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学习100招之1.2

小安

<p class="ql-block">1.2为什么父母急得火上房,孩子缺一点也不急</p><p class="ql-block">在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中:谁急谁就输了,谁急就是谁的事儿。</p><p class="ql-block">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p><p class="ql-block">欺骗只有一次,如果猫感受到被欺骗,下次可能连鱼也不吃了。</p><p class="ql-block">可能就习惯上辣椒的味道而喜欢吃辣椒。</p><p class="ql-block">父母的智慧就在于把学习这件事儿变成孩子的事儿。把学习和起床这些当成孩子自己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父母急得“火上房”,孩子却不为所动,核心原因在于**“谁急谁承担”的心理博弈逻辑**——当父母比孩子更在意学习、起床等事时,孩子会下意识觉得“这是爸妈的事,不是我的事”,自然没动力主动行动。</p><p class="ql-block">具体来说有几个关键:</p><p class="ql-block"> • 责任边界模糊:父母过度催促、包办(比如追着喂饭、替整理书包),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事”的掌控感,反而觉得“反正爸妈会管,我不用急”。</p><p class="ql-block"> • 压迫式沟通的反效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频繁的指责、催促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心理,哪怕知道该做,也可能故意拖延来“对抗”。</p><p class="ql-block"> • 信任的微妙影响:就像“猫被欺骗后连鱼都不吃”,如果父母常以“欺骗”(比如“写完作业就让玩,结果又加任务”)或“威胁”的方式逼孩子行动,孩子会对父母的要求产生怀疑,连带着对“要做的事”也失去配合欲。</p><p class="ql-block">所以父母的关键智慧,是把“父母的焦虑”转化为“孩子的责任”:少替孩子着急,多让孩子体验“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结果(比如起晚了自己面对迟到,作业没写完自己承担老师的反馈);同时用信任代替压迫,让孩子真正觉得“学习、管理时间是我自己的事”,自然就会主动行动...</p> <p class="ql-block">公益课程,扫码注册后永久免费收听</p><p class="ql-block">一起来学习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