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星期三,晴。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 编号215、216、217的三块用于基座镶板的浮雕石板。大理石质地。发现于阿卡迪亚地区的曼提尼亚。<br> 它们与现已遗失的第四块石板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座的镶板,该基座可能是用于存放提洛三位一体(勒托、阿波罗与阿尔忒弥斯)雕像,或是一座祭坛。<br> 编号215的石板上刻画的是阿波罗与玛尔叙阿斯的音乐竞赛。阿波罗坐在岩石上,手持基萨拉琴。右侧的玛尔叙阿斯吹奏着长笛。两人之间站着一位斯基泰人,他将在玛尔叙阿斯落败后,以残酷的方式惩罚这位傲慢者。<br> 另外两块石板(编号216、217)上各刻有九位缪斯女神中的三位,她们手持乐器与卷轴。<br> 这些浮雕具有明显的普拉克西特列斯风格,可能出自这位伟大雕塑家的弟子之手。 <p class="ql-block"> 基座复原重建方案建议。</p> <div>一尊年轻运动员的青铜雕像。发现于阿提卡的马拉松附近海域。约公元前340-330年。</div><div> 这尊雕像可能描绘的是一位竞赛获胜的年轻人,其头部束带在前额上方以一片直立的叶子收尾,这一点暗示了这一点。他抬起的右手中所持之物已遗失。他转头凝视的左手中曾握着什么也无从知晓。这只左手很可能在晚些时候被替换过,替换后的手掌被打造成了灯的形状。这是古典主义晚期的杰作之一,与普拉克西特列斯学派有关。<br></div> <p class="ql-block">一块描绘亚马逊之战的檐壁浮雕石板(Relief slab)。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发现于雅典。约公元前4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 它可能是一座神庙形陵墓檐壁的一部分。浮雕刻画了两名全副武装的亚马逊女战士与一名赤身的希腊战士搏斗的场景。该作品被认为与布利阿克斯或提摩太学派有关。</p> <p class="ql-block">Ploutos普路托斯大理石小雕像。发现于比雷埃夫斯港。</p><p class="ql-block"> 雕像中,普路托斯被描绘成一个婴儿,坐在一位成年人物的左前臂上。在他身旁,这位人物的手中还保留着丰饶角的尖端。</p><p class="ql-block"> 这尊小雕像是和平女神Eirene厄瑞涅与婴儿普路托斯组雕的一部分,是公元前374-370年左右由Kephisodotos凯菲索多托斯创作、立于雅典集市的青铜原作在公元1世纪的复制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普路托斯(Plouto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财富与丰饶之神,常被描绘为婴儿或少年形象。他与和平女神厄瑞涅关系密切,在艺术作品中常成对出现,象征“和平带来丰饶”的理念——厄瑞涅代表和平,而普路托斯则代表和平时期的财富与富足。古希腊人认为,和平是财富与繁荣的前提,这一组雕正是这一观念的视觉体现。</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青年青铜雕像。出自安提基特拉沉船。约公元前340-330年。 </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雕像表现的是珀尔修斯,他本应手持美杜莎的头颅。不过,更有可能描绘的是帕里斯,他当时正手持“纷争之苹果”,准备将其判给最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该雕像被认为是西库昂雕塑家欧弗拉诺尔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Dionysos狄俄尼索斯大理石头像。发现于比雷埃夫斯泽亚港附近的剧院。该头像属于雅典/科斯类型,与狄俄尼索斯-萨尔丹纳帕洛斯类型相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公元1世纪的古典主义风格作品,灵感源自公元前4世纪的原作。人物的头发卷曲而富有动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拂动,发丝的纹理雕刻得极为细致,展现出古希腊雕刻家高超的技艺。额头饱满,线条流畅,彰显出一种古典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他的双眼虽已没有瞳孔,但眼眶的轮廓依然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目光,仿佛在凝视着无尽的时空。鼻梁挺拔,只是中部略有破损,为这尊雕像增添了一丝历史的沧桑感。嘴唇线条柔和,微微张开,似欲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浓密且卷曲的胡须,是这尊雕像的一大亮点。胡须层层叠叠,每一缕都被精心雕琢,展现出自然的形态,仿佛是真实的毛发一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根据相关研究,这是一尊狄俄尼索斯的头像。