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墨韵传承</p><p class="ql-block"> 戴丙城 柳州市龙城中学 九年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饱蘸浓墨的毛笔在纸上灵动游走,一个个刚劲飘逸的文字跃然纸上,这幅墨汁未干的对联牵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我住在爷爷家中,爷爷是一个文人,经常给我讲中华文化的故事。一日,爷爷在书桌上挥着毛笔写书法,散发的阵阵墨香顿时吸引了我,我一下蹦到一旁的竹凳上,拉着爷爷的手嚷嚷:"爷爷你在干嘛呀?我也要玩!"爷爷脸上布满笑容,说:"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艺术——毛笔书法,来,拿着这支笔,爷爷带你练。"横、折、撇、捺、钩,爷爷悉心教导我。后来,我写出了第一幅书法作品——“自强不息”四个大字,爷爷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是我们学习成功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我回到柳州与父母住在一起,但无比怀念和爷爷练书法的美好时光。寒假回到爷爷家,一进门就缠着爷爷说道:"爷爷,我们一起写毛笔字。"爷爷步履蹒跚带我走去他的书房。淡雅的墨香迎面而来,满屋的书法作品令我大为惊艳,各种字体楷书、行书、隶书、草书写的对联、匾额、文词摆满了书房。看,苏轼的《定风波》有对人生风雨的从容豁达;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有无限英雄气概;隶书书写的《论语》包含儒家思想精华……爷爷环顾四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是文脉的传承啊,现在学习钻研的人越来越少了,你要把这瑰宝传承下去啊。"爷爷递给我一个长木匣子,里面是一支带着岁月痕迹的毛笔,红杉木的笔身和狼毫笔头,爷爷将这支陪伴他半生的毛笔递到我手上,接过爷爷的毛笔,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爷爷在老家安居,而我在另一个故乡想念,忘不了他粗糙的大手紧握我的小手,一遍遍教我笔画;忘不了他细致观察我的书写,用和蔼的声音指出我的差错;忘不了他站在书桌前不停挥毫泼墨,一张又一张一沓又一沓,从青丝到白发, 倾注一生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家里墙上挂着我书写的《少年中国说》,在繁忙的学业中我从未放弃书法练习,看着一张张书法比赛的奖状,我懂得了“自强不息”的含义。我凝神静气挥动毛笔书写,每一天不曾虚度,因为我知道墨韵之间有一种文化和自信,墨韵之间有一种传承和坚持。</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剪纸</p><p class="ql-block"> 但玥乐 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 九年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光斑驳地散落在火红的剪纸上,熠熠生辉,我不禁回想从前剪纸的时光,那是童年珍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回姥姥家,一进门,就看到姥姥坐在堆着红纸的木桌前,一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纸片,一边挥着剪刀咔咔裁剪,我好奇地问:"姥姥在干啥呀?我也要弄。""这是剪纸,去拿把小剪刀来,姥姥教你。"姥姥笑呵呵地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们身上和手中的红纸上,姥姥一边示范剪纸要领我一边跟着做,在姥姥的耐心指导下我剪出了第一个作品:一只翅膀残缺的蜻蜓。我有点失望,但姥姥安慰我说:“就算这只蜻蜒翅膀残缺,但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呀。”是的,阳光下,残缺的蜻蜓同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返程后,我期待着与姥姥再次剪纸。终于我又回到姥姥家,一进门就拿起红纸,对姥姥说:"我们剪纸吧!"姥姥神秘地笑了笑,随后步履蹒跚地拉我走进她的房间,满桌的剪纸作品让我惊呆了——两只张开翅膀在田中嬉戏的蝴蝶;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清澈的池塘傲然怒放;怀里抱着大胖鱼的娃娃,嘴角扬起幸福地笑……我不禁啧啧赞叹,又缠住姥姥学剪纸。</p><p class="ql-block"> “这门技艺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呢,你们这一辈可得好好传承发扬下去。”</p><p class="ql-block"> 我听了姥姥的话,拿起那沉甸甸的剪刀在纸上认真地剪,牢记姥姥教导的“一步一折,一折一剪”的口诀。