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其他哲学家,卢梭在我国算是广为人知的,主要是他的自传体著作《忏悔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翻译过来,成为当时知识界的流行读物。但是卢梭的建树并不是这本书,而是另外两本政治哲学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p><p class="ql-block">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的重要著作,在书中他探讨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p><p class="ql-block"> 卢梭在开篇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他将此书献给日内瓦共和国,称赞其民主制度,并希望通过对不平等起源的探讨,为改善人类社会状况提供思路。</p><p class="ql-block"> 自然状态下的人:卢梭描绘了原始状态下的人类,他们过着孤独、自由、健康的生活,以森林为家,以野果和猎物为食。此时的人类具有自我保存的本能和怜悯心,没有道德观念和私有财产,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联系,也不存在统治和奴役关系。</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自然能力:原始人具有两种基本能力,即自我完善能力和自由意志。自我完善能力使人类能够在环境变化中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也为后来的不平等埋下了隐患;自由意志则让人类能够自主地选择行为方式,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部分,卢梭讨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不平等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私有制的产生: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和冶金术的出现,土地的开垦和工具的制造使得劳动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逐渐产生。卢梭认为,“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p><p class="ql-block"> 社会分工与不平等的加剧:私有制引发了社会分工和交换,不同的职业产生。富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欺骗穷人订立契约,建立了国家和法律,这进一步巩固了不平等,使少数人拥有特权,多数人陷入贫困和被奴役的状态。从此,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状态,不平等也从自然的不平等(如体力、智力的差异)演变为社会的不平等(如财富、权力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在第三部分,他展示了不平等的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定:这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法律的制定本应是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但在私有制社会中,法律往往成为保护富人利益、压迫穷人的工具,使得贫富差距合法化,社会不平等开始凸显。</p><p class="ql-block"> 官职的设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选举出一些人来管理公共事务,官职由此产生。然而,掌握官职的人逐渐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权力成为了一种特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这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当统治者将权力世袭化,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人民完全沦为被统治的对象时,不平等达到了顶点,即专制统治阶段。在专制制度下,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人民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不平等发展到了极端。</p><p class="ql-block"> 卢梭通过对人类不平等起源和发展的分析,得出结论:人类的不平等并非自然的产物,而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尤其是私有制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人类的苦难和堕落。他呼吁人们回归自然,恢复人类的天性和自由,同时提出了一些改革社会的设想,如限制私有制、建立民主制度等,以实现人类的平等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这部著作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不仅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