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同时还掌管着戏剧、狂欢等领域。它不仅是古希腊艺术辉煌的见证,更承载着丰富的神话与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参观者驻足欣赏,感受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Dionysos狄俄尼索斯雕像。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发现于埃莱夫西斯。</p><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中的狄俄尼索斯呈现出半裸的形象,一件希玛纯(古希腊长袍)缠绕在他的下半身,并搭在左肩上。他的头发从中间分开,长长的波浪发绺垂落下来。</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创作于约公元前4世纪中期,展现了古希腊雕刻艺术在那个时期对人体形态和服饰质感的细腻表现。狄俄尼索斯作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同时掌管着戏剧、狂欢和植物生长等,这尊雕像通过其独特的造型,传递出神秘而优雅的气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位神祇的崇敬以及古希腊艺术家们卓越的雕刻技艺和审美观念。</p> <p class="ql-block">Hygieia许癸厄亚大理石小雕像,发现于Epidauros埃皮达鲁斯。</p><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描绘了许癸厄亚女神站立的形象,她身着基同衫(chiton)和希玛纯(himation) 。她低垂的左手中握着一个小盒子(pyxis),而伸出的右手中原本应该拿着一个碗,用来喂食从她后背蜿蜒而下的圣蛇。</p><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是对公元前4世纪原作在公元2世纪的重新加工之作。许癸厄亚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是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女儿。这尊雕像不仅展现了古希腊人对健康和医疗的重视,还体现了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传承与演变,从公元前4世纪原作的古朴与典雅,到公元2世纪重新加工后的细节变化,为研究古希腊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Themis忒弥斯女神雕像。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在阿提卡的拉姆努斯,于涅墨西斯小神庙中被发现。约公元前300年。</p><p class="ql-block"> 女神身着束得很高的基同衫,披着繁复垂坠的希玛纯,脚上穿着凉鞋。她的头部采用了镶嵌工艺,右臂是用单独一块大理石雕刻而成的。</p><p class="ql-block"> 忒弥斯是乌拉诺斯和盖亚之女,是正义女神。在拉姆努斯,人们在同一座神庙中同时供奉她和涅墨西斯。根据底座正面的铭文记载,这座雕像是由拉姆努斯的凯雷斯托拉图斯雕刻而成,由迈加克勒斯敬献给忒弥斯。</p> <p class="ql-block">Satyr萨堤尔小雕像,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在拉米亚被发现。</p><p class="ql-block"> 这尊裸体的萨堤尔站在一块岩石上,似乎正向前行进,上半身微微转动,呈现出舞蹈般的姿态。一张豹皮缠绕在他的左臂上,自然垂下。</p><p class="ql-block"> 这尊小雕像可能曾是狄俄尼索斯神庙上的饰顶雕塑。它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展现了古希腊艺术对神话生物生动的刻画。萨堤尔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半人半羊的生物,常与酒神狄俄尼索斯相伴,代表着野性、欢乐与无拘无束。雕像通过对萨堤尔姿态和豹皮细节的雕琢,不仅体现了古希腊雕刻家精湛的技艺,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神话的热爱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颂。</p> <p class="ql-block">Aristonoe阿里斯托诺埃女祭司雕像,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发现于阿提卡的拉姆努斯,涅墨西斯小神庙中。约公元前3世纪。</p><p class="ql-block"> 雕像连同底座和基座保存完好,头部采用镶嵌工艺,双臂由单独的大理石块雕刻而成。