑地完全合格:气候宜人、物价不高、游人不挤,特别适合带老人孩子小住避暑。若说不足,便是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响水滩景点的厕所有点脏;公交车交通班次少了些,比如去周边乡镇景点,部分地方没有公交只能打车,车费有时要上百;娱乐休闲选择也少,多是逛逛公园和广场,待久了难免觉得有些闷。随即她笑着说,不过就冲这凉快劲儿和实惠物价,明年夏天还要来。我们向她道谢,也告诉她会把建议反馈,相信政府会重视,毕节会越来越好,并再次欢迎她明年再来。</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据近期《云上毕节》公众号报道,目前毕节旅游热度已位居全国第三,想必,这其中离不开响水滩带来的契机与助力。看着家乡的这处“宝藏”被更多人看见,形成“避暑圣地”的独特格局,我满心自豪。是啊,“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毕节响水滩,这处流淌在毕节人血脉里、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乡愁地标,如今,在地方政府的精心打造下,正以新的姿态,续写着与这座城市、与八方来客的温情故事。</p><p class="ql-block">写于2025年8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