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小说连载第七十六章)

挥别天涯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 504502410</p><p class="ql-block">美篇原创║挥别天涯</p><p class="ql-block">‍(版权所有,侵权必究。)</p> <p class="ql-block"><b>  第七十六章:彩虹天路</b></p><p class="ql-block">通往扎西宗小镇的最后一段盘山路,曾是老司机们心中的噩梦。九曲十八弯,陡峭又逼仄,一侧是望不到顶的坚硬山岩,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幽谷。每逢雨雪,更是泥泞湿滑,胆战心惊。如今,这“阎王坎”彻底变了模样。</p><p class="ql-block">国家“通县达村”工程的重型机械劈山凿石,硬是在这险峻之地开辟出一条宽阔平整的双车道柏油路。险处增设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挡墙和高大的防护墩。而就在公路最险要也是视野最开阔的那个大拐弯处,一个崭新的观景台拔地而起,如同给险峻山脉佩戴的一枚勋章。</p><p class="ql-block">观景台就地取材,用山石砌了基座,水泥抹平了平台。但最吸引眼球的,却是那道沿着平台边缘延伸开去的护栏。它不再是冷冰冰、千篇一律的银灰色不锈钢管,而是被刷成了绚丽的七色彩虹!</p><p class="ql-block">赤、橙、黄、绿、青、蓝、紫。</p><p class="ql-block">七种饱和度极高、在高原强烈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颜色,跳跃在坚固的金属管上,从观景台入口一路蜿蜒到尽头,形成一道热烈而醒目的视觉宣言。</p><p class="ql-block">这神来之笔出自小芳之手。这丫头,自从用菌丝作画打开了思路,审美愈发大胆。当乡里决定在这个重要位置建设观景台时,她脑子里就蹦出了“彩虹天路”的构想。当施工队完成基础工程问她护栏颜色方案时,她毫不犹豫:“七彩色!像彩虹一样!”</p><p class="ql-block">“可这……也太艳了吧?跟周围环境会不会……”工程队的队长有些犹豫。</p><p class="ql-block">“就要够亮,够抢眼!”小芳眼睛亮晶晶的,语气斩钉截铁,“这条路是我们通向新生活的彩虹桥!我们的日子现在红火得也像彩虹一样多彩!就得让路过的人一眼看见,一眼记住我们的扎西宗!”</p><p class="ql-block">于是,在蓝天白云和雪山的映衬下,这道横空出世的七彩护栏,成了扎西宗最响亮的名片和最有说服力的发展答卷。</p><p class="ql-block">观景台启用剪彩那天,全镇像过节。卓玛作为村妇女主任兼多种经营带头人,当仁不让成了讲解员。她站在人群最前面,背靠着那道热烈的紫色护栏条,迎着山谷吹来的风,声音洪亮,带着藏家女儿特有的自豪:</p><p class="ql-block">“乡亲们,贵客们!看这道彩虹!这可不是我们小芳丫头瞎画的!每一道颜色,都是扎西宗的一道财路!每一公里扎实的路,都是咱们鼓起来的钱袋子!”</p><p class="ql-block">她的大手一挥,指向最近的那道鲜艳的红色护栏:“看!这红的,旺!红色代表我们的‘格桑缘’旅游合作社! 去年光是家庭旅馆、牦牛驮队、牧家乐的接待,全镇就分了八百多万!小拉姆家的新藏式客厅装修得像宫殿,达瓦家的汽车都换成了四驱皮卡!日子火不火?这红色够不够旺?”</p><p class="ql-block">人群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和笑声。被点名的拉姆和达瓦在人群中腼腆地笑着,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气。</p><p class="ql-block">卓玛的手指沿着彩虹护栏移动,指向亮眼的橙色:“看这橙色!暖不暖?这就是咱们村口、镇中心的‘高原暖阳’物流集散中心! 以前咱的虫草、松茸、牦牛肉干,得等人上门收,压价狠着呢!现在有了这中心,电商快车、冷链车队直接开进来,价格透明又公道!松茸季再也不用熬夜等人,早上采的中午就能发到北上广,价钱翻了一倍!这橙色,暖了多少人的心窝子!”</p><p class="ql-block">她又指向生机勃勃的绿色护栏:“这绿油油的,代表我们的‘珠峰牧场’绿色奶源! 尕玛大嫂她们戴着‘聪明脚环’的奶牛,挤的奶带着直播二维码,卖到大城市都是‘天价’!咱们牧民也成白领啦!扫二维码看直播下单,坐在家里数钱!这绿色,是不是草肥水美牛羊壮的意思?”</p><p class="ql-block">人群中,尕玛和张老栓站在一起,脸上是骄傲的笑容,连连点头。</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深邃的蓝色:“这蓝,像不像咱高原的天?它代表正在建设的‘高原蓝’中藏药现代化种植基地! 和广州的大公司合作,用咱们老祖宗的方子,加上科学种植,藏红花、雪莲、红景天以后要成金豆豆咯!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干活有工资,签了合同的乡亲,心里比天还踏实!”