女子身着基同衫和覆盖全身的希玛纯,右手原本应握着一个碗。</p><p class="ql-block"> 根据基座正面的刻文记载,这尊刻画阿里斯托诺埃女祭司的雕像,是由她的儿子--拉姆努斯的Hieropoios祭司长之子希罗克勒斯(Hierokles)敬献给忒弥斯与涅墨西斯的。</p><p class="ql-block"> 雕像中的女祭司身着典型古希腊服饰,一袭长袍(chiton 与 himation 融合的样式 )轻柔地包裹身躯,衣料褶皱层次丰富,流畅的线条顺着身体轮廓自然垂坠,生动还原出织物的质感,仿佛能看见微风拂过时,衣袂轻摆的模样。她的姿态端庄,身体微微前倾,似在以一种温和的姿态与观者对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头部发型规整,发丝的雕刻细腻,虽历经岁月,仍可窥见当初工匠对发型轮廓与纹理的精心塑造。面部表情宁静,眉眼、口鼻的线条简洁却精准,传递出古希腊艺术崇尚的庄重与典雅。</p> <p class="ql-block"> 女神宝座装饰中的Tritonesses特里同女仙小雕像。特里同女仙是海之女神,在此处展现为头顶圆形箱盒的形象。这件2175号特里同女仙像是公元前1世纪制作的复制品,用于替换原先受损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Anytos阿尼托斯头像。这位泰坦神的双眼采用了镶嵌工艺。</p><p class="ql-block"> 在古希腊神话体系里,“泰坦(Titan)” 是古老的神族,他们在神话故事中往往有着重要地位,常与世界起源、自然力量等关键概念相关联。阿尼托斯(Anytos )作为泰坦神,其头像雕塑采用镶嵌工艺处理眼睛,在古希腊雕塑创作中是一种常见手法,目的是让雕像更具写实感与生动性,通过特殊材质(比如可能用有色石材、琉璃等 )镶嵌模拟真实的眼睛神态,增强艺术表现力,这类作品一般也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研究、神话文化探究的重要实物素材,常收藏于像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这类专注古希腊文物展陈的机构中,帮助后人直观感受古希腊艺术对神话形象的塑造方式。</p><p class="ql-block"> 头顶的卷发雕刻得极为繁复,呈现出自然的卷曲形态,一缕缕发丝相互缠绕、堆叠,纹理清晰,仿佛能感受到真实毛发的蓬松与动感,那些凹陷的孔洞或许曾用于镶嵌其他材质(如金属等 )来装饰或强化发型细节,增添华丽感。<br></p><p class="ql-block"> 脸部轮廓硬朗,眉眼深邃,眼眶虽无眼球(可能是原件缺失或本就为空心镶嵌设计),但仍能传递出一种凝视的力量;鼻子挺拔,虽有岁月侵蚀痕迹,却依旧保留着立体感;胡须同样是卷曲的样式,与头发相呼应,层层叠叠的褶皱刻画出胡须的浓密与自然下垂的状态,其间还能看到疑似残留的金色饰件,可能是古时镶嵌的装饰,为雕塑增添贵气。</p> 右臂到手的残件(编号 X.15105 );左手残件(编号 X.15108 )。 <p class="ql-block">哲学家青铜雕像残件。编号 X.15088、X.1509-91、X.15105、X.15108、X.18932,发现于安提基特拉沉船。</p><p class="ql-block"> 除头像(编号 X.13400)外,留存的雕像残件包括:希玛纯(古希腊长袍)的两部分残片(编号 X.15088、X.18923);从胫骨中部以下的两条腿(编号 X.15090、X.15091 );右臂到手的残件(编号 X.15105 );左手残件(编号 X.15108 )。</p><p class="ql-block"> 雕像表现的是一位犬儒学派哲学家,推测可能是博里斯泰奈的比昂(Bion the Borysthenite),约制作于公元前 240 年。这些残件为研究古希腊青铜雕塑工艺、犬儒学派人物形象及安提基特拉沉船相关历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哲学家雕像的肖像头像,材质为青铜,发现于安提基特拉沉船。编号 X.13400。</p><p class="ql-block"> 头像有着蓬乱的头发、浓密的胡须和厚实的髭须,逼真地刻画了一位哲学家的个人特征。眼球由不同材质制成,虹膜则是玻璃浆材质。除头像外,还保存有此人所穿希玛纯(古希腊长袍)的两部分(藏品编号X.15088、X.18932),以及从胫骨中部以下的两条腿(藏品编号X.15090、X.15091)、右臂到手的部分(藏品编号X.15105)和左手(藏品编号X.15108)。</p><p class="ql-block"> 雕像呈现的哲学家为站立姿态,身着长款希玛纯。他左手持一根手杖,右手伸展,做出演说家特有的手势,脚穿厚底凉鞋。经推断,该雕像刻画的是犬儒学派哲学家,很可能是博里斯泰奈的比昂,约创作于公元前240年 ,这些残件对研究古希腊青铜雕塑、犬儒学派形象及安提基特拉沉船相关历史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b>希腊化时期的雕塑</b>。</p><p class="ql-block"> 希腊化时期是指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掌权并统治整个希腊(公元前336年)到亚克兴海战(公元前31年 )之间的时间段。