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来,新学期亦来。</p><p class="ql-block">两天的校本培训,不觉疲惫,只有收获满满。</p> 壹 <p class="ql-block">首先,关于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个讲解令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上学期,在与豆包和DS不断的实战演练中,我体会到它们两个是不同的,但是具体哪里不同,没有理论上的指导,只是凭感觉应该是:DS在你不断的追问下,会给你提供很多灵感,它有很多的思考过程,给人感觉是不太干练,如果你提问的方式不对,它会答非所问。而豆包,是直接给答案,没有那么多的絮絮叨叨。在实践中用它们两时,总是结合起来来用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另外,对待DS,提问的技巧也很重要:表明你的身份,你的要求,你想让它干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甚至,甜言蜜语使用上,还会让它给你提供的答案“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经过王主任的讲解,能明白:DS在教育教学方面,能给你提供一个很好的框架结构,也就是骨架,但是要让它有血有肉有灵魂,还要利用豆包,让你所要的材料更加充实。这样,一下子就懂了。</p><p class="ql-block">关于生成视频这个问题,即梦AI,可灵AI,还有豆包动图,都试用过,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摸索尝试。平时要不断地投喂它们,与它们见面,可以增加分值。另外,关于其他的对教师有用的AI工具,留着以后慢慢琢磨吧!</p> 贰 <p class="ql-block">第二,关于孙金龙教授的讲座,他的讲解鞭辟入里。内容很多,在此记录印象尤其深刻的部分。</p><p class="ql-block">从上午八点半开始,他中途不休息,一直讲解到十一点半,首先这体力,一定是平日里锻炼所练就的!还有这敬业精神也很让人敬佩!(失敬:我中途坐的腰疼还出去了一趟。)</p><p class="ql-block">在今天,做老师,除了教书育人,还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他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教育上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让老师们更加明白哪些师德红线不能碰,老师如何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p><p class="ql-block">在今天这个自媒体“横行”的年代,有很多人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教师可以尝试着从身边微小的事情做起,比如:把学生的错题整理出来,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记录下来,诸如此类,都是很好的素材。日积月累,即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能助力自己各方面的提升。</p><p class="ql-block">他举了一些做的比较成功的例子,那些案例中的老师,他们所做的事情并非有多么地惊天动地,而都是平时的点滴记录,“水滴石穿”的力量在一个个短视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孙教授的讲座事关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如何建立优质的师生关系,家长群如何发信息等,这些都彰显了一个教育人的大智慧。而他的这些素材,靠的都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与不断的学习探索。</p><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在外面锻炼,看到微信里又多了一个群,原来是孙教授成立的,为了方便解决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真是大格局、大风范👍👍👍</p> 叁 <p class="ql-block">下午的讲座,同样精彩绝伦。</p><p class="ql-block">来自南阳市方城县的王桂全校长分享了他的心路历程。开始听介绍,以为他是教书法的,但实际上,他是带着他的故事来的,是来传播正能量的。他通过自己长年坚持练字的一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一古训的形象演绎,也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清新淡雅之风吹进胸膛。</p><p class="ql-block">从一个普通的村里小学的校长,到上了大河报的校长;从开始的字迹难登大雅之堂,到后来带领全校师生一起写好中国字;从籍籍无名的村小,到受无数教育者敬仰的殿堂,他生动诠释了“坚持”的内涵。</p><p class="ql-block">带着热爱干教育,这样的一种精神,值得学习!每个人,尤其是教育人,一定要有这样的一种境界:有一种值得自己长期坚持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能让你能力提升,精神愉悦!长期坚持下来,让它成为你的名片!成为你的核武器!</p><p class="ql-block">这种行为可以是练好字,可以是健好身,可以是流利口语,可以是讲课幽默,可以是知识丰富。。。。。。与其说王校长是在讲解写字,不如说他是在引领老师们如何打造一个更优秀的自己。人可以无名,但一定不能无趣,这个“趣”,一定是要真正地去热爱它,并且用行动去实践它!</p><p class="ql-block">(最后的微信没有加,记住他的故事就足够了。)</p> 结语 <p class="ql-block">用孙教授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释义来结束今天的记录。</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句常被误解的俗语,其真实含义与现代常见的解读有很大差异。</p><p class="ql-block"> “为”字的读音和含义:这里的“为”读“wéi”,意为“修养、修为”,而非“为了(wèi)”。因此,这句话的原意是: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不提升自我,就会遭到天地的谴责。</p><p class="ql-block"> 它的核心是强调个人应加强道德修为,是对人自我完善的一种劝诫。但随着语言演变和断章取义,如今常被曲解为“人必须为自己谋利,否则就会被毁灭”,偏离了原本的道德教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懂得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