不一会我剪出了一枝美丽的红梅, 花瓣不在破碎,是完整圆润的,它仿佛在冰天雪地独自绽放清芬,绽放自己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回到学校,我在课余时间参加剪纸社团,和同学们一起努力传承与发扬这个传统技艺。剪纸艺术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寄托愿望的“吉祥符”。2006年,剪纸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希望这门纸上技艺熠熠生辉,永远闪耀着质朴而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藏在剪纸里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白晨熙 柳州市八中 七年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窗子斜照下来,照在那幅剪纸作品上,流光溢彩,图中的燕子绕着柳条飞来飞去,老农牵着牛到小溪边饮水,阳光伴着老农辛勤的汗水一齐洒落,牵起我对那段美好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课外活动自选课,我和好朋友小雨便约定好选剪纸课程,因为我们都喜爱做手工。初到剪纸班,我们对一切都感到陌生, 蒙老师很耐心教我们剪纸,每当我们在剪纸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她总是手把手耐心地指导我们。阳光照着我们,照在蒙老师的笑脸上,我终于剪出了一只蝴蝶,虽然翅膀上有些许裂痕,但蒙老师仍笑着鼓励我:"剪得真不错,将蝴蝶破茧成蝶的样子表现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几次课后,我们的剪纸手法渐渐熟练了,蒙老师便教我们如何用刻刀镌刻图案。老师把二十四节气的图画随机分给了大家,她让我们两两分组开始刻图案。我和小雨拿到的是春分,春分是一年的第四个节气,此时草长莺飞万物开始蓬勃生长,春分图画中的柳枝纵横交错,我们却丝毫没有退缩,手指不小心被刻刀划破,我们依旧坚持,汗珠从额间滚落,握着刻刀的手心也湿了,柳枝渐渐显露出柔和的线条。终于,一节课结束了,我们的作品也完成了,我与小雨相视会心一笑,心中充盈着自豪与喜悦。后来我将这幅剪纸作品贴在玻璃窗户上,每当看到它,就有一种美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剪纸,这门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厚的民间艺术,远不止于“用剪刀在红纸上作画”,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记忆、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它以其精美的构图、喜庆的色彩,装点着窗户、墙壁、灯笼,提升了生活的美感与趣味。它是红纸上的史诗,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最真挚、最热烈的表达。它将代代相传,因为生活有爱。</p> <p class="ql-block"> 花脸面具</p><p class="ql-block"> 李明岸 柳州市公园路小学 六年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到了热闹的新年,整个村子红红火火的,孩子们爱放烟花、点爆竹,而我对花脸面具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花脸面具其实是一个用纸糊成的,再用颜料画上人物夸张的脸谱,色彩鲜艳造型奇特。记得那次我随着父母回乡过年,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年味浓郁,我们到镇上赶集买年货。</p><p class="ql-block"> 我和叔叔坐着电动车去街上买东西,大街上热闹极了,这时我看见了卖花脸面具的地方,一下就被吸引住了,特别是一张脸面赤红、丹凤眼长胡须的花脸面具让我目不转睛,我对叔叔说:"这个花脸真好看。"叔叔让老板取下这花脸面具,老板笑眯眯地说:"小孩真有眼力,这可是关公的花脸,这还得配一把长刀名青龙刀。"叔叔给我买下了关公的花脸面具还有一把青龙刀。</p><p class="ql-block"> 我们采购完年货,坐电动车回家的路上,叔叔给我讲关于关公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威震华夏等,我听得如痴如醉。关羽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p><p class="ql-block"> 回到了家,我立即带上花脸面具手拿青龙刀比划着,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家里人都夸我“小关公”,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我又要返回城里继续上学,我一直把关公花脸面具收在大箱子里,无事就拿出来擦擦灰。我现在也有很多花脸面具,但都比不上那关公的花脸面具,因为关公是仁义的象征,也乘载着我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指导老师:邓静)</p>