</p><p class="ql-block"> 作为被推举的希腊 “独裁将军(strategos autocrator)”,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34年开启了向东的征战。波斯王国的瓦解以及对腓尼基、埃及和印度的征服(公元前334-公元前323年 ),催生了一个新帝国,在这个帝国中,希腊语言和文化得以传播并具备了普世性特征。发展的中心转移到了东方,希腊城邦失去了自治权,陷入逐渐的政治衰落。主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如今坐落于新的区域,而希腊本土城市的声望和影响力则有所下降。</p><p class="ql-block"> 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开始,艺术领域的变化愈发明显,三维空间被攻克,人物造型得以塑造,能够在空间中自然展开。两位伟大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和留西波斯(Lysippos)的作品,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希腊化时期雕塑的显著特征是其写实性,这种写实性要么体现于展现普通人日常劳作的雕塑中,要么(在达到极致时)体现于对神话场景和英雄的描绘里,充满激情、有力的动态和戏剧性。不过,写实性最清晰的体现见于肖像艺术,它在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开始繁荣,并在其继承者统治时期持续发展,表达着他们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诉求。对哲学家的刻画以令人钦佩的心理洞察力体现着他们的学说,同时,写实特征也日益多地融入个人肖像创作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除雅典之外,罗德岛、亚历山大港、佩加蒙以及小亚细亚的其他城市在希腊化时期成为繁荣的雕塑中心。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是艺术家的流动性,这促成了创作技法和风格的创造性交流。我们知晓众多艺术家及其作品:斯科帕斯(Skopas)、布利阿克斯(Bryaxis)、多伊达萨斯(Doidalsas)、波利尤克托斯(Polyeuktos)、凯雷斯托拉图斯(Chairestratos)、达摩芬(Damophon)、欧克莱德斯(Eukleides)、查里斯(Chares)和帕西特勒斯(Pasiteles)只是前往统治者宫廷或接受富有的私人委托并创作杰出雕塑作品的雕塑家中的几位。这些艺术家为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对西方世界的雕塑产生了深远影响 。</p> <p class="ql-block">戏剧面具(Theatre mask ),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发现于雅典阿塔罗斯柱廊西侧。</p><p class="ql-block"> 面具以浮雕形式雕刻在一块很厚的石板上,刻画的是新喜剧(古希腊戏剧类型)中年轻女子或妓女的形象,她有着浓密的头发,还戴着耳环,是公元前4世纪某一类型面具在希腊化后期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胜利女神尼刻(Nike)或Muse缪斯女神雕像,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发现于雅典凯拉米克斯附近。创作年代为公元前125-100年。</p><p class="ql-block"> 女神身着束得很高的基同衫,腰带打了一个“赫拉克勒斯结”,孔洞处原本可能镶嵌有珠宝。这尊胜利女神或缪斯女神雕像,很可能来自雕塑家欧布利德斯(Euboulides)在凯拉米克斯创作的一组雕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女神的头部造型优美,卷曲的头发精心雕刻,每一缕发丝都细腻入微,仿佛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彰显着古希腊雕刻家高超的技艺。她的脸庞轮廓柔和,五官虽有部分磨损,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那宁静而庄严的气质,双眼似乎凝视着远方,仿佛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颈部线条流畅,自然地与身躯衔接。女神身着的基同衫雕刻得极为生动,衣褶丰富且富有层次感,仿佛微风拂过,衣料自然垂落,展现出一种轻盈飘逸的质感。束在腰间的腰带打了一个精致的“赫拉克勒斯结”,不仅凸显了女性的柔美身姿,也体现了古希腊服饰的独特风格,腰带孔洞处似乎还隐约透露出曾经镶嵌珠宝的痕迹,暗示着这尊雕像原本的华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尽管雕像的部分肢体已经缺失,但从现存的身躯部分仍能想象出女神原本的优雅姿态,或许她曾经展翅欲飞,为人们带来胜利的喜讯。