</p><p class="ql-block">卓玛的手指最终,落在那道延伸最长、色泽最为浓郁深邃的紫色护栏上。她的声音没有刻意拔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p><p class="ql-block">“最后看这个,最长的这道,紫色!高贵又扎实!紫色,就是咱们‘彩虹菌印坊’!” 卓玛环视着人群,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短短几年,菌印坊从最初小芳次仁鼓捣的一个想法,变成了多大的产业?菌丝画让咱们民宿名扬天下,医院抗菌墙订单排到明年年底,特殊定制文创卖脱销!”</p><p class="ql-block">她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柔和:“去年一年,单是菌印坊一项产业的分红和用工工资,就帮咱们扎西宗37户牧民,整整齐齐盖起了亮亮堂堂的新砖房! 格桑大叔家的土坯房塌了一半,雨天漏得没法住,今年菌印坊发了分红,一开春就起了青砖大瓦房!卓嘎阿妈的老风湿腿,再也用不着淋雨受冻了!这37户,37座新房,就是这紫色护栏上最稳的那块基石!这颜色,抵不抵得上一座金山?值不值我们把它刷得最亮最长?”</p><p class="ql-block">人群中静默了一瞬,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激动的回应:“值!” “菌印坊就是咱的金窝窝!” “我家的新房就是紫色换来的!” 格桑大叔和卓嘎阿妈被推到人群前,眼睛湿润,嘴唇翕动着说不出话,只是用力地点头。</p><p class="ql-block">热烈的气氛中,没有谁注意到,在观景台的边缘、靠近公路入口的地方,几个牧民悄悄支起了简单的摊子。毯子铺在平整的石台上,上面整齐地码放着一个个敦实的木桶,还散发着一丝丝凉气。木桶里盛着的,正是尕玛她们牧场当天刚挤出来的、最新鲜醇厚的高原牦牛酸奶!</p><p class="ql-block">央金的同学卓玛(另一个卓玛)眼尖,拉着几个游客过来:“快来尝尝!这是我们牧场最鲜的牦牛酸奶!比超市里的香一百倍!”</p><p class="ql-block">游客们立刻被这朴实而诱人的美食吸引。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游客拿起摊位上免费提供的白色小纸杯。这纸杯不是透明的,摸上去有点粗粝感,颜色是一种柔和的米白色,像是掺了某种草纤维,一看就是环保材质。</p><p class="ql-block">最吸引他的不是环保,而是印在纸杯壁上的那句话:</p><p class="ql-block">“您的消费 = 牧场健康值 + 1”</p><p class="ql-block">字体不大,却清晰无比,像是某种宣言。</p><p class="ql-block">“咦?老板,这话啥意思?”他好奇地问卖酸奶的老牧民格勒大叔。</p><p class="ql-block">格勒大叔皮肤黝黑,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他用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自豪地解释道:“这酸奶的钱啊,买回去的不只是吃的。你们付的每一块钱,里面都专门拿出一个角子(几毛钱),捐给咱们村的‘草场复育基金’!” 他指了指观景台下远方广袤的绿色,“用这钱买草籽,请人手去补种秃了的地皮;用这钱买网围栏,保护刚长出来的小嫩草不让羊啃绝根;还要搞什么……生物防治害虫,少打农药!我们这基金的口号就是:‘喝碗酸奶,添分绿色!让牦牛崽子、牛崽子、草崽子都长壮实!’ 您这一杯,就是给大草场加了‘1’点健康值!稳得很!”</p><p class="ql-block">这解释通俗易懂又带着牧民特有的幽默和诚恳。游客听得新奇又感动:“嚯!厉害!这钱花得值!不光嘴里甜,心里也甜,身上还背了份功劳!”他立刻招呼同伴:“来来来,都尝尝!给草场‘充值’健康值!”</p><p class="ql-block">很快,这几个小小的酸奶摊前就排起了队。游客们捧着印有特殊“公式”的纸杯,一边小心品尝着冰凉醇厚、奶皮厚实的地道高原酸奶,一边看着脚下山腰绿意盎然、点缀着牛羊的辽阔牧场,再看看远方圣洁的雪山,一种奇妙的联结感油然而生——舌尖上的享受,化作了守护这片壮美山川的具体行动。那小小的“+1”,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杯壁上传递的温度,是游客与这片土地之间实实在在的羁绊。</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观景台,将那道七彩虹护栏映照得如同燃烧的火焰。卓玛仍站在那里,看着公路远处,一辆辆满载着高原特产或者远道而来游客的车辆,在这条曾经的“鬼门关”,如今洒满阳光、铺满彩虹希望的“天路”上,安全而平稳地驶向崭新的未来。她看着那些在酸奶摊前笑着、品尝着、为“健康值+1”举杯的游客,脸上露出了如彩虹般灿烂的微笑。那条彩虹,不仅印在护栏上,刻在每个人的收入里,建起了一栋栋新房子,也悄悄地、坚定地融入了这片土地的血脉深处,守护着牧草青青,牛羊成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