这尊胜利女神雕像不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珍贵见证,它承载着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对胜利的向往,吸引着无数参观者驻足凝视,感受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Zeus宙斯雕像的巨型手臂,材质为大理石,在阿哈伊亚的艾盖拉被发现,一同出土的还有编号为3377的头部。创作年代为公元2世纪后半叶。编号3481。</p><p class="ql-block"> 根据公元2世纪旅行作家保萨尼亚斯(Pausanias)的记载,这只手属于一尊比真人尺寸更大的宙斯祭祀雕像,由雅典雕塑家欧克莱德斯(Eukleides)雕刻而成。宙斯雕像的左臂肘部弯曲,这位神祇用这只弯曲的左手握着权杖。</p> <p class="ql-block">编号为3377的Zeus宙斯雕像巨型头部,材质为大理石,在阿哈伊亚的艾盖拉被发现,一同出土的还有编号为3481的手部残件。</p><p class="ql-block"> 根据公元2世纪旅行作家保萨尼亚斯的记载,这颗头部属于一尊比真人尺寸更大的宙斯祭祀雕像,由雅典雕塑家欧克莱德斯雕刻。宙斯雕像的双眼由不同材质制成并进行了镶嵌处理 。创作年代为公元2世纪后半叶。 这尊巨型宙斯雕像头部,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展现了古希腊人对众神之王宙斯的崇敬与想象,是研究古希腊雕塑艺术、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宙斯的头发雕刻得极为生动,卷曲的发丝层层叠叠,仿佛被神力轻轻拂动,展现出一种自然而又富有动感的韵律。头顶上残留的孔洞,或许曾经镶嵌着珍贵的装饰物,为宙斯增添了几分神圣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宙斯的脸庞轮廓硬朗,尽显众神之王的威严。宽阔的额头,彰显着宙斯的智慧与深沉。尽管双眼的镶嵌物已经缺失,只剩下空洞的眼眶,但从眼眶的轮廓仍能想象出当初那目光的深邃与威严,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鼻子虽有破损,却依然保留着挺拔的姿态,为整个面部增添了立体感。那浓密且卷曲的胡须,如波浪般层层涌动,雕刻家细腻地刻画出每一缕胡须的纹理,仿佛能触摸到真实毛发的质感,凸显出宙斯的庄重与神圣。</p><p class="ql-block"> 这尊宙斯头像,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精湛的雕刻技艺,更承载着古希腊人对宙斯这位众神之王的崇敬与信仰。通过这尊头像,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神话与传奇的时代,感受到古希腊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怀抱小狗的男孩小雕像,材质为大理石,发现于小亚细亚尼萨的Gerontikon杰罗尼孔,1922 年由难民带到雅典。该雕像创作于公元前 1 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个被称为 “小难民” 的小男孩,戴着一顶在喉部系紧的兜帽,双臂紧紧抱着一只小狗 。</p><p class="ql-block"> 这尊小雕像以细腻的雕刻,展现了孩童与宠物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比如难民迁移的情况。其服饰细节的雕刻,也为研究古希腊时期的服饰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小男孩大理石雕像,发现于拉米亚(Lamia ,古利莱亚地区area of ancient Lilaia)附近。雕像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p><p class="ql-block"> 这位裸体男孩斜靠着一根柱子,正把一只鸭子按在柱子上。他的头发上系着一条丝带,面带微笑,脸转向鸭子。这可能刻画的是当地的一位神祇,或者是一位年轻的献祭者。</p> <p class="ql-block">未完成的女性墓葬雕像,材质为帕罗斯大理石,发现于瑞尼亚岛(Rheneia)。</p><p class="ql-block"> 雕像中的女子被刻画成坐在一块岩石上的姿态,面朝左侧。头部和颈部是嵌入躯干部分的。她身着一件束在胸部下方的透明基同衫,还披着一件覆盖后背和腿部的希玛纯。她的头发在脑后束起,但细节并未完全雕刻出来。</p><p class="ql-block"> 该雕像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 这尊未完成的雕像为研究古希腊墓葬雕塑的制作过程、当时的艺术风格以及丧葬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p> <p class="ql-block">女子雕像,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发现于比雷埃夫斯(Piraeus)。</p><p class="ql-block"> 这位女子身着束得很高的透明基同衫、希玛纯,脚穿精致的凉鞋,腰间的腰带打了一个“赫拉克勒斯结”。她的左臂戴着臂钏,手腕上戴着手镯。</p><p class="ql-block"> 根据雕像底座的铭文记载,这尊雕像是阿奇蒂莫斯之女梅吉斯特(Megiste)敬献给众神之母和阿佛洛狄忒的,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p> <p class="ql-block">编号为236的Amphitrite安菲特里忒雕像,材质为帕罗斯大理石,发现于米洛斯岛(Milos),其创作年代为公元前125-100年。一同出土的还有编号为235的波塞冬雕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为海神波塞冬的妻子,这位女神身着无袖的高腰基同衫,下半身披着希玛纯,脚穿凉鞋。雕像的右臂和躯干上半部分由单独的大理石块雕刻而成,与主体拼接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展现了古希腊雕塑对神话中海洋女神形象的刻画,与波塞冬雕像共同构成了一组关联紧密的作品,为研究希腊化时期的雕塑风格及神话题材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雕像展现出安菲特里忒优雅的身姿,无袖高腰基同衫贴合躯体,勾勒出柔和曲线,衣料褶皱如流水般自然垂坠,从胸部下方延伸至脚踝,生动呈现出织物的轻薄与灵动。希玛纯覆盖下半身,与基同衫的褶皱相互呼应,增添了层次感与庄重感,仿佛能看见海风轻拂,衣袂微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右臂与躯干上半部分由独立大理石块拼接,工艺精湛,衔接处虽有岁月痕迹,却更显历史厚重。她曾与波塞冬雕像一同在米洛斯岛出土,二者相伴,似在博物馆中延续着神话里的海洋故事,让观者透过残缺的形态,想象安菲特里忒作为海神之妻的温婉与威严,感受古希腊雕塑对神话神韵的精妙捕捉,以及希腊化时期艺术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Aphrodite阿佛洛狄忒、Pan潘神与Eros厄洛斯群像,材质为帕罗斯大理石,发现于得洛斯岛(Delos)的“贝鲁特的波塞冬信徒之家。</p><p class="ql-block"> 在诸多部位仍可辨色彩痕迹。裸体的阿佛洛狄忒女神试图躲开向她求爱的羊足神潘,她右手握着凉鞋作威胁状,而长有翅膀的厄洛斯神则前来相助。依据底座铭文,这组群像由贝鲁特的狄俄尼索斯(Dionysios of Beryttos)敬献给其家族的神祇,创作时间约为公元前100年。这组极其精美的雕像生动呈现了神话场景,是研究古希腊神话主题雕塑、色彩运用及宗教献纳文化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编号为235的Poseidon海神波塞冬雕像,材质为帕罗斯大理石,发现于米洛斯岛(Milos),一同出土的还有编号为236的安菲特里忒雕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尊波塞冬雕像气势恢宏,近乎裸体,凸显出波塞冬强壮健美的体魄,肌肉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量感,仿佛蕴含着掌控海洋的无穷能量。仅身着覆盖身体下半部分的希玛纯(古希腊长袍),褶皱自然垂坠,增添了动态与韵律。</p><p class="ql-block"> 波塞冬右手高举,虽原三叉戟已缺失,但仍能想见其威严挥出的姿态;左手攥住衣袍,身姿挺拔。右腿旁海豚造型的支撑,巧妙呼应海神身份。</p><p class="ql-block"> 该雕像创作于公元前125-100年,是古希腊雕塑对神话神祇的生动诠释,将波塞冬的霸气与神性,定格在这一方大理石中,让观者直面古希腊艺术的震撼与海洋之神的威慑,是研究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及神话题材作品的重要实物,与安菲特里忒雕像共同构成关联紧密的一组,反映当时的艺术风格与对海神夫妇的塑造理念。</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墓碑(Grave stele),发现于Rheneia瑞尼亚岛。</p><p class="ql-block"> 这座纪念碑呈神龛(naiskos)形式,有两根科林斯式半柱支撑柱顶盘,檐壁上有三陇板和排档间饰,排档间饰以牛头骨、头盔和胸甲装饰。半柱之间,刻画着一位身着基同衫(chiton)与希玛纯(himation)的男子,倚着赫尔墨斯柱(herm),与一位同样身着基同衫、头戴希玛纯的站立女子握手。左侧有一坐姿人物,以手托腮。人物下方保留着部分铭文,刻有两位逝者的姓名,其年代为公元前125-前100年,是研究古希腊丧葬雕塑、艺术风格及铭文信息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材质为大理石,发现于瑞尼亚岛。</p><p class="ql-block"> 这座纪念碑呈神龛(naiskos)样式,有两根科林斯式半柱支撑柱顶盘,檐壁上设有三陇板和排档间饰,上方依次是齿饰和三角楣饰。画面中,一位身着希玛纯(himation)的站立男子,与一位身着基同衫(chiton)、头戴希玛纯的坐姿女子握手。女子座位旁有个小女孩,右侧还有一位身着希玛纯的男性人物,角落处是一名年轻奴隶。</p><p class="ql-block"> 人物下方铭刻着主要人物的姓名:来自劳迪凯亚(Laodikeia)、姆纳塞奥斯(Mnaseos)之女米斯塔(Mysta),以及两位亚历山大里亚人--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os)之子阿波罗尼奥斯,和狄俄尼索斯(Dionysios)之子阿波罗尼奥斯。该墓碑可追溯至公元前110-前90年,是研究古希腊丧葬艺术、人物关系及铭文史料的重要遗存。</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材质为岛产大理石(Island marble),发现于瑞尼亚岛。</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山墙式墓碑的碑身凹面嵌板上,刻画着一位坐于凳子的女子,以及一位头部转向她的站立男子。女子身着基同衫,并用右手拉起希玛纯(古希腊长袍 )。其身旁还刻画有一名手持扇子的侍女。</p> <p class="ql-block">墓碑(Grave stele),材质为大理石,发现于瑞尼亚岛。</p><p class="ql-block"> 在山墙式墓碑碑身的凹面嵌板上,饰有带花环的饰带,下方刻画着一位正面站立的女子,双臂抱于胸前。她身着基同衫,头戴希玛纯(此处希玛纯同时遮盖头部),头部转向右侧,右侧有一名年轻女仆,手持首饰盒与扇子。</p><p class="ql-block"> 浮雕上方刻有逝者姓名:斯廷法洛斯(Stymphalon)的兰普龙(Lampron),萨拉皮翁(Sarapion)之妻 。其年代为公元前125-前100年 ,是研究古希腊丧葬雕塑、铭文及人物身份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男子肖像头像,材质为岛产大理石,发现于雅典卫城西侧斜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颗头像原本是嵌入雕像中的部分。肖像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希腊化时期的统治者:欧迈尼斯二世(公元前197-前158年在位)、阿里阿拉特五世(公元前163-前130年在位)、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公元前132-前63年在位),或是他的儿子阿里阿拉特九世(公元前100-前86年在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创作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末-前1世纪初。这尊头像为研究希腊化时期的肖像雕塑风格、统治者形象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p> <p class="ql-block">身着胸甲的骑兵军官雕像,材质为帕罗斯大理石,发现于米洛斯岛(Milos)。</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雕像中的马匹呈缓驰姿态,腹部下方设有支撑物。马的胸前有一条带浮雕装饰的带子,背上覆着一块布。骑手身着饰有蛇发女妖(gorgoneion)和蛇纹图案的胸甲,左肩披着克拉米斯斗篷(chlamys),并用腰带系牢。他的左手原本握着缰绳,抬起的右手做出官方问候的手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的创作年代约为公元前100年,生动展现了希腊化时期骑兵军官的形象,其服饰细节与马匹装饰的刻画,为研究当时的军事装束、雕塑艺术风格提供了具体实物参考。</p> <p class="ql-block">战斗中的高卢人雕像,材质为帕罗斯大理石,发现于得洛斯岛的“意大利人广场(Agora of the Italians)”。</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位战士大腿受创,右膝跪地俯身于地,原本应是用左臂试图抵御敌人。在他身旁的地面上,放着一顶加拉太式头盔。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这尊战斗中的高卢人雕塑(Statue of a fighting Gaul),以帕罗斯大理石为载体,定格了激烈战斗瞬间。高卢战士大腿负伤,右膝跪地,躯体紧绷,肌肉线条因发力而凸显,传递出挣扎与抗争的力量。残缺的左臂,似曾奋力防御;身旁加拉太式头盔,无声诉说战斗背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典型的晚期希腊化时期雕塑作品,带有帕加马学派(Pergamene school)的风格特征。相传约公元前100年由阿加索斯(Agasias)创作,将高卢勇士的坚韧与战斗的壮烈,借石材永恒留存,是古希腊雕塑艺术诠释冲突与人性的经典,让观者透过残缺,感受千年前的热血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来自墓葬纪念碑的女性胸像雕塑,材质为大理石,发现于锡拉岛(Thera,即现代的圣托里尼岛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雕塑刻画了一位身着基同衫、头戴及覆盖躯干的希玛纯(古希腊长袍)的女性,呈现从臀部以上的部分。她右手握住希玛纯的下摆,左臂平行于身体自然垂下。这种独特形制的墓葬雕塑,在其他爱琴海岛也有发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与雕塑一同出土的底座(可能为其原配)上,刻有被神化的逝者姓名:吕西克莱娅(Lysikleia ),年代约为公元前100年,为研究古希腊爱琴地区丧葬雕塑类型、女性墓葬形象及铭文信息,提供了关键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Aphrodite阿佛洛狄忒小雕像,材质为帕罗斯大理石,发现于米洛斯岛。</p><p class="ql-block"> 雕像中的女神呈站立姿态,身着基同衫,一件透明的希玛纯缠绕在她的身上,完全覆盖住她的右臂。她的左肘倚靠在一尊古风风格的女性小雕像(很可能也是阿佛洛狄忒 )上,这尊小雕像立于一个圆柱形底座上,底座又置于一处岩石状的凸起之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该雕像创作于公元前125-前100年,展现了古希腊时期对阿佛洛狄忒这一神话形象的艺术塑造,以及当时雕塑家在服饰纹理、人物姿态处理上的精湛技艺,同时古风风格小雕像的运用,也体现了不同艺术风格元素在同一作品中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这块大理石还愿浮雕(Votive relief)发现于阿提卡(Attica)的卢特斯(Loutses),地处查兰德里(Chalandri)和阿基亚帕拉斯凯维(Agia Paraskevi)区域之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浮雕中刻画了Dionysos狄俄尼索斯神,他右手握着一只阔口双耳酒杯(kantharos),左手持着酒神杖(thyrsos)。这一浮雕风格为古风式,属于新阿提卡浮雕类别 ,创作于公元前1世纪。它是研究古希腊宗教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新阿提卡地区浮雕艺术风格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浮雕中狄俄尼索斯的形象,能窥见当时人们对酒神的崇拜和相关艺术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b>罗马时期的雕塑</b>。</p><p class="ql-block"> 在基督诞生前的最后两个世纪里,罗马被从被征服的希腊城市和圣所掠夺来的艺术作品淹没。与此同时,许多希腊艺术家,如帕西特勒斯(Pasiteles)、阿尔克西拉奥斯(Arkesilas)和第欧根尼(Diogenes),前往罗马定居,在那里他们承担起公共纪念碑的建造和装饰工作。新的作坊在罗马、雅典和其他希腊城市开设,制作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原作的复制品,或受其启发创作作品。</p><p class="ql-block"> 希腊艺术作坊的产出持续不断,既注重原创作品,也重视复制品的制作,此时复制品的价值主要在于装饰性。对古典时期艺术作品的偏爱,首先在奥古斯都皇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世纪晚期-公元1世纪早期 )达到顶峰,后来在亲希腊的哈德良皇帝(公元117-138年在位 )和安东尼王朝(公元138-192年在位 )时期再度升温。</p><p class="ql-block"> 在希腊,肖像艺术作为希腊化传统的延续得以繁荣发展,与罗马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所催生的新艺术潮流相契合。皇帝及皇室成员的肖像成为决定艺术产出风格的典范。希腊的肖像作品,有时写实,有时理想化-- 即便那些模仿皇室典型形象的作品--仍保留着一种表达自由,以及某些理想化特征,这些都是希腊化时期肖像艺术和经久不衰的古典传统的遗留。 </p> <p class="ql-block">青年墓碑(Grave ),材质为彭忒利科斯大理石,发现于雅典。</p><p class="ql-block"> 这位青年身披希玛纯,衣料褶皱自然流畅,生动呈现织物质感。他左手握纸莎草纸,头部右侧独特发绺,暗示其生前与伊西斯崇拜的关联。整体雕刻细腻,虽历经岁月,仍能让观者感受到罗马时期雅典丧葬文化、宗教信仰(伊西斯崇拜)与雕塑艺术融合的独特魅力,是研究当时社会风貌的鲜活实物。</p><p class="ql-block"> 该墓碑的年代为公元1世纪上半叶,为研究罗马时期雅典的丧葬文化、宗教信仰(尤其是伊西斯崇拜的传播)及相